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慧
摘 要:為了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綜合型人才,當前應該在總結優秀傳統教學經驗的同時積極開發、引進現代化的信息化教學經驗,基于此信息化手段的課堂教學轉變的實施就變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信息化;課堂教學;理念轉變;實施
一、信息化教學的理念
信息化教學模式是建立在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之上的,其學習環境包含情景、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四個要素。信息化的教學模式可以描述為:以學生為中心,學習者在教師創設的情境、協作與會話等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當前所學的知識進行意義建構并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獲取信息的幫助者、促進者,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信息所攜帶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客體),教學過程由講解說明的進程轉變為通過情景創設、問題探究、協商學習、意義建構等以學生為主體的過程,媒體作用也由作為教師講解的演示工具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協作式探索、意義建構、解決實際問題的認知工具,學生用此來查詢資料、搜索信息、進行協作學習和會話交流。
二、信息化手段教學轉變與課堂實施
1、組織與管理
各級各類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對教育信息化工作提高重視程度,堅信教育信息化對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和教師教育教學水平,起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的創新能力的重要作用。還應制定各種制度,保障各項工作的具體落實。保證電教軟件征訂、教師培訓和設備維護等方面的資金投入,對教育信息化的實行奠定物質和人力資源的基礎。例如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和信息化建設辦公室,領導并負責學校的信息化工作的具體實施,領導小組對學校的信息化工作進行了認真的規劃,使各項工作具體可行。
2、信息化環境建設
學校的所有教學場所需確保全天侯網絡暢通,制定措施和制度,保障網絡安全、規范上網行為。所有人員均可通過學校提供的辦公電腦進行辦公,確保滿足信息化的環境建設。例如我校通過改造建成了萬兆到學校千兆到桌面的網絡環境,現有27個教學班,均配備了計算機和液晶投影機和一套電子白板系統,滿足教室利用多媒體教學的需要,建有6個計算機網絡教室,計算機數量能夠達信息化教學的要求。并且學校無線全覆蓋,可以實現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學習的網絡環境。
3、多平臺助力信息化發展
學校應建立自己的數字校園平臺和學校課程平臺,通過平臺老師們可以共享優秀的教育教學資源,可以創建自己的課程作品讓學生學習并且進行互動。通過平臺建課,可以將課堂反轉到課下,通過對學生預習情況的分析了解學生掌握知識點的情況,根據學習大數據來制定本節課的重難點以及教學手段和方法。同時可以通過平臺的問卷、搶答等和學生的互動,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課后通過平臺布置作業,延伸了課堂的寬度,同時也可以掌握學生完成情況。通過平臺評價,學生留言互動,對課堂進行反饋,實現三方評價。
例如為了最大化發揮平臺作用,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手段提供的便利,逐步推進、全面發揮和深化平臺作用,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組織建立了數字校園平臺推進方案,分層次分步驟的實施,完善使用。到目前為止平臺上已經有各類教學資源247份,總下載量32057次,總訪問次數127070次;為積極推動教學改革進程,提高教學質量和加強教學管理工作,學校微信自主選課投入使用,選修課打破了傳統整班制教學模式,突出因材施教,增強學生選擇權,更有利學生自主發展的需要,而微信選課的方式投入使用,更加方便快捷的實現學生自主選課、老師后臺管理、校園信息網絡化的最大價值;同時學校與超星平臺進行深層次合作,老師用平臺建課、上課、布置作業,實現信息化教學。
4、學習培訓轉變觀念
我校每年都會組織信息化培訓,由分管領導帶領名師工作室及骨干教師代表遠赴東北師范大學參加了全國職業教育微課程設計及制作高級研修班,通過理論學習及實踐操作,老師們的微課程實踐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學校舉行了“數字校園平臺使用方法”培訓、“信息化教學”培訓、“超星杯信息化課堂教學比賽專項培訓講座”等多種形式的培訓,由國賽老師分享了經驗,強調了團隊的重要性,豐富的內容讓老師們收益匪淺。通過系統的培訓學習老師們轉變了思想,肯定了信息化教學的優勢,從而將信息化教學融入到課堂中,探索適合自己的信息化教學手段。
5、以賽促教提升教學水平
信息化教學比賽能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使教師的教學質量達到更高層次。基于此學校應組織信息化教學比賽,通過比賽,鍛煉了教師運用信息化手段授課的能力,同時還積極組織學校教師參加市級、省級乃至國家級的比賽,聘請專家名師不斷的進行聽課評課與磨課,達到最佳效果。
三、信息化課堂教學轉變及其成績
利用信息化手段,老師們通過平臺翻轉課堂,充分利用了學生平時的碎片化時間,將課堂教學進行了延伸,將課前預習、問題討論通過平臺進行發布,學生通過移動終端學習,節省了課堂的時間,教師通過觀看學生的學習統計數據,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出錯率和反復觀看時間制定課堂的教學重點難點,使教學內容更有針對性。同時,學生課前的預習,可以變成課堂的主體,教師為主導,進行授課,提高課堂效率,活躍了課堂氣氛。引入移動智能終端,實現移動教學平臺以及教學管理,另外實現微信平臺的發展以及微信公眾號的使用。進一步加強家校互動,讓家長能夠通過微信平臺更加清晰明了的掌握學生的情況動態,實現師生多渠道及時溝通。
今后,我們應鼓勵并指導教師創建一系列信息化應用課堂教學的相關課題,并引導其發表相應的論文,提升自己的素養,從而帶動全體老師使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并將其應用到自己的教學實施中。
參考文獻:
[1]鐘志賢.《信息化教學模式》[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劉斌.信息化教學有效性的理論思考——對信息化教學本質的再認識[J].現代教育技術, 2013, 23 (03).
[3] 胡小勇,朱龍,馮智慧,鄭曉丹.《信息化教學模式與方法創新:趨勢與方向》[J].電化教育研究,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