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岳恒 傅甜甜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職商科專業實踐教學現狀及主要問題,以強化高職教育實踐為本位,論述“商學融合,行企互嵌”實踐教學模式的總體思路及實施路徑,提出倡導“商學融合”教育教學理念,確立商科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目標;構建以商學教育為核心的課程群,強化學生對商務、商業知識的認知;以“行企互嵌”協同合作模式打造商學教育生態圈,內外融合育人才;營造“商學融合”實踐育人環境,實行“仿真實訓→經營創業實戰→企業崗位化實踐”三層遞進式的實踐訓練模式;建設“雙崗雙能型”教師團隊,保障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等策略,以解決產教深度融合、實踐指導、人才供需等方面的問題。
【關鍵詞】職業教育 商學融合 行企互嵌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39-0052-03
2019年國務院頒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為我國職業教育改革提出了鮮明而具體的八大目標,提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訓結合,健全多元化辦學格局,推動企業深度參與協同育人”,對職業教育改革提出了全新的發展理念,即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和育人機制改革,強化市場需求,以促進就業和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由追求規模擴張向提高質量深刻轉變,加快推進產教融合、實踐教學的步伐。
實踐教學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知識理解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促使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根據國家職業教育改革方案的目標,高職院校教育應緊緊圍繞復合型高素質人才的培養要求,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為主要目標,開展一系列的實踐研究活動。構建“商學融合,行企互嵌”實踐教學模式,深化產教融合,培養符合行業或企業人才發展需求、具備較強商務實踐能力的創新創業型商科人才,是高職商科專業實踐教學未來發展的方向。本文針對當前高職商科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及面臨的主要問題,探索“商學融合,行企互嵌”實踐教學模式的實施路徑,擬解決當前實踐教學中的難題。
一、高職商科專業實踐教學現狀及主要問題
(一)教學模式趨于多樣化,產教深度融合推進難
實踐教學是高等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而商科專業的實踐教學比較特殊,需要在真實的商務環境下體驗經濟、管理等方面知識的實際應用。當前,高職商科專業的實踐教學模式改革逐步向產教融合方向發展,國內不少高職院校教師結合教學經驗就高職商科專業的實踐教學模式進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比如“引店入校”、訂單式培養、“分散實習+集中實習”、校內實訓超市、現代學徒制等模式的實施。然而,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商科專業在實踐教學方面由于受場地、資金、自身資源等條件的制約,不能很好地開展相關的實訓實踐。
(二)實踐教學師資力量不足,“雙師型”教師數量不足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具備豐富的行業實踐經驗和商務實戰經驗的專業師資比較少,師資隊伍偏重理論研究和知識傳授,面對真實的商務實戰,無法給予學生有效的指導和幫助,需依靠行業專家或企業兼職教師等完成相關的實踐指導,現實卻是這些行業專家或企業兼職教師到職業院校任教的路徑受機制、條件的限制而無法完全配合。為此,許多高職院校鼓勵專業教師向“雙師型”教師發展,但“雙師型”教師教學團隊的建設在高職院校處于起步階段,“雙師型”教師數量仍然不足。
(三)學生受環境及經驗限制,實踐能力基礎薄弱
商科專業學生實踐能力薄弱,基于環境的教學更適合他們,但由于專業的特殊性導致許多學校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模糊,專業建設與發展滯后,實訓基地脫離“商學融合”的環境、實踐功能單一,從而影響實踐教學效果,難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致學生缺少商務實戰經驗、實踐基礎薄弱,不能滿足當前社會發展的多元化需求。
(四)校企協同培養機制缺乏,人才供需對接不協調
當前,較多高職院校缺乏學校企業協同育人培養機制,以致實踐教學出現產教脫節的問題,行業產業對接不上。企業是社會經濟實體,追求的是經濟效益,難以完全匹配學校的需求,這就造成了學生在企業里的實踐大多只是滿足企業的用工需求,不能完全達到實訓實踐教學的目的。學校要培養人才,而企業要生產效益,目前的改革實踐尚未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將學校需求與企業需求予以統一,從而難以在學生實訓上達成真正的校企合作、產教融合。
二、基于“商學融合,行企互嵌”的高職商科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總體思路及實施路徑
鑒于當前高職商科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師資以及學生等方面面臨的問題,構建“商學融合,行企互嵌”實踐教學模式,充分發揮行業、企業、學校各方的優勢,以實現產教深度融合,提升商科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
(一)“商學融合,行企互嵌”實踐教學模式的總體思路
“商學融合,行企互嵌”實踐教學模式可概括為“一主線、一理念、兩嵌入、三遞進”。“一主線、一理念”指抓住培養創新創業型商科人才這一條主線,倡導“商學融合”的培養理念,確立商科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目標,以企業崗位任務和行業技能標準為層面設計課程標準、實訓項目、實訓指導,通過系統的商學教育課程學習,營造“商學融合”實踐育人環境。“兩嵌入”指在實踐教學中嵌入行業、企業,構建協同參與、可持續發展的教育生態圈。“三遞進”指“仿真實訓→經營創業實戰→企業崗位化實踐”三層遞進式實踐訓練方式,培養學生的商務管理思維、商務管理技能、創新創業能力,從而提高高職商科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二)“商學融合,行企互嵌”實踐教學模式的實施路徑
1.倡導“商學融合”教育教學理念,確立商科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目標
遵循高職商科專業的特色與學生特點,將“商學融合”教育理念貫穿整個實踐教育過程,實現理論教育與實踐教學相結合,以培養學生的商務管理思維、商務管理技能、創新創業能力為主要目標,促進學生在商務管理崗位上順利就業,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這一理念來源于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實踐經驗,其實質是產學合作、聯合育人,充分發掘資源,將學校教育資源和企業資源有機結合,使“商”和“學”緊密融合。
2.構建以商學教育為核心的課程群,強化學生對商務、商業知識的認知
針對高職商科專業辦學特色,培養掌握現代經濟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技能、從事企業綜合及部門崗位的高級管理人才,可在工商企業管理、物流管理、連鎖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專業建立商學教育為核心的課程群:在連鎖經營管理專業開設連鎖企業門店運營管理課程,在工商企業管理專業開設現代企業管理課程、商業文化課程、商務管理課程、門店經營學課程,在市場營銷專業開設店長實務課程等,培養學生的商務管理技能、門店運營管理能力;此外,開設個人與團隊管理課程,訓練學生的個人通用管理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在所有商科專業開設創業管理通用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鼓勵學生向創業實踐邁進。
3.以“行企互嵌”協同合作模式打造商學教育生態圈,內外融合育人才
第一,靠攏行業協會并發揮其在行業資訊和技術引領方面的作用。一是積極申請加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成為校企合作會員,充分利用協會優勢掌握行業前沿資訊、先進理念、領先技術、權威的數據資料等,促進專業建設,使專業教育緊跟行業市場發展動態;二是利用協會的專業培訓,為師資建設提供有效補充;利用協會的會展平臺,與業內同行同臺展示、平等交流、相互學習,共同提高;三是爭取行業協會提供專業課程建設思路、教材選購服務、企業獎學金申請服務、行業技能比賽申報服務、行業技能證書考證點申辦服務等,利用協會服務功能,為大學生創業提供項目對接、政策解讀和在線咨詢等服務。
第二,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積極推進校企深度合作,實現雙主體互嵌互融。圍繞企業崗位工作過程進行知識與能力的重組和設計,將企業的實際業務“嵌入”商學教育課程的教學與實訓之中,將商學教育課程的教學與實訓“嵌入”企業的實際業務之中,利用校內實訓、頂崗實習、課程實訓交替進行企業實踐教學,搭建企業與人才的對接平臺,開展“人才雙選會”“企業宣講課堂”等,促進學校與企業無縫對接。
4.營造“商學融合”實踐育人環境,實行“仿真實訓→經營創業實戰→企業崗位化實踐”三層遞進式實踐訓練模式
第一,基于工商實訓教學平臺,開展仿真經營實訓。支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體教學模式”,搭建ERP企業經營管理沙盤、連鎖企業王牌店長實務系統、3D仿真連鎖門店商品陳列與空間設計實訓競賽系統等虛擬仿真實訓平臺,將銀行系統、公司、服務中心等整套設備、流程搬進實訓室,融通專業知識與實踐教育,開展全仿真經營實訓,使學生體驗從企業開辦到運作、經營、管理的整個工作流程及經營管理過程,訓練學生的經營管理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
第二,基于“互聯網+股份合作制公司”實踐教學基地,開展經營創業實戰,鼓勵學生創辦“股份合作制公司”,形成創新創業教學平臺。首先,運用股份合作制經濟原理組建“股份合作制公司”實踐教學基地,確定“股份合作制公司”實踐教學基地的經營周期和經營管理模式,確立“股份合作制公司”入股資金募股辦法,包括面向學生招標、征求學生家長意見、明確創業團隊基本條件、明確投資入股辦法、評標確定中標者、簽訂經營合同和誠信經營承諾書等,讓學生在此基地進行實體經營。其次,運用O2P商業理念(即利用互聯網形成一個圈,通過合理利用和整合資源讓每個參與者都能夠最大限度地獲取最大利益,構建廠家、經銷商和零售商、物流多方面和諧發展的良好生態環境,使傳統的行業能夠更好地向新的方向轉型,大力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依托“互聯網+”升級基地服務能力,打造成O2PLD“線上電商+線下門店+自營物流配送”的智慧型實踐教學基地,建立適合在校大學生合股創業的運營機制,包括具有載體特質的工作流程、教學管理、日常管理、團隊經營責權利、績效考評制度等,構建一個完整的運營生態圈,讓學生通過線上線下的經營實踐,提高以“消費者需求的數字化運營”為核心的經營管理職業技能、以“責任、合作、奉獻、毅力”為核心的職業素質。最后,聯通相關合作平臺,共享資源,互利互贏。聯合行業指導委員會或行業協會企業、學校共建O2P學生創業實訓基地平臺,結合產業趨勢,融入企業資源、學校資源,圈子構建者將各自的產品、服務等在該平臺呈現,實現資源整合共享。行業協會提供前沿咨詢、企業合作伙伴遴選,與合作企業達成合伙人契約,明確雙方管理職責;企業提供產品、培訓服務、門店管理系統、客戶管理系統、支付系統、平臺授權等;學校提供場地、設備、指導教師;學生出資入股作為商品流動資金,四方共聚力量形成“產教融合,四方一體”的學生創業實踐教學基地。
第三,基于“行企互嵌”協同發展的教育生態圈,開展企業崗位化實踐教學活動。校企共建企業崗位化實踐教學體系,與大型連鎖企業或本地連鎖企業實施崗位化見習和頂崗實習,雙方共商共定培育見習、實習計劃和評價標準,建立完整的協同育人培養機制,共促產教深度融合,形成實踐教學的常態化、制度化,從而實現校企協同育人共發展。
5.建設“雙崗雙能型”教師團隊,保障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
一是培養既要做好教學崗位工作又要做好創業指導崗位工作的“雙崗型”教師,提高教師“雙能力”(實踐教學能力+創業指導能力)。二是培養一專雙能的復合型“現代導師”,讓導師全程參與管理,使其具備雙重身份,既是教師又是企業經理,既要有設計教學標準的能力又要有商務指導的能力。學校可通過參與行業指導委員會、行業協會開展的專業培訓、企業掛職鍛煉等快速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實戰能力,帶動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另外,邀請學院教授、專家作為學術顧問,邀請企業經理作為企業導師,為教學實踐、學生創業提供職業技能指導。
三、“商學融合,行企互嵌”高職實踐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
(一)推進產教深度融合,綜合提升學生“雙創”能力
運用O2P商業理念指導學生搭建“互聯網+股份合作制公司”實踐教學基地,使其成為具有“線上電商+線下門店+自營物流配送團隊”的智慧型實踐教學基地,讓學生通過線上線下的經營實踐,提高以“消費者需求為中心的數字化運營”為核心的職業技能、以“責任、合作、奉獻、毅力”為核心的職業素質。
(二)培養“雙崗雙能型”教師,解決實踐指導難的問題
通過教師企業實踐制度、參與行業協會的專業培訓、企業掛職鍛煉等快速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實戰能力,使教師具備雙重身份,既是教師又是企業經理,既具備設計教學標準的能力和專業知識教授能力又要具備創業指導能力;組織有實力的青年教師開展創業實踐,讓青年教師邊實踐邊教學,成長為“雙崗雙能型”教師;實施企業兼職教師聘任制度,面向社會、行業和企業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和高級經濟師,參與課程建設,指導學生企業實習、見習等,增強教學團隊的整體力量,有效解決實踐指導難的問題。
(三)注入行業企業力量,解決人才供需不協調問題
我國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高技能高技術人才,即培養行業需要、企業滿意的準職業人,校企共培、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關鍵和途徑。學校積極加入中國行業協會成為校企合作會員,充分利用協會資源優勢,掌握前沿資訊、參加專業培訓,促進專業和師資建設,使專業教育緊跟行業市場發展動態;與連鎖經營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系,實施企業崗位化見習,共同設計評價標準,建立企業見習獎勵機制,更加具有針對性和目標性地培養商科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為合作企業提前儲備就業人才,實現資源共享、互利互贏,形成了行業、企業、學校、學生四方共贏的局面。
“商學融合,行企互嵌”高職商科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實施,必須基于全真實踐環境,契合行業、企業人才發展需要,堅持產教深度融合,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以培養符合行業或企業發展需求的、具有較強商業實戰能力的創新創業型商科人才為目標,緊緊圍繞“一主線、一理念、兩嵌入、三遞進”的主體思路開展實踐教學,不斷完善質量保障體系,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從而推動高職教育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海東.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現實困境與實踐路徑[J].教育與職業,2019(11).
[2]宋雪霞,譚波,劉岳恒.“股份合作制公司”在高職高專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中的應用實踐[J].科技風,2017(12).
[3]白晶.高職院校商科跨專業綜合實訓校內實訓平臺的建設與應用[J].經濟師,2017(7).
[4]李理雄.經管專業門店類教學公司運營實踐研究[J].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
注:2018年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產教深度融合視域下‘雙創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基于O2P模式‘雙融合’實踐平臺的應用”(GXGZJG2018B072)階段性研究成果;2020年度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立項項目“‘新商科’視域下產教深度融合的高職商科類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與研究”(XY2020YB006)
【作者簡介】劉岳恒(1982— ),女,廣西南寧人,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連鎖經營管理、職業教育;傅甜甜(1989— ),女,廣西賀州人,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工商企業管理。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