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
【摘? 要】道德是法治的基礎,法治是道德的保證,二者相輔相成,小學生的成長離不開道德與法治的培育。由于社會發展的需要,在義務教育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育必須做到“德”與“法”相結合,否則很容易變成照本宣科的理論教育。目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有一些明顯存在的弊端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因此,一線教師要在實踐中不斷加強對課程和教材理念的把握,及時促進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變革。
【關鍵詞】教學策略;道德與法治;小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2-0030-02
【Abstract】Morality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rule of law is the guarantee of morality. Because of the need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 moral and legal education in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must be combined with "morality" and "law" , otherwise it is easy to turn into the theoretical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textbook.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obvious drawbacks and areas for improvement i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primary schools. Therefore, front-line teachers should constantly strengthen their grasp of the concepts of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aterials in practice,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moral and legal? in time.
【Keywords】Teaching strategy;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teaching;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由于許多一線教師仍舊沒有適應教材的變革,不能準確把握教材的理念,導致許多教師依舊沿用以前的教學模式,因此,本文旨在探討如何落實真正課程轉型,引導教師實現教材理念的轉變,真正上好道德與法治課。
一、防止機械生硬的教育,轉向法治素養教育
機械記憶并不能真正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更不能遷移到實際生活中去運用,因此,教師應該主動轉變觀念,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不是學習專業法律知識的教育,而是培養學生法治素養和人文精神的課堂,旨在提升公民的素養。以《法律保護我們健康成長》為例,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小學生能夠參與公共活動的范圍也得到了擴展,這時小學生的權利也逐步覺醒,法治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實際案例,讓學生感知法律無處不在,懂得學好法律,運用法律的手段保護自己。在《法律保護我們健康成長》這一課中,教師不能僅僅只是讓學生的學習停留在記憶層面,而應該讓學生深入理解:什么是家庭保護、學校保護和社會保護?這三種保護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具體措施又是如何?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PPT或者視頻的形式將社會不同場合可能存在的各種危險向學生直觀地呈現出來,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直面這些潛在的危險,并指導學生采取行動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給學生打好預防針,即使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了危險,也能合理運用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知識保護自己。通過創設真實的情景,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培養自我保護的能力。
二、防止脫離現實生活的教育,轉向小學生生活經驗
僅僅照本宣科地講述課本知識,并不能讓學生真正意識到學好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而大多數教師也會受到原來德育教材的影響,在向學生講述法治教育的時候,仍舊以一些極端事件和慘痛的人生教訓為案例,而這種威懾教育將法治教育片面地理解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而不是教他們如何明辨是非,如何用法律保護自己。以《預防校園欺凌的法治教育》為例,為了創設更加真實的情景,教師還可以讓班級學生演繹矛盾沖突的場景,通過生動的演繹,引導學生思考:面對同學之間沖突的時候應該采用哪些方式解決,是尋求教師和家長的幫助,還是私下解決,或者自己找人以暴制暴,又或者可以通過平等對話的方式去解決矛盾。在學生發言的時候教師聽到兩種聲音,大多數學生都會選擇在平等的對話中處理矛盾,但是仍有少部分學生選擇自己默默隱忍。這個時候教師可以邀請那些有過類似經歷并且成功化解矛盾的學生,分享自己的經驗和同學共同尋找遠離暴力,維護友誼的方法。最后,教師要向學生明確施暴行為是違法犯罪的行為,因此大家堅決不能做施暴者,相反,我們遇到事情一定要找方法,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避免成為受害者。
三、防止德與法割裂的教育,轉向道德與法治的融合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在內容上有重大變化,特別是在加入法治教學之后,教師要更加清晰地認識道德與法治之間的關系,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密不可分的。因此,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思考如何將條條框框的法則,真正運用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向學生闡述道德與法治之間的關系,在實際教育的過程中,將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以《上學路上》這一課為例,由于這一課涉及交通規則和人文情感,因此,能夠很好地實現將道德與法治相結合。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向學生講述,上學的路上需要遵守的交通規則與基本交通標識的含義,讓學生理解交通安全法規,知道怎樣安全過馬路,從而引導學生防止交通意外的發生。除此之外,教師還要進一步明確在學習交通法規之后,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懂得運用。例如,在和家人一同出行的時候,需要提醒家人遵守交通規則,懂得學以致用,以身作則,讓家人看到自己法治和道德教育的成果。同時要告訴家人法律的紅線不可觸碰,在這個過程中,家人也會感受到學生這一路上的關心和呵護以及對交警叔叔的尊重,一起出行的時候也會感到十分愉快,拉近與家人的感情。
四、防止教條化的教育,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實踐
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核心是引導學生樹立規則意識,只有懂得了規則,樹立了規則意識,才能明辨是非,更好地懂法和守法和保護自己。但是由于小學生年紀較小,還沒有辦法完全理解法律概念,這時教師就需要圍繞學生日常生活的場景,比如家庭、學校、社區等對其進行紀律和規則方面的法治教育。通過展現這些熟悉場景中所需要遵循的規則,引導學生對規則有初步的感知,學會從身邊的現象出發,探尋規則的作用與意義。
以《大家排好隊》這一課為例,低年級的小學生雖然沒有辦法完全理解法律概念,但是已經逐漸有了個人意識,能夠明辨和感知是非。大多數小學生都知道公共場合需要排隊而插隊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但是對于為什么要排隊未必能夠理解。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組織排隊體驗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排隊的重要性。將學生分成兩個隊伍,一個隊伍在教師的組織下有條不紊地排隊,最后每個學生順利地在最短的時間內拿到了屬于自己的那一份獎勵,但是另一隊由于有學生插隊的現象,最終導致隊伍前行的效率低下,甚至學生之間產生了口角相爭,這時教師應及時上前說明情況: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排隊的重要性,原來這是教師特意安排的小插曲。通過這個活動,學生知道在公眾場合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排隊的秩序,也要懂得禮讓他人。在實踐的過程中,懂得運用公共規則保護自己及他人的合法權益,由此,學生將遵守規則從外在的約束逐漸轉化為內在的自覺,懂得方便他人的同時也是在方便自己。
五、結語
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道德與法治的教育也逐漸受到了重視,從小培養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意識,對學生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在學生初期沒有正確的引導其形成法律道德與法治的相關概念,就很容易在今后的生活和與人相處的過程中犯很多錯誤,甚至傷害別人,同時也讓自己受到傷害。通過道德與法治的學習,能夠讓學生的德育觀念有所提升,而將道德和法治的基本觀念給學生進行普及是教師應履行的職責。
參考文獻:
[1]張為芳.小學法治教育實效性的實踐探究[J].考試周刊,2019(99).
[2]范偉.關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和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讀寫算,2018(32).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