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倩
摘要:當前,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提出為教師提供了新的教學改革方向,各學科教師應在教學活動中結合學科特點滲透道德教育。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目標旨在引導學生獲得全面發展,這就要求我們能夠深入挖掘語文學科的人文價值,體現語文學科的德育功能。語文教材內容豐富,具備滲透德育要素的廣闊空間,本研究重點探討小學語文學科德育滲透的思路,旨在培養小學生的道德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滲透;途徑與方法
引言:
新課標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應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和諧發展。”基礎教育階段,語文是基礎學科,在道德教育方面有著突出的育人功能,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目標是構建有效課堂的客觀要求,作為語文教師要正確認識德育目標融入語文課堂的價值和意義,合理利用語文教材,挖掘中蘊含的德育要素,實現情感滲透、道德教育的目標,突破傳統學科教學模式局限。目前,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德育目標滲透效果還不理想,作為教學工作者應該反思教學指導過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1.遵循因勢利導原則,充分利用教材內容
小學語文教材內容豐富、編排合理,立足教材內容尋找德育素材可以實現因勢利導的教學效果。在指導學生閱讀學習教材文本的時候,依據文本主題、思想情感抓住關鍵詞和重點內容,強化德育指導[1]。如,歌頌贊美母愛的文章,教師要因勢利導地開展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等思想的教育,在《燕子媽媽笑了》這篇文章中,教師要將燕子媽媽笑了的原因給學生重點講解,讓學生感受到燕子媽媽濃濃的母愛,進而萌生出愛自己媽媽的情感。再如,《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篇文章,教師可以事先將名人語錄收集起來,在講課的過程中來渲染氣氛,將小周恩來心濟天下與具備的聰慧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2.組織朗讀活動,強化情感體驗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學生體會文本情感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滲透德育目標的過程中,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是非常關鍵的,只有學生具備了深刻的情感體驗,德育目標才能夠順利達成[2]。借助單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形式,引導學生體會文本情節故事和情感表達,通過調整語調,體現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突出情感主旨。德育目標的滲透是一個過程,語文教師在指導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善于總結和歸納德育滲透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層層深入指導,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多角度引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伴隨著新課程改革工作推進,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把握德育滲透契機,充分利用多元教學模塊,滲透德育目標[3]。比如,《曹沖稱象》一課的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指導學生通過角色朗讀的形式,感悟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學習主人公的優良品質;再如《窮人》這篇課文中有大量的心理描寫,我們也可以指導學生參與分角色朗讀活動,突出人物心理變化,在朗讀過程中體會主人公桑娜和她丈夫所具有的淳樸善良、助人為樂的優良品質。
3.拓寬家校合作渠道,增強德育教育效果
家校合力能夠增強道德教育的效果。小學語文教師要認識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教師可以利用微信建立家長群組,在群組里與家長進行交流,跟蹤學生的學習、思想和生活等方面的情況,為家校合作搭建平臺。例如,在教學《母親的恩情》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為學生布置特定的學習任務,如要求學生回到家中為母親洗一次腳、做一次家務、沏一杯茶等,然后讓家長在群組中反饋照片。這樣的活動對學生而言是一-次鍛煉和思想的升華,培養了學生對父母的感恩之情。
4.結合實踐活動形式,融入德育教育內容
為優化德育效果,小學語文教育就不應該僅僅局限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還需要結合課外實踐內容擴展德育的范圍[3]。除了課堂教學中的積極關注語文教材滲透德育教育活動之外,還應重視課外學習活動中的德育教學滲透。其中,課外閱讀、課外活動往往可以作為德育教學的重要陣地。通過課外閱讀,教師能夠更好鼓勵學生去探索未知領域的內容,推薦相關的課外閱讀書目;通過健康積極向上的閱讀,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德育目標。例如,教師引導學生融入日常實踐活動,利用傳統文化對學生展開德育,讓學生在了解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如在課外組織學生以“愛”為主題舉辦一份手抄報,或組織一次朗誦會,或開展一次愛國主義演講比賽,或組織參觀社會舉辦的各類攝影展、書畫展……在這些活動的參與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學生自身的語文素養、科學文化素質,還培養了學生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思想,可謂是一舉多得。
5.提升教師的道德教育能力,助力德育滲透目標達成
小學語文教學的道德教育功能是否能夠得到充分發揮,與教師自身的道德教育水平密切相關,教師的教學態度、言行習慣、教學方法、教學理念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形成影響[4]。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指導下,小學語文教師應有意識地提升自身的道德教育水平,樹立正確的道德教育理念,以自身的榜樣作用促進學生提升道德素養。例如,教師可以挑選一些與道德素養相關的優質圖書作為課外閱讀推薦書目,要求學生補充閱讀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教師也要精心制訂道德教育計劃,合理設計教學方案,保障道德教育的順利展開。長此以往,教師的教學觀念能逐步得到優化,并能主動、積極地參與道德教育工作。
結語: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思想滲透教學探究是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和素質化教育新課改下的新目標和新形勢,旨在通過將德育思想和語文教學完美融合,將德育教育理念潛移默化滲透進學生心中、行為中,幫助學生形成健康完整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總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充分分析語文學科的德育滲透現狀,提升自己的德育能力,積極轉變育人理念,發揮語文學科在道德教育方面的優勢。
參考文獻:
[1]唐雷.加強小學語文教育發揮語文教學的德育功能[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21(05):19-20.
[2]牛生智.加強小學語文教育,發揮語文教學的德育功能[J].學周刊,2017,21(13):158-159.
[3]王玉梅.關于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選文的德育因素研究與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21(03):52-53.
[4]夏惠賢,李國棟.從立德樹人看小學語文教科書德育內容的改進——基于蘇教版與人教版的比較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04):104-105.
397250190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