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政課教學是高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鑒于創新創業教育(以下簡稱雙創教育)與思政課教學之間的關聯性,要求教師在思政課程教學中有效融入雙創教育,以提升思政課程教學成效。本文將在簡要分析思政課程教學與雙創教育之間關系的基礎上,探究兩者的有效融合對策,希望能夠提升高校思政課程開展成效。
關鍵詞:高校;思政課教學;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對策
引言
在高校思政課程教學中有效融入雙創教育的教學模式,打破了以往思政課程的理念以及模式束縛,為思政教學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新的方向。思政教學與雙創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雙創意識和能力,提升思政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在高校思政教學開展期間,教師應該積極挖掘思政教學的特點和優勢,并在此基礎上實現雙創教育的良好融入,借助兩者的育人作用,促進大學生整體素養的提升,強化高校思政教學的實踐性。
一、高校思政課程教學與雙創教育的關聯性分析
(一)思政教學能夠保證雙創教育的有序開展
高校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雙創意識和能力,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以促進學生雙創能力與個人品質的協同發展,也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保證大學生在畢業之后的創業過程中能夠堅持黨的各項方針路線不動搖。高校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學生的個人素養、增強其創新能力、促進其全方位發展。[1]高校開展的思政教育與雙創教育,不僅教學目標相一致,教學內容上也有著不少共同點,兩者有效融合才能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同時思政教學能夠保障雙創教學的有序開展。
(二)思政教學是雙創教育的基礎和前提
一個人擁有的良好品德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思政教學中逐步養成的。通過良好的思政教學,學生不僅可以獲得優良的思想品質,還能夠有效提升責任感和使命感,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思政教學是雙創教育的基礎和前提,在高校思政教學中應該積極融入雙創教學理念,或者積極探索其他有效的教學路徑,促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了解雙創能力和精神的重要性。
二、高校思政課程教學與雙創教育的有效融入對策
(一)提升思政教師的雙創意識和能力
思政課程教學與雙創教育的融合離不開教師的支撐,只有在思政教師正確認識雙創教育,并且擁有良好雙創教學能力的基礎上,才能促進兩者的良好融合,實現最大教育合力。因此,在兩者的融合過程中需要重點提升思政教師的雙創能力,高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首先,做好思政教師的培訓工作,定期組織教師進行雙創知識培訓,增強教師的雙創意識,提升其雙創技能。同時,高校應該充分發揮引導功能,為教師提供更多地去先進試點學校進修的機會,使教師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總結教育實踐經驗。其次,應該結合思政教師的實際需求制定嚴格的招聘辦法,將雙創能力作為教師招聘的必要指標,以提升思政團隊的整體素養。最后,高校應該制定完善的激勵制度,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對于在思政教學中融合雙創教學效果較好的教師,高校應該給與其獎勵,可以是物質上的獎勵,也可以是精神上的獎勵。借助這種激勵形式,高校可以有效提升教師的雙創意識,促使其在思政課程的開展期間能夠自主融入雙創內容,為學生雙創意識的覺醒和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二)完善思政課程的教學內容
在高校思政教學中有效融合雙創教育,可以從完善思政課程的教學內容來實現。完善思政課程的教學內容就是在思政教學內容中添加一定的雙創內容,以提升思政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在思政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不怕困難和挫折的堅持精神,并適當灌輸學生誠信理念,提升大學生的整體素養,凸顯思政課程的育人價值。其次,在思政教育的開展期間,教師應該及時進行普法宣傳,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使學生能夠在特定情況下通過法律進行維權,促進大學生的良性發展。再次,在開展思政課程時,為了提升雙創教育的融合實效,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精神,以促進學生愛國、科學等精神的提升,保證大學生能夠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新時代高素質人才。最后,在思政教育中,教師還需要注意與文化信息的融合,包括我國的傳統文化以及外國文化等,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認知,為高校思政教育和雙創教學的有效融合添加助力。
(三)構建思政教學與雙創教育的協同育人機制
在思政教學中有效融合雙創教育理念需要高校建立完善的協同育人機制,首先需要將雙創精神與理念等內容在尊重學生主體的前提下,具體化、形象化呈現,以深化思政教師的雙創認知,提升思政教師的教學技能,使思政教師能夠借助唯物辯證法、方法論以及馬克思理論等知識有效解決學生在雙創方面存在的問題。[2]其次,高校應該建立教學跟蹤機制,在學生參與創業的過程中,思政教師能夠借助網絡信息平臺,掌握學生在創業期間存在的思想和創業等方面的問題,并且能夠依據反饋信息及時進行教學調整,促進思政教學體系的完善。最后,思政教師應該主動轉變教學模式和理念。以往思政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借助問卷調查或者是參觀訪問等形式,開展實踐教學。在雙創背景下,教師應該以創業為主題,將學生帶入到創業過程中,通過調查或者是訪談形式,促進思政教育與雙創教育協同育人機制的有效落實。
(四)搭建兩者融合的實踐教育平臺
無論是雙創教育還是思政教學都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因此要求高校在兩者的融合過程中有意識地搭建實踐教學平臺,提升兩者的融合實效。需要注意的是,在實踐平臺的搭建過程中,要注意綜合考慮社會實際,以提升實踐平臺構建的有效性。高校一方面可以完善現有的實踐教學平臺,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等形式,為學生構建集多元性和層次性為一體的實踐教學平臺。同時,教學平臺需要將就業和創業相結合,并嚴格依據時代背景,保證學生能夠將課堂所學實際運用到創業實踐中,凸顯思政教學的雙創因素。實踐平臺的搭建要符合時代需求,促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能夠獲得真實體驗,以明確自身未來的發展方向。
結語
總之,在思政教學中有效融入雙創教育,是現階段高校發展的必然需求,同時是提升學生整體素養的具體途徑。為了提升兩者的融合實效,高校應該從提升思政教師的雙創素養、完善思政教學內容、構建協同育人機制以及搭建實踐平臺等方面入手,促進思政教學與雙創教育的有效融合,增強學生的參與度,提升思政教學中雙創教育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炳坤.探究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J].就業與保障,2020(21):59-60.
[2]周雅安.“互聯網+”視域下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的路徑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1):76.
基金項目:蚌埠工商學院校級項目.習近平“共同體”思想研究.BGSKY2021B04。
作者簡介:王佳星(1988.02-)女,漢,安徽省蚌埠市人,云南民族大學2012級碩士研究生,蚌埠工商學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為:高校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