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素嫻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傳統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現代教育的發展需要。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識字教學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只有打好識字教學的基礎,才能確保將來深度學習的順利進行。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采取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如,聲形并茂、編制歌謠、游戲活動、講述故事等生動活潑、富有趣味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本文介紹了幾種小學語文低年級趣味識字教學策略,希望廣大教育工作者提出寶貴意見。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趣味
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內容中,識字教學占據著相當大的比重。根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所需要學習的常用漢字大概有1600—1800個。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將識字教學作為小學低年級的教學重點。小學生在這一年齡段,更加適合生動活潑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以下是一些趣味識字的教學策略。
一、聲形并茂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小學生識字的最主要途徑就是根據文章的結構、發音及含義進行記憶。在某種程度上說,識字教學是一個相對枯燥的過程。在識字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遇到相應的識字障礙,挫傷學生的自信心。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課本上的圖片,利用教學設備引入音頻、視頻等,使課堂教學更加具有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水”字的過程中,教師應先給學生們觀看“水”的圖片,并詢問這是什么?當學生們說出水的名稱后,則在圖片的下方配上生字。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多媒體,向學生演示“水”字是怎么由甲骨文轉化成如今的簡化字體的。通過展示漢字的演變過程,學生會更加理解文字結果與其含義之間的關系,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
二、編制歌謠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通過恰當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由于識字教學量較大,部分教師單純強調對漢字的機械記憶,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對漢字形成深刻的印象。教師可以采取編制歌謠的方式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例如:“二人從,三人眾。二木林,三木森。三口品,三日晶。多字兩夕陽,炎字兩把火。”通過編制歌謠的方法,教師將這些生字的字音和字形結合再來一起,學生也掌握了這些漢字的結果及發音。歌謠朗朗上口,學生記憶的速度很快,識字效率也大大提升。
三、游戲活動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合理地利用課堂游戲能夠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游戲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學生們每天都要學習一定數量的生字,少則幾個、多則十幾個。如果課堂教學缺乏趣味性,學生很快會對所學的知識感到厭煩。因此,教師可以適當地引入游戲活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猜字謎
猜字謎的教學方式是很多小學語文教師所選用的游戲活動。它可以一對一地進行游戲,也可以采取比賽的形式讓全班學生都參與到游戲活動中來。教師要將漢字的結構與含義結合在字謎之中,使學生在猜謎的過程中對漢字進行思考,在不斷的拆字與合字的過程中,加強對文字結構及含義的理解。
(二)加一加、減一減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都比較豐富。因此,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對漢字進行適當地拆減與增加。教師可以利用不同的形式將不同的偏旁部首進行再次組合。形成新字、例如,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給出同一個漢字,例如,“口”字,學生們在口字中加一筆,使其構成新的漢字,看看哪一組給出的答案最快且最多。在游戲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同回顧構成的新漢字,對其進行總結,完善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也可以將游戲環節穿插與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例如,在教學“省”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這個字是由哪兩個字構成的?”在教學“多”字的過程中,問問學生還有哪些字是由兩個相同的字構成的,學生們集思廣益,給出了“呂”“昌”“炎”等答案,對之前學過的漢字進行了復習,做到了溫故而知新。
(三)競賽識字法
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勝心理,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競爭心態,舉辦識字競賽。教師在賽前可以將班級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組織學生通過看圖識字、猜字謎等形式進行比賽,根據學生的速度及準確率進行評分,決出班級最佳小組,對小組成員進行物質及精神獎勵,通過競賽教學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大大增強,很多學生為了在競賽中有好的表現,在課下也主動學習了很多生字,語文教學效率明顯提升。
(四)講述故事
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們對于故事具有非常濃厚的興趣,因此,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通過講述故事的方法增強學生對生字的理解程度。例如,在漢字的學生中,許多偏旁十分形似,導致學生們經常混淆,學起來倍感困難,此時教師們就可以將此類偏旁的來源故事進行詳細的闡述,幫助其理解。例如,“家”這個字,因為古人都認為家中有豬便是富裕,所以“宀”指的是房子,“豕”就是豬了。學生們對這些故事都很感興趣,在課堂上目不轉睛地盯著老師,教師也可以借助教學設備通過視頻來輔助講故事。使學生加強對漢字的理解。在課后,筆者為學生布置了這樣一道作業,將課堂上教師講的漢字小故事講給父母聽,這樣的任務不僅加強了學生對漢字的印象,也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過程中,識字教學是不能忽視的重要部分。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掌握小學階段的識字教學任務,立足于班級學生的整體發展規律,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真正做到寓教于樂,使學生在玩樂中掌握知識。
參考文獻:
[1]袁云麗.利用生活巧識字,營造教學趣課堂——小學語文低段生活趣味識字教學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20(13):51-52.
[2]陸春燕.趣味識字濃濃,結成字緣深深——小學語文趣味識字漫談[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9):169-170.
[3]李玉梅,張會芳.新課程理念下趣味識字教學措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農村教育,2018(22):106.
[4]李素素.趣味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華夏教師,2019(17):30.
[5]賀成山.趣味識字教學措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32):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