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學生來說,上到了初中階段之后,接觸到的知識內容可以說是越來越多,從而在實際的教學環境中,所呈現出來的問題也就越來越多。其中包括知識學習不適應,整體發展不協調等問題。作為教師,我們在看到學生呈現出這些問題的時候,不能坐視不管,而是要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讓學生能夠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課程知識學習環境之中,實現學生整體知識學習上的提升與發展,這樣一來,實際上體現出了教師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授課水平。因此,文章將立足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對策展開具體的分析和論述。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一、 前言
在平時的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當教師發現了學生在學習上所存在的問題之后,自然需要對問題展開具體的分析和探究,從而找到合理的解決辦法。但是教師在分析問題的形成原因的時候,需要綜合各個方面的實際內容,從而展開具體的分析,既要包括學生自己的因素,又要從教師教學入手,這樣一來,才能夠得到較為全面的結果。雖然從字面上看這只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但是對于教師來說,想要切實完成好這一兩方面的工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教師自己需要跳出原本固有的思維框架,以第三人稱的方式,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探究,從而才能夠得到客觀的數據,最終提出具體的解決策略,實現學生和整體課堂教學工作的具體發展。因此,文章將結合人教版初中物理教程中的相關教學內容,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對策展開具體的分析和論述。
二、 形成多元化的物理教學課堂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在給學生進行課堂教學構建的時候,需要為學生形成多元化的物理教學課堂。所謂的多元化,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方面就是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工作的時候,要實現教學方式和策略選擇上的多元化,盡可能給學生打造不一樣的課堂教學工作。這樣一來,能夠在極大的程度上提高學生對于課程知識的學習期待。另一方面,就是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時候,不僅要從物理課程知識進行教學設計工作,而且還需要引用別的知識來給學生展開內容的分析,從而推動學生整體知識學習能力的提升與發展。之所以選擇這樣的方式展開具體的教學活動,是因為通過相應的分析和調查研究筆者發現,在現在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比較單一,很多教師在給學生推進相應教學活動習慣性采用比較傳統的教學方式來展開。從教師的角度來看,他們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其目的也是為了更好給學生解釋相關的知識內容。雖然初衷是好的,但是卻不利于學生整體自我學習意識和能力的提升與發展,不能夠有效地推動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如果長期下去不改變這樣的局面,就會對學生的學習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
因此,針對這一問題來說,教師就應該要從多元化物理課堂入手,通過給學生展示多元化的物理課堂,從而實現學生知識學習水平的發展。以《力》教學為例,在這節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讓學生對于物理學上的“力”的概念行程明確的了解,并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讓學生運用物理學上的“力”解決相應的知識學習問題。針對這一方面的教學活動來說,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可以從“力”的發現角度入手,通過給學生展示歷史故事的方式來構建一個多元化的教學課堂。具體來說,教師可以給學生構建一個教學小視頻,在視頻中給學生描述了力到底是如何被發現,同時是被誰發現的。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能夠對“力”的概念有一個基本的體會,然后再進行具體的分析與探究。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而且還可以極大提高學生知識學習興趣,達到多元文化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實現學生知識學習的提升與發展。
三、 培養學生的思辨性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在課堂上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的思辨性。所謂的思辨性,實際上就是指學生在進行課程知識學習的時候,要懂得運用一分為二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實現學生整體知識學習能力上的提升與發展。尤其是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這一方面的培養工作更是格外重要。畢竟學生在初中階段思維方式開展轉變,所以更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對這一方面的內容,形成判斷和分析。但是想要在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做好這一方面培養工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很多成年人都不能有效做到辯證的去看待問題,更不用說是學生。而在實際的教學環境中,很多教師也會忽略這一方面的教學。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局面,是因為教師受到了應試教育的影響,為了扎實好學生的知識基礎,就需要保證教師在課堂上的輸出,所以沒有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也沒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相關方面的內容,從而不利于學生整體學習意識和能力上的提升與發展,更不用說促進學生思辨意識的發展。
因此,針對這一方面的內容來說,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采用一定的教學形式來推動學生的思辨能力。以《摩擦力》教學為例,在這一節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讓學生掌握物理中摩擦力的運用方式,并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找到切實有效的教學方式,實現推動學生對于摩擦力相關知識的掌握。但是對于摩擦力的判斷來說,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結合學生的實踐需要,從而來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具體來說,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可以以“摩擦力的判定方式”為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和辯論。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個動態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中力的展開方式,從而判斷其摩擦力具體體現在哪里。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在平時的學習環境中,切實有效的展開并落實相應知識的推進與開展,實現學生思辨思維的形成。
四、 推動學生實踐活動
初中物理教師在給學生展開相應的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推動學生的實踐活動。這里所指的實踐活動,實際上就是從物理知識本身出發,講究的是其中的物理實驗操作活動。對于物理知識本身來說,其中有很多原理知識內容,都是需要配合一定的物理實驗,從而才能夠有效的理解和掌握的。而對于這一方面的內容來說,很多教師在給學生展開相應教學活動的時候,也會給學生展示出相應的實驗內容,希望能夠結合實驗內容,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掌握。但是很多教師在落實實驗的時候,往往都是采用給學生觀看實驗視頻的方式,并沒有讓學生自己進行操作和體會。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局面,是因為在大多是初中物理教師看來,初中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沒有接觸過這一方面的內容。如果在課堂上貿然讓學生自己進行實驗的操作,害怕學生會出現操作事故,從而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雖然教師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卻不利于學生的整體上的發展。
因此,在實際的物理課堂教學環境中,教師在推進具體教學工作的時候,還是需要做好兩者之間的平衡,適當的進行調整。以《壓強》教學為例,對于這一節課程來說,是物理課程中非常重要的知識內容。其中學生會對壓強的相關實驗展開具體的分析和實踐工作。對于這一方面的知識內容來說,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時可以讓學生結合之前所學過的知識以及看過的實驗,然后嘗試自己進行具體的實驗設計工作。在完成基本的實驗設計工作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實驗先提交,由教師對其進行具體的改進,通過改進之后,確保實驗的安全性,然后讓學生自己進行實驗的操作,實現學生物理實驗操作能力的提升與發展。
五、 加強反思工作落實
初中物理教師為了切實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反思教育工作。結合相應的反思工作,從而實現學生知識結構上的完善與發展。從學生本身的狀態來看,很少學生能夠做到在完成平時的學習活動,或者是作業內容之后,進行具體的知識分析和探究工作,形成這一次學習活動的反思,實現自身知識結構的發展。畢竟學生都是貪玩的,在完成了基本學習內容之后,其他的事情也就不會再想,也不會再管。但其實從教育學的角度來看,無論是對哪一個階段的學生來說,在完成了平時的學習工作之后,學生都應該要對知識進行再一次的分析和回顧,從而發現自己在學習上的不足,以此來實現學生學習能力和意識上的發展。可正是因為學生自己本身存在著不足,所以為了更好地推動學生的發展,教師在推動教學活動的時候,就應該要更為重視這一點,加強對學生的反思培養工作,實現學生的整體發展。
因此,結合反思工作的具體內容,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需要進行適當的調整和改善,才能夠達到相應的效果。以《功和機械能》教學為例,在這一節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讓學生搞清楚什么是功、什么是機械能。針對這一節課堂教學活動來說,教師在教授完成相應的知識內容之后,要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通過給學生羅列出相應的知識結構框架圖。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所寫,從而嘗試對其進行補充和完善。這樣一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著的不足就會暴露出來,從而實現學生整體知識的提升與發展。
六、 結語
綜合上述所分析的內容來看,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總是會遇到一定的教學問題。這些教學問題并不是不能解決的,反之,通過一定的分析和探究,總是能夠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并切實有效的實現學生學習能力上的提升與發展。但是想要切實有效的做好這一方面的工作。需要從學生、從教師、從整體課堂教學工作入手,展開細致分析,從而才能夠找到相關的內容,解決問題,實現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京玉.找準癥結,對癥下藥——初中物理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6,574(29):137.
[2]張麗.找準癥結,對癥下藥——初中物理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8,621(1):107.
[3]丁樺華.找準癥結,對癥下藥——初中物理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7(15).
作者簡介:
王小剛,甘肅省慶陽市,慶陽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