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會琴
摘?要:數學是小學階段的重點學科,同樣也是難點學科,數學本身的邏輯性和抽象性使得學生在學習時常常會出現問題,同時小學階段的計算內容又較多這也使得教學內容顯得更為枯燥,使得小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始終難以有效提高,導致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容易走神溜號,使得課堂教學效率不高。而信息技術的有效利用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新的教學方向,基于此,筆者將主要研究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課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一、 前言
課堂教學效率對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新課標要求的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有重要的作用。小學階段學生在校時間較短,但是數學教學的內容卻較多,需要學生理解和掌握的內容也很多,若是無法利用好課堂教學的時間這就無形中加大了學生課后學習的壓力,長此以往會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抵觸心理,那么課堂教學效率將會更差。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是通過聲音、圖像結合感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這有利于將困難的知識簡單化、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將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是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途徑。
二、 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有趣的課堂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生而言,學習興趣是其最大的動力,只有對學習內容有興趣學生才會主動地去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學習。小學生本身的注意力就很難集中,若是對教學內容再沒有學習興趣,那么在課堂學習時必然會出現不認真或者溜號走神的情況。而數學知識最重要的點往往就集中在教學上,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感興趣,此時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有趣的課堂情境,這樣學生才能夠發現數學學習的趣味性,而且教學情境也能夠讓給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的有效性需要從以下結果方面開展,首先是教師要進行充分的備課,明確教學內容。其次是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有趣的課堂教學情境,可以是游戲情境,也可以是問題情境,還可以結合學生生活創設生活情境。最后就是根據選擇的情境類型準備相應的教學材料,像是圖片、視頻、音頻等,制作成為與教學情境相匹配的教學課件,然后在教學時使用,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夠被充分地激發出來,使得課堂教學效率有所提升。
例如,在進行《數據收集整理》這一章的教學時,需要學生理解數據收集的概念,需要學生能夠認真地進行數據的統計,此章本身知識的難度并不大,最大的難點在于學生找數據時不夠認真,不會憑借數據內容分析得到相應的結論,此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游戲情境,以此讓學生在數據統計時可以更加認真。像是可以設計找數據比賽,利用多媒體技術將不同的數據歸總在一起,然后制作成為翻牌子的小游戲,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后讓小組之間派出一名代表進行手心手背選出不同的對戰大組,然后讓每個代表選擇一組自己想要挑戰的數字牌,然后教師就根據不同的數字牌在電腦中找到對應的數據,讓此組學生回答問題,看哪一組統計數據的時間又快又準確,此時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音樂播放功能播放帶有競爭性的音樂,營造更加緊張的氛圍,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將會更加集中,課堂教學效率也就會更加高。
三、 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理解教學重難點,提高學生理解能力
小學數學知識的難度對于小學生而言也不低,而且數學知識的抽象性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大難點,這些知識若是在課堂學習時都不能學透,那么課下依靠學生自主學習效果也就不會好,使得數學學習質量降低。此時對于這些知識教師若是采用傳統的講授法進行教學,學生也無法有效地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概念,只會讓學生越學越糊涂,嚴重打擊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進而使得學生對數學失去學習興趣。而通過信息技術是可以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的,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去將數學知識進行轉化,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提高學生數學理解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數學思維。以《觀察物體三》的教學為例,本章教學重點是學生能夠根據從一個方位看到的平面圖形擺清楚不同位置關系和形狀的立體圖形,教學難點是讓學生可以根據三個方向看到的圖形,經過想象與推測,理解這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系和形狀。這需要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以往教師可能采用的都是傳統的模具直觀的教學方法,但是小學教學是一對多教學,那么座位就會有前有后,采用模具直觀,后排的學生很能夠清晰地觀察到每一個細節,部分學生可能都看不清,那么對于這部分學生來說教學效率就難以保證,此時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去代替模具直觀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希沃白板的繪圖功能將立體圖形的各個面都展示給學生看,讓給學生能夠更清晰地了解每個角度看過去立體圖形的模樣,教師也可以將模具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先讓學生利用數量相等的小正方體自己擺出不同的形狀,然后利用PPT出示各種擺放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擺放規律,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教師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中的思維導圖功能幫助學生抓準教學的重難點知識,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使得學生在頭腦中能夠形成清晰的思維框架,例如,在進行《公頃和平方千米》的教學時,本章的教學目標是要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公頃和平方千米的概念,通過分析能夠比較形象地感受一平方千米和一公頃實際大小。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掌握平方米、平方千米與公頃之間的換算率。對于讓學生認識一公頃和一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在大屏幕上先展示一平方米的大小然后按照比例進行放大,讓學生在視覺上對二者的實際大小有一個簡單的印象。而對于這些面積單位之間的換算率教師也可以將這些換算率利用思維導圖放在一起,讓學生對此概念更加清晰明確。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時將數學知識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歸納整理,也可以讓學生先去嘗試自己繪制思維導圖再利用多媒體展示教師繪制的思維導圖,讓學生進行對比修改記錄在專門的筆記本中,這樣學生在復習時能夠迅速地找到準確的答案,教學效率也將會更高。
四、 利用信息技術深化課堂練習內容,幫助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鞏固知識
數學課堂教學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其概念就是那么簡練的幾句,但是運用在實際問題中卻很容易讓學生無法轉卻把握內容,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概念學完了不代表教學就要結束,數學教師需要帶領學生通過大量的課間練習去鞏固課堂學習的數學知識。此時若是由教師直接讀題或者抄題在黑板上都會很浪費課堂教學的時間,小學生的注意力很難有效集中,若是教師在教學時花費大量的時間讀題、抄題,學生很容易溜號走神。此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去深化課堂練習的內容,讓課堂練習的效率更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就更高,課堂教學效率也就有所保證。利用信息技術深化課堂練習內容中主要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去開展,首先就是將一題多解的題型通過信息技術進行呈現,先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進行解題,然后利用信息技術將不同的解題思路都展示在同一個頁面,讓學生對比自己沒有想到的解題思路,這樣有利于幫助學生發散思維,使得學生對知識的概念掌握更加準確,也能夠幫助學生發散自己的思維。其次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讓課堂氛圍更加活躍,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在每道練習題上都插入一個音效與相應的動畫圖片,圖片可以是小學生喜歡的動漫人物也可以是一些可愛圖片,當學生答對時可以按下播放鍵顯示這些動畫人物并且配之以相應的聲音與文字,可以是“答對了!真棒!”“再來一題”等,答錯了的話也可以同樣配之以合適的表情包與文字,像是“真可惜,打錯了”“沒關系,繼續加油”等話語,這樣能夠迅速讓課堂教學氣氛活躍起來,對于小學生而言能夠得到及時反饋的課間練習也讓學生感覺到更具趣味性,無論學生對錯與否對于知識點的印象也都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