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天梅
【摘要】小學美術的課堂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創造力以及審美取向具有重要的意義。文章通過對相關資料的整理與分析,從觀察法教學模式的角度出發,對小學美術課堂的觀察法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了針對性的策略。
【關鍵詞】觀察法;小學美術;教學
現階段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進行了多次改革,為了迎合小學生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要求,美術課堂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內容等方面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優化。從教育學的角度來看,對于小學生人格的培養是需要全方位的,這也就對小學美術教育提出了全新發展課題。觀察教學法的提出,是為了有效彌補傳統美術教育在教學行為和表現方面的不足,使得小學美術教學課堂更加靈動和富有價值。
一、小學美術教學觀察法的應用現狀分析
對小學生的美術教育,一方面需要通過對美術基礎知識的挖掘,發現其中與生活實際的聯系點,充分有效的發現美術知識的探索價值,鼓勵小學生進行美術學習的探索,努力的觀察實際生活現象。目前,小學生的美術課堂教育仍然處于不斷變革時期,無論是在教學模式還是在教學資源方面,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小學美術的教育內容能夠更好的貼近學生實際生活。
雖然觀察法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得到了應用,但是作為一種比較新穎的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表現出一定的不確定性。比如,小學生的年齡較低,其觀察能力也相對較弱,這給老師進行美術觀察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課堂節奏的銜接問題也會表現出來。在實際課堂中,觀察事物需要小學生集中注意力,這點對于小學生而言也是十分比較困難的。有時候甚至在課堂上還會出現跑題的現象,使得小學美術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另外觀察法的教育模式和資源相對比較有限,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觀察事物的對象也是比較有限的,長期以往會使得學生產生抵觸和厭煩的情緒,從而不配合教師的課堂教學。
以上均是小學生美術課堂教學在應用觀察法教學模式時,遇到的比較常見的問題,所以在未來的小學美術課堂上應該給予重視。為了更好地推進觀察法的應用,一方面,教師可以讓學生更多的積極了解生活中的事物,發現美術學習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另一方面,教師可以考慮通過活動以及游戲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繪畫興趣以及生活審美習慣,正確的看待小學美術教育的初心。
二、觀察法在美術實踐教學的策略分析
通過對小學美術教育的實際調查發現,當前的小學美術教育表現出多樣、新奇以及富有的特點。觀察法教學要想更好地融入小學生美術課堂,教師需要結合具體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表達美術課堂學習的真實想法,小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興趣創作美術作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實施的具體教學策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尊重小學生的興趣愛好
為了更好地將觀察法教學模式貫徹下來,小學生感興趣的美術內容只要正確的引導,就可以讓他們很好的投入學習精力。所以教師應該積極的關注小學生平時關注的生活事物。比如,教師可以尋找小學生平時接觸比較多的事物,包括各種動畫、游戲等,這些小學生看到自身比較熟悉的事物,學習美術的注意力就會被吸引過去,自然而然就能夠投入較多的精力去觀察和學習。同時教師還需要更多的傾聽學生內心的聲音,在課堂組織學生進行觀察事物的過程中,充分挖掘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內容,一切需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另一方面,根據小學生學習注意力不固定的特點,教師可以設置多個觀察目標,比如:學生在觀察人物的眼睛和面部表情時,還需要觀察人物周圍的實務。通過明確小學生在課堂上的觀察人物,使得學生的學習關注度能夠明顯提升,使得小學生的觀察力能夠得到有效的釋放。
觀察教學法的核心價值在于幫助和促進小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進行多觀察和多互動,比如:在美術課堂教學活動中,小學生對觀察事物的喜愛程度或者對某一種場景的熱愛程度,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在實踐活動中,探索學生的具體愛好,在具體的課堂活動中探索能夠與學生和諧共處的活動形式、美術知識元素,采用各類知識組合教學的方式,豐富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內容。
(二)確定教學觀察的實踐主體和內容
為了讓學生觀察的對象和實際小學活動進行很好的融合,教師需要確定美術課堂教學的主題,觀察活動過程需要與所學習的美術知識很好的結合在一起,比如:對學生進行引導觀察人物時,教師可以將不同動畫片中的人物形象截取出來,然后將每個人物的眼睛、鼻子、四肢等觀察內容截取下來,總結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其所具有的面部人物表情和肢體動作。同時讓學生觀察自己的同桌,嘗試為同桌畫,目的是讓小學生從局部觀察向整體觀察的跨越,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過程。因為學生的觀察內容是比較明確的,能夠與美術教學活動形成很好的配合,所以,在美術課堂教學上能夠取得很好的教育而效果,對學生的觀察和思維訓練也比較有啟發。
從教育內容的設定來看,教師需要搜集到很多有用的教學資源,這其中包括一些線上資源等,比如卡通動畫、電影以及卡通人物等,書籍中也會有一些圖片和資料,這些豐富的資源都可以應用觀察性課堂教學之中,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秋天的場景,小學生根據自身的理解,將網絡中搜集到的花草樹木、動物等元素放進來,鍛煉了學生對秋天的觀察能力和創新思維。
(三)激發學生對事物的觀察興趣
教師要從實際教學內容出發,注重小學生觀察興趣的激發,使得小學生能夠具有較高的觀察熱情,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對實際事物的觀察過程中,這樣對美術知識的理解能力能夠得到很好的培養。一方面,教師需要在課堂上設置各類巧妙的問題,讓更多數學生都能夠及時的參與到課堂的觀察實踐中來,比如:在進行《色彩的明與暗》課堂教學時,針對學生的興趣點,設置各類多樣化的問題:“同學們,你們能夠很好的區分出色彩的明與暗嗎?”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催眠曲》、《公園的風景》等作品,設置比較常見的問題來鍛煉學生的觀察性思維,鼓勵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思考,有效增強美術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積極培養學生的自主觀察意識。
(四)開展形式多樣的講解觀察技巧
小學生觀察能力的提升不僅需要自身的研究與思考,教師還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講解技巧,從而能夠促進和提升小學生對美術事物的觀察能力。尤其在小學生在課堂上觀察的過程中,一般教師都需要從整體的角度讓學生來觀察感性的美術作品,在整體觀察結束之后,再事實局部觀察活動,但是局部觀察需要以整體觀察為基礎,目的是為了實現整體與局部的良好結合。小學生通過局部和整體的觀察,能夠幫助其自身尋找到美術作品的鮮明特點,同時在短時間內提升了自身鑒賞美術作品的能力,比如:在欣賞自然景物的過程中,一般鑒賞的內容主要包括了自然景物的形貌、結構以及色彩變化等特點,要求小學生對自然景物的觀察越仔細,獲得的信息就很多,能夠加深自身對美術作品的理解。比如,教師在講解鳥語花香中《牡丹》的作品時,一方面要求學生進行整體性觀察,另一方面要求學生選擇作品的局部位置采用細節觀察法,觀察牡丹的花冠、筆法變化、顏色使用,能夠更好的為小學生提供虛實相生的感受,為作品的觀察帶來一種精神享受之美。教師通過向小學生精準的講解美術作品的內在魅力,從而幫助小學生獲得精神上的美感體驗,這樣也會提升小學生的美術鑒賞水平。
(五)開展具體的教學活動
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實踐內容來認識學生對事物觀察的規律,讓學生在大量的觀察實踐活動中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在觀察環節,教師要指導學生將美術作品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從而探索作品的具體內涵。以教師《平凡的美》美術課堂教學為案例,老師首先讓小學生觀察自身學習與生活中的具體事物,比如操場、食堂、水杯、旗桿、鉛筆文具等,然后教師指導小學生按照自己的觀察結果和特點來描繪這些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事物。這種觀察法的教學方法改變了傳統美術課堂填鴨式教育模式,進一步提升了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了其對生活事物的觀察性思維能力。不同類型的美術作品的觀察方式是不同的,需要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實際來進行創作。教師設定美術作品觀察目標,為學生確定目標后,避免學生觀察起來像走馬觀花,盡可能的幫助學生提升觀察效率。比如在教師開展《生活一角》的美術課堂的過程中,教師會讓學生認真的觀察課堂教室中的每一個角落和細節,然后引導學生進行繪畫,組織學生進行觀察體驗,提升學生的觀察印象,有效鍛煉學生的觀察技巧。
(六)采取主題引導式和體驗探究式觀察策略
在小學美術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圍繞教學主題,設置引導式“觀察-活動”的教學情境,使得學生能夠感受到觀察活動的趣味性。比如教師在講授《我們的校園》一文時,采用主題引導式策略,構建“觀察-活動”的教學課堂氛圍。具體實施流程如下:(1)在教室內通過多媒體循環播放校園的風景畫,讓學生盡可能的參與到對校園風景的討論之中。在觀察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們的參與興趣。(2)教師根據課堂上的討論情況,趁熱打鐵提出相關問題:“如何進行取景,描繪美麗的校園呢?”讓同學們帶著具體問題進行觀察,然后教師講解繪畫的透視原理,然后組織學生們再次觀察風景,思考具體的構圖和取景。(3)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使用線描的方法,圍繞“美麗的校園”這一主題進行繪畫。同時在課堂上開展小組討論,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4)教師有節奏的組織創設現場繪畫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思考空間,完善美術教學過程的脈絡,充分體現出觀察法教學方對美術教學的正向效應。
在體驗探究式的美術觀察課堂方面,教師創設有效的教學過程,能夠讓學生體驗到觀察活動帶來的樂趣,充分激發對美術學習的樂趣。比如在教授《有創意的書籍》時,構建了體驗探究式觀察教學設計,教師在講臺上會展示一批書籍,這些書籍在造型、色彩、裝飾等方面都比較有創意,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參與觀察的興趣,使得學生能夠體會到書籍外形設計的魅力。第二步,向學生們提問“你們最喜歡的是哪本書?書籍的哪些地方吸引了你?”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性思考,并且圍繞教學主題引導一些關于書籍裝飾的知識點,比如手工書籍的制作特點、封面構圖等,教師可以親自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書籍,向學生講授手工書籍的制作思路以及裝飾的方法,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啟發小學生采用各種思路和形式制作手工書籍。第三步,在制作手工書的活動現場,教師需要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進行幫扶,有效的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從而制作出各種具有創意性的書籍。在以上教學案例中,教師帶領學生制作手工書籍,引導學生展開觀察,創設現場教學活動,從而使得觀察法教學方式得到很好的體現。
激發小學生參與美術課堂教學觀察,應該使其積極了解自身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人物等,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一個生活化的場景:自己與爸爸、媽媽在家里看電視。教師應該盡可能的鼓勵學生在家看電視的時候,觀察每個人的看電視習慣,然后在第二天的課堂教學中,繪畫出自己與家人一起看電視的場景。從教學效果上來看,教師的教學方法能夠給學生帶來較大的創造性,一方面訓練和培養了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另外一方面,促進小學生觀察、了解和記憶,最終以繪畫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
三、結語
觀察法教學的實施需要教師充分掌握課堂的學情和生情,并且再此基礎上,結合美術的實際教學內容,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向學生進行展示,引導學生參與觀察活動,從而創設出更好的教學策略。一方面,美術教師需要不斷的加強對觀察法教學模式的理論與實踐認知,在實施觀察法的教學課堂后,課后應該進行及時的總結分析;另一方面,美術教師應該及時的創新教學策略,可以考慮觀察法與其它教學方法相結合,比如翻轉課堂法、微課教學法等,通過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提升小學生參與美術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1]劉旭.淺談美術課堂的創新教法[J].小學教學參考,2017(18).
[2]周宇飛.論減小學前美術教法課與實踐教學差距的方法[J].美術教育研究,2016(18).
[3]楊波.淺談雷夫的教育思想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作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6(6).
[4]唐琳琳.論美術教學對小學生觀察力的培養[J].美術教育研究,2017.
[5]路暢.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