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麗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與發展,新課改對小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英語教學也開始面臨各種各樣新的挑戰。從現目前的小學英語教學現狀中不難看出,大部分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讀與寫的能力還有所欠缺,而這兩者都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板塊。因此,教師應將讀寫結合策略應用于英語教學中,有效提升小學英語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英語;讀寫結合;方法措施
引言:聽、說、讀、寫是語言學科學習的四大基礎版塊。在這四個板塊中,聽與說的學習有利于發展學生讀與寫的能力,而讀與寫的學習又能促進學生聽與說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開展讀寫結合策略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這樣,教師才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掌握英語。
一、小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教學缺乏讀寫結合
受到當前教育環境的影響,大部分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還是將主要的精力投入在了教學與講解語言知識上,而沒有關注學生是否做到了深入理解,是否能夠將其靈活地進行運用。很多學生雖然接收儲存了大量的英語知識,但在整個過程中都十分被動。不僅如此,很多教師還忽略了英語教學中讀與寫的作用,給予這兩個教學版塊的重視不足,作為學生也很難自發地、主動地進行讀與寫的練習。但學生又有著必要的學習壓力與任務,導致學生只能花費大量的時間將各種英語知識硬背下來,使原本有趣、富有感染力與人文性的英語學習活動變得枯燥、機械且單調。這不僅影響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還使得學生的讀與寫能力不斷缺失。例如在學習課本中一些對話時,如三年級《Hello》中story time的這段對話,很多教師只是逐詞逐句地為學生將其翻譯出來,告訴學生整個句子的意思,而沒有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這些句子,導致學生的讀與寫能力沒有得到應有的鍛煉。
(二)英語分配時間較少
從目前的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來看,英語學習的起點是三年級,且英語課時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與語文數學不同,英語每周的課時約在三節左右,并且英語教學分配的時間也不夠科學。在讀的方面,分配給學生進行英語朗讀的時間很少,如學生的晨間早讀往往讀的是語文而不是英語,學生只能在英語課堂中進行跟讀或者在課后跟隨磁帶讀。在寫的方面,學校也幾乎不會設立專門的英語寫作課,導致這些所有的教學版塊全都要擠在一周僅有的三節英語課中。這就使得很多教師為了追求教學進度、完成教學目標而忽略了對學生讀與寫能力的培養,學生自身的讀寫意識也不夠強烈。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很容易在英語學習中暴露出自己詞匯量掌握不足、閱讀理解困難、交際表達能力薄弱等問題,難以在英語學習中提升自身的英語學習能力。
二、讀寫結合教學方式的可行性
讀與寫是兩個基礎版塊,但卻有著莫大的聯系。從讀的方面來看,讀不僅包括學生讀單詞、讀句子、讀課文,還包括學生日常學習中對課文閱讀的學習。讀的版塊看似獨立,但其實與寫的版塊相輔相成。不難發現,很多學生在英語寫話練習、翻譯練習中有著較大的困難是因為當學生面對一段英文時,腦海里下意識會將其化作中文表達,在英語寫話或翻譯時帶入中文表達的習慣,從而導致學生的寫話、翻譯練習中存在較多的語法錯誤,寫的能力有所欠缺。如果能夠將讀寫兩個板塊進行結合,學生可以通過開口讀單詞、句子與課文而逐漸形成一定的英語語感,通過閱讀學習來逐漸了解中英文在表達上的差異,并積累其中的單詞與語法,不斷擴充自己的英語基礎,為寫話、翻譯練習做好充足的準備。除此之外,當學生在閱讀學習完成后,教師還可以開展即時性的寫話練習,讓學生能夠將剛剛認識、積累到的單詞、語法等基礎知識快速地進行練習運用,加強學生對其的理解與掌握。例如一篇英語閱讀文章是一篇朋友之間的書信,在學習過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仿照文章的形式寫一篇給自己朋友的書信。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夠運用上剛剛學習到的詞匯等基礎知識,還能積累不同寫作類型的格式,并給學生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這種及時的寫話訓練可以幫助學生對閱讀內容產生更為豐富的思考與理解,做到促進學生“讀”的能力的提升,同時也使得寫話練習對學生來說不再那么困難。前文還提到“讀”還包括學生讀單詞、句子等活動,因此教師也應將這一部分的“讀”與學生的“寫”結合起來。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在教學新單詞時可以一邊讀出每個字母一邊寫下每個字母,然后將各個音節連起來讀,最后讀整個單詞的發音。這樣一來,學生更能記住每個單詞發音的特點與如何拼寫的,可以幫助學生更為熟練地掌握單詞,從這一方面來看,促進了學生“寫”的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將這兩個板塊進行結合是十分必要的,不僅能夠優化當前小學英語教學方式與效果,還能有效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水平。
三、讀寫結合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提升學生對讀寫的興趣
要保障讀寫教學的效果,教師要首先讓學生燃起對讀寫學習的興趣,這樣學生才能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更為主動的探索與接受知識,而不是被動地儲存教師講解的內容。興趣是一盞握在學生自己手里的明燈,可以引導學生找到前進的道路。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以自己作為橋梁,一磚一瓦地搭建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這樣學生才能保持飽滿的動力與熱情,在英語學習中不再被動。通過大量的英語教學實踐可以發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動性可以通過提問來調動,尤其是一些層層深入、連環性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還能讓學生的思維逐漸活躍起來,從而參與進英語課堂之中。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可以精心設計一系列巧妙的、連續的、發散的問題,以此來點燃學生讀寫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學習三年級《look at me!》時,在學習完基礎單詞與句式表達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提出一系列連環的問題,先對學生進行提問:“What are you wearing today?”讓學生先說一說今天自己穿了哪些衣服,只要學生能夠說出單詞就行。然后教師再對學生進行提問:“What is your deskmate wearing today?”讓學生看一看自己的同桌,與同桌進行交流,嘗試用句子來回答這一問題。最后教師再提問:“Introduce the clothes you wear today and the clothes your deskmate wears today.”讓學生將上一段句子進行延伸,同時練習自己的口語表達。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說出來的內容寫下來,這樣就得到了一篇短文,完成了一次寫話練習。這樣的方式與教師直接提出寫話目標讓學生展開寫話練習相比難度更低,由于問題是連續的、逐漸深入的,學生先熟悉了整個句子中最為重要的單詞,再逐漸的連詞成句,并將句子進行擴充,整個過程更為輕松,且更好理解,其中還有與自己同桌互動的環節,大大提升了這個過程的趣味性,從而能夠有效保障讀寫結合的效果。
(二)把握小學英語教學,以讀促寫
有句話叫“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由此可見“寫”之重要,作用之深。即使這樣,如果學生只寫不讀,學生“寫”的能力依然無法得到有效地提升。“讀”是“寫”的基礎,有一個成語叫“出口成章”,簡明扼要地暗示了二者之間的關系。如果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能夠發音準確、流利順暢地將內容讀出來,那么學生在“寫”的時候也會更加順利,而不至于遇到過多的阻礙。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讀英語時能夠更加自信且準確,減少學生在寫英語時可能出現的拼寫錯誤與語法錯誤。例如當教師在教學“What do you think of…”與“Can you help me…”兩個句子時,很多學生能夠快速理解兩個句子不同的意思以及用法,但當學生在寫話、翻譯時卻會出現不知道如何使用這兩個句子、一時之間想不起兩個句子的含義等問題。而這正是因為學生讀的時間不夠,學生的記憶與理解都沒有得到強化,且對應的應用練習不夠充足,導致學生在學習后依然對其感到陌生。因此,教師應該將這些句子融入到日常生活與教學之中,不斷強化學生對其的理解,例如在課堂教學開始前,教師可以這樣說:“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weather today?”“Can you open the window for me?”然后讓學生以“I think/suppose...”等句式來進行回答。雖然這個過程看似繁瑣,缺乏意義,但是只有在這樣反復地練習之下,學生對其的掌握與理解才能逐漸加深,從而提升學生讀與寫的能力。
(三)弱化課堂類型與內容的界限
在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教學的流程幾乎都是固定的,從開始上課到打下課鈴,幾乎都是按部就班地進行著,導致英語課對學生的吸引力越來越低。并且很多教師還會對學生做強制性的閱讀要求,使得學生對英語學習抱有越來越明顯的抵觸情緒,在課堂學習中也越發被動。因此,教師在開展讀寫結合時,要弱化英語課堂類型以及英語課程內容的界限,重視對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優化小學英語課堂。例如在學習三年級《Colors》時,這一單元主要圍繞色彩展開。因此,教師應該將色彩作為一個重要話題,引導學生,讓學生根據這一單元的話題來對所學的英語知識進行收集與整合,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英語知識,及時鞏固。很多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直接按照教材要求與內容對學生進行教學,這也是英語課按部就班的原因之一,使得對話練習就只是讀一讀課本中的對話,閱讀學習就只是學一學課文,寫話練習的教學目標也十分模糊。因此,教師應優化英語教學模式與各個教學環節,弱化英語課型的界限,做到聽、說、讀、寫四個板塊的有機結合,由以往的對某單一板塊的集中教學轉化為四個板塊結合教學但突出側重點。例如在學習單詞“red”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事例進行造句,例如:“This is a red T-shirt.”并讓學生將這一句例句記錄在筆記本中,再通過讀與寫來深化對這個單詞的印象。這樣的教學方式結合了學生的實際生活,不但可以使整個英語單詞學習的過程更為靈活且生動,還有利于拓展學生的視野,使學生更主動地接受與儲存英語知識。
(四)結合閱讀教學內容展開寫話練習
在讀寫結合教學中,教師要盡量讓學生做到邊讀邊寫,在閱讀學習后開展即時寫話練習的效果遠高于教師將其布置成課后作業讓學生回家去完成的練習效果。在閱讀學習結束后,學生的思維還十分活躍,并剛積累了一系列新的單詞、短語以及句式,這時學生對寫話練習的興趣更盛,同時寫話練習還可以讓學生再次將目光集中在剛剛閱讀學習的文本之上,對其產生新的認識與理解,從而使得學生的讀寫能力都得到提升。常見的閱讀學習結束后的寫話練習有兩種,一種是仿寫,一種是續寫。教師要根據閱讀文本的不同類型來選擇最為適合的寫話練習策略。在閱讀學習完成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仿寫,圍繞“在教室中不可以做的事情”模仿課文的形式完成一篇寫話練習。由于這篇課文主要積累的是各種各樣的詞匯與短語,因此展開仿寫練習可以使學生有更多機會運用這些詞匯與短語,從而鞏固學生的基礎。
結束語
綜上所述,讀寫結合策略重要且必要,無論是用于解決當前小學英語課堂中存在的問題還是用于提升學生英語核心素養,讀寫結合都能帶來巨大的作用。作為教育者,要堅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為學生構建更加高效的課堂。
參考文獻:
[1]向芳群.小學英語教學的讀寫結合策略探討[J].新課程·中旬,2017(04):76.
[2]丁孟軻.小學英語教學的讀寫結合策略探討[J].新課程·上旬,2016(12):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