呂玲
摘要: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與實施,各地區義務教育的教育教學均做出了相應的調整,以便適應“雙減”背景下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怎么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成為了當前教師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本文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探討了“雙減”對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產生的影響,對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提出了幾點優化建議,希望能夠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優化策略
引言:一直以來教師都將完成作業作為鞏固學生知識基礎、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主要途徑,為了使學生掌握扎實的知識,不斷提高學生的作業強度,忽略了提升作業質量。不僅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還影響了教學實效性。“雙減”背景下,“減負增效”成為了素質教育的主題,語文教師也應如此,進一步優化作業設計,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同時,確保作業的人文性、多樣性和層次性,從而更好的提升作業質量,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1“雙減”對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產生的影響
為了進一步提升學校的教育水平,營造公平、統一的教育環境,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這一政策的頒布備受爭議,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作業設計環節。作業是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必要補充,能夠檢驗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和運用,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效率,但是在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學生的課業負擔逐漸加重,極大程度的占據了學生正常的休息、鍛煉和娛樂時間。“雙減政策”實施后,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教師不再僅僅關注作業的數量,更加注重作業的質量,以“減負增效”為核心,進行作業的設計和優化。這也為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壓力,教師不僅要做好課堂教學工作,完善教學結構,確保課堂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還要改變作業布置理念,以提升學生語文學習水平、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為主,從作業的趣味性、層次性、人為性、開放性等層面多加考慮,使作業布置的效果覆蓋的更加全面。
2“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優化策略
2.1遵循作業設計的原則
作業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雙減政策”的實施指出了當前小學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在限制課外輔導機構發展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了公平、統一的教學環境,突出了學校教育的地位,規范了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教學的發展。其中,作業問題是“雙減”背景下,教師應該注意的問題,教師要注意遵循作業設計的原則,從控制作業數量出發,逐步提升作業質量,同時結合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認知水平,設計出針對性強的作業,將作業的作用最大限度的發揮出發。
針對小學語文的作業設計,教師要掌握趣味性原則、有效性原則,以及循序漸進原則。一方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通過作業對學生循序漸進的引導,有利更好的扎實學生的知識基礎。以《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設計課前作業、課中作業、課后作業三個環節,來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如課前作業可以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布置“我會連”以拼音和漢字連線的形式進行;課中作業鍛煉學生讀拼音寫詞語能力;課后作業可以從課文中選取蝌蚪變青蛙不同過程的描寫語句,打亂順序讓學生排序,了解學生對課文的掌握能力,幫助學生積累生活常識。
2.2注意作業設計的多樣性
對于小學生的學習而言,學習本就應該是多姿多彩的,這樣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維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師的幫助和引導下,提高在課堂上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度。在布置語文作業時,教師也要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性格特征,確保作業設計的多樣性,以便滿足小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認真完成作業,起到鞏固知識基礎的作用。
例如,在課文《傳統節日》的教學中,在設計作業時,教師除了要幫助學生溫故知新,復習前面學習到的生字和生詞,鍛煉學生對拼音的掌握能力。還要從幫助學生積累常識出發,布置不同類型的作業,確保作業設計的多樣性,如比一比組詞、整理課文內容、簡述課文活動等,鍛煉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另外,還可以布置開放性強的作業,讓學生選擇感興趣的傳統節日,與家長一起搜集與選擇的傳統節日相關的民間傳說和民俗活動,使作業不再是一項任務,而是充滿趣味性的活動。
2.3賦予語文作業生活化特征
學生學習知識不僅是為了實現學歷層次的提升,還是在學習和成長中積累知識,形成適應社會發展的核心素養的過程,這就體現了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重要性。“雙減”背景下,教師不僅要注意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性,還要借助作業布置,使學生積極的完成作業,讓學生能夠享受完成作業的過程。因此,教師可以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融合,在設計作業時,滲透生活化元素,彰顯語文作業的價值,促進學生形成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以部編教材《大自然的聲音》的作業設計為例,教師可以借助作業設計,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去擁抱和感受大自然,給予學生學習上的體驗感。這時,教師可以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為例,在確保學生安全的情況下,帶學生走入大自然,讓學生進行觀察和總結,雖然學生對大自然并不陌生,但大部分學生都未曾將自己置身于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或寧靜或靈動,或沉寂或清脆。所以,從生活實際入手,更能給予學生心靈上的啟示,以便更好的起到“減負增效”的作用效果。
2.4注重自主性、合作性作業的開發
“雙減”背景下,教師要始終踐行素質教育理念,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獨立性、自主性,不僅要將課堂還給學生,還要在作業設計環節,尊重學生的作業需求和建議,開發自主性、合作性作業。學生自行布置作業,可以充分體現民主平等精神,可以讓作業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是面向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每一個學生發展的特殊需要。
例如,在課文《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教學中,在課后作業布置環節,教師可以考慮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創造思維,投其所好,在教師布置基礎性作業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自主設計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堂知識的掌握,設計作業。或者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探討作業題目和形式,課下由學生自主完成,教師需要做的是做好教學評價,客觀評價學生作業布置情況,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學生樹立學習信心,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結語:綜上所述,“雙減”背景下,教師的教學設計、作業設計等均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教師要引起高度重視,將教學重點放在課堂教學和作業設計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通過完成作業鞏固學生的知識基礎。因此,作業設計環節的“減負增效”尤為重要,教師要遵循作業設計原則,確保作業設計的多樣性、層次性、開放性和生活化特征,從而為提升學校教學質量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陳坪.落實“雙減”要求提升教學質量——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語文學業質量評價標準研究[J].教育導刊,2021(11):58-64.
[2]孫延娥.“雙減”背景下初中語文作業創新設計策略[J].現代農村科技,2021(12):78.
[3]景欣.“雙減”政策下初中語文作業的設計與優化[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1(10):157-158.
[4]方建蘭,汪潮.“雙減”政策下的語文教學新方案[J].語文教學通訊,2021(33):15-18.
[5]李琦.語文教學中實施勞動教育的路徑探析[J].現代職業教育,2021(09):152-153.
377950190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