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的新課程標準改革逐漸深入,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開始真正重視起對學生德育教學的有效性。初中學生處于剛剛進入青春期的年齡階段,在此時進行合理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能夠大幅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對以后的行動產生正面影響。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授課教師應當抓住這個機會,對學生普及法律意識,提升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并使用信息技術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文章首先分析了初中道德與法治應用信息技術的重要性,隨后闡述當前應用現狀,并深入研究教學實踐方法。
關鍵詞:信息技術;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
一、 引言
初中階段屬于我國法律規定義務教育的核心時期,同時也是向深入教學過渡的關鍵機會。教師需要在這段時間內,通過采用有效的方法,提升授課的有效性,做好教學工作。例如,使用信息技術,能夠有效增強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授課效果,提高學生的主觀積極性,進一步降低他們對于學習的枯燥感,實現趣味課堂的創設。在中學階段,學生所接觸的道德與法治內容呈現多樣化的趨勢,合理應用信息技術,能夠整合碎片化知識、對教學內容進行解構,降低學習的難度。因此,教師需要深入研究信息技術在道德與法治授課中的應用,提高教學效果。
二、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應用信息技術的重要性
(一)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通常情況下,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以比較枯燥的文字描述為主,多樣化程度較低,對學生的興趣激發程度差。在這種情況下,大量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積極性較低,教學效果無法提升。同時,部分教師由于講課技巧的原因,對知識點的講解效果不佳,進而導致授課任務無法完成。通過靈活應用信息技術,能夠將原有的死板知識內容轉化為生動形象的多媒體元素,有效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他們的學習熱情。信息技術能夠通過視頻、圖片等形式,對道德與法治的知識點進行直觀展現,降低學習相關知識的枯燥性,有利于初中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二)增強課程考核質量,提升知識學習全面性
傳統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相關教學任務的要求較為寬松,甚至存在不考核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大量的教師為了減輕自身負擔,便降低了對于學生的要求,導致整體授課效果受到了影響。同時,部分學校由于對道德與法治課程重視程度較低,在考試安排的過程中也沒有正確進行規劃,導致對于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考核無法達到理想效果,進一步降低了學習質量。同時,部分老師在講解知識內容的過程中,往往預設了相關立場,導致知識產生了局限性,降低了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效果。通過深度應用信息技術,教師能夠讓學生之間實現靈活的交流討論,還能夠引導他們對于社會問題和學校生活發表自身的看法,加強對觀點的表達效果。通過這種應用方式,不僅能夠加強對于課程內容的考核,還可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全面性,增強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效果。
三、 當前信息技術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應用現狀
由于我國推行應試教育的時間較長,因此當前大部分學校對于道德與法治的內容設置仍舊處于應試模式。在這種背景下,教師過度重視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忽視了道德與法治課程本身的應用意義,導致教學質量無法提升。同時,還存在著部分學校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安排課時較少,甚至不開設的問題。這些因素導致初中學生普遍處于法治知識貧乏,道德教育缺失的狀態。雖然在時代發展的推動下,大量中學開始應用信息技術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但部分教師由于沒有及時轉變教學模式,導致了信息技術結合的效果不理想。一些教師錯誤地認為信息技術的工具會降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利于學生掌握知識,便放棄了對信息技術的應用。種種因素導致當前初中課堂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效果不佳,無法提升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效果。
四、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應用信息技術的教學實踐方法
(一)利用信息技術增強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的興趣
初中生能夠通過深入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獲得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幫助其建立良好的社會認知,為以后的學習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應當使用信息技術,增強他們對于課程的學習興趣,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標。現代信息技術中,多媒體應用是對教學幫助較為明顯的部分。通過視頻、音頻、圖片、動畫等形式,能夠將原有的道德與法治內容進行重構,加強其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將教材內容進行整合處理,使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進行展示。通過這種應用方式,不僅能夠大幅節省教師的備課時間,還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對道德與法治知識進行講解。達到創設活躍的學習環境的目標,充分調動初中學生對于道德與法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準備多媒體教育資源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采取合理的安排方法,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目標。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青春時光》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插入男學生與女學生的照片視頻,達到引起學生興趣的課堂導入效果。并且,還可以準備關于男女學生特性差別的相關資料,在多媒體幻燈片中進行展示,讓學生能夠充分意識到男女之間的差異,提升教學效果。
(二)通過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引導
道德與法治本身屬于初中教學中的一門重要科目,其能夠發揮對于學生的道德教育效果,并幫助他們形成對于法治的初步認知。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教師需要將學生作為課程主體,圍繞他們進行教學相關設計,提升授課有效性。因此,可以通過運用科學教育方法,結合信息技術對初中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向他們傳授思考問題的基本方式,幫助他們將注意力集中到學習內容中。教師通過將信息技術與課堂進行結合,能夠改善傳統教學方法帶來的負面效應,提高他們的積極主動性,加強道德與法治的學習質量。通過信息技術,學生能夠快速了解道德與法治的知識點內容,并對其背后的邏輯產生興趣,提升授課效率。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下冊第二章《做情緒情感的主人》時,教師可以使用幻燈片設置課程議題,向學生拋出關于情緒情感控制的問題。讓他們思考,為什么人需要控制自身的情緒?我們該如何進行自身情緒的管理?通過設置這些議題,能夠讓學生對知識點內容進行思考,并通過與同學討論的方式,增強自身的合作能力以及交際能力。通過信息技術創設合理的討論氛圍,能夠營造出具有競爭要求的課堂環境,有助于激發初中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三)結合信息技術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過程本身需要老師和學生進行有效的知識交流傳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只負責講解課本中的知識點,而忽視了與學生的討論交流過程。如果教師沒有采取合理的措施進行解決,將會導致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受到削弱,降低授課效果。因此,教師應當使用信息技術,與小組合作教學方法進行有效結合,使初中生能夠在相互合作的情況下,根據信息技術的指導進行學習。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自身意愿組成小組,并讓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進行發言,表達本小組的需求以及討論結果。通過這種方式,教師能夠深入了解學生的基本學習需求,并加強對于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分析,實現有效的指導過程。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第四單元《走進法制天地》時,對班級內部的學生進行快速分組,并要求每個組內選出相應的學生作為組長發言代表。隨后,通過布置合理的問題,要求學生進行討論。例如教師可以提出:生活中,我們為什么需要法律?法律通過何種方式保護我們的生活?隨后給予學生固定的時間進行討論,要求他們在討論完成后總結結果,并讓組長代表進行發言。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有效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加深他們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并在整體討論過程中,實現對于法治知識的有效認知。
(四)播放信息化紀錄片,增強學生法制意識
當前,青少年犯罪已經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中學生處于剛剛進入青春期的敏感階段,心理發育尚不成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同時,由于法律知識的缺乏,導致犯罪時間頻繁發生,不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程能夠通過以引導學生建立正常的社會認知,提升對于負面事物的抵抗能力等作用,降低發生青少年犯罪的概率。因此,授課老師應當使用信息手段,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讓他們認識到違法的后果。在課堂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法治記錄宣傳片,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五)應用信息化互聯網終端,促進學習效率提升
隨著現代信息化技術的迅速發展,計算機便攜終端已經普及到了學生的手中。通過手機等移動設備,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進行課程的學習,并深入分析相關知識點。遇到難以處理的學習問題,還能夠通過互聯網技術進行搜索,降低老師的教學負擔。如果教師能夠通過信息技術加強對互聯網終端的應用,便能夠大幅提升教學效率,補充課堂中所沒有涉及的知識面,讓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內容進行深入學習。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走進社會生活》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網絡應用進行學習,了解如何使用手機App服務進行社會活動。通過要求學生尋找適合自身信息收集傾向的微信公眾號進行關注,查閱其中的知識內容,了解當前社會中的熱門公共話題、頭條新聞等,實現對學生日常生活的額外信息補充,幫助他們從社會公眾角度了解相關知識。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靈活運用信息技術,利用手機教學軟件提醒學生完成課堂作業,喚醒他們的學習熱情,發揮引導教學效果。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加強課堂的教學效果,并提高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學習興趣,通過有效的課堂氛圍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為以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崔立江.淺談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西部,2016(12):175.
[2]鄭錦琴.微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新課程研究,2019(16).
[3]於鳳昌.信息技術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12(25):84.
[4]祁萬英.淺談信息技術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運用[C]∥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論文集(卷四),2019.
[5]廖茂洪.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考試周刊,2018(34):130,149.
[6]茍有東.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新課程:中,2018.
作者簡介:
唐旭,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臨夏州東鄉族自治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