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希強
【摘? 要】閱讀是一個知識輸入的過程,寫作則是一個知識輸出的過程。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與寫作能力,則可同步開展閱讀與寫作教學,讓學生在輸入知識的過程中適當地進行知識輸出,以提高學生的知識內化效率,真正夯實學生的知識學習基礎。基于此,筆者主要依托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探討“讀寫一體”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實踐運用策略,以實現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雙層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一體;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3-0151-02
【Abstract】Reading is a process of knowledge input, and writing is a process of knowledge output. Teachers who want to cultivate students' good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can simultaneously carry out reading and writing teaching, so that students can appropriately output knowledge during the process of inputting knowledge,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tudents' knowledge internalization and truly consolidate students' knowledge learning basis. Based on this, the author mainly relied on the edition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xtbooks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reading and writing integration" teaching in Chinese teaching, so as to realize the double teaching goal of reading teaching and writing teach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and writing integration; Teaching strategy
一、小學語文“讀寫一體”教學的重要意義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均是經過精心挑選與編寫的佳文,它們可成為學生閱讀學習的精神食糧,也可成為學生作文學習的典型范例。這意味著教材本身就滲透了“讀寫一體”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將這一教學理念真切地貫徹落實下去,改善當前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契合度不足的問題。具體而言,教師要認真研讀部編版教材,精心設計與開展“讀寫一體”的語文教學活動。首先,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寫作訓練,實際上可支持學生將自己積累的知識和素材趁熱打鐵地活用到寫作過程中,降低學生對閱讀知識的遺忘率,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初步鞏固所學的知識點。其次,教師在閱讀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寫作教學指導,有利于學生有目的地運用課內所學的知識點來優化自己的寫作過程。一方面,學生的寫作內容可以得到有效的充實,可改善學生寫作內容空泛的問題;另一方面,能使學生運用到寫作過程中的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更加豐富,讓學生逐漸學會自己寫出優美的語句,有助于學生提升個人的寫作水平。最后,教師推進“讀寫一體”的教學模式,可培養學生閱讀與寫作的學習熱情,使其學會將自己的情感或者個人的獨特見解融入寫作過程中。尤其是當學生對課文的思想情感進行了深刻領悟、產生了獨特的想法時,學生的文思會源源不斷地涌現出來,有利于增強學生寫作學習的活力。
二、小學語文“讀寫一體”教學的有效策略
如今“讀寫一體”的教學模式備受小學語文教師重視,筆者主要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希望可推進小學語文“讀寫一體”教學模式的建構與高效運用。
(一)在文本細讀的過程中開展讀寫訓練
部編版教材中有些文章具有獨特的語言魅力或者人物魅力,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細讀,抓住其中的語言特點、寫作手法等,讓學生深刻感受文本語言的表達藝術。而在學生細讀文本的過程中展開讀寫結合的語言運用訓練,無疑可以增強學生對文本語言的感悟與內化,讓學生學會靈活地運用到書面語言表達中,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與表達能力。例如,在《祖父的園子》一課的讀寫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對這篇文章的文本內容進行細致與深入的閱讀,挖掘其中蘊含的語言特點和寫作手法等,為學生的閱讀理解奠定基礎,也為學生的寫作學習奠定基礎。
比如,學生在閱讀第一段內容時,就發現作者采用了排比手法和比喻手法,將花園里生動的畫面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而學生在閱讀第三段內容時,發現了作者采用了新的寫作手法——擬人手法,后來作者在描寫祖父與園子的互動時,則采用了記敘的寫作手法。由此可見,學生在細讀文本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其中蘊含了極為豐富的寫作素材,這些寫作素材不僅能運用到課堂上的寫作過程中,也可用于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文本內容及其思想情感。為了推進讀寫一體的課堂教學,教師可讓學生采用課文中涉及的多種寫作手法,寫一篇與自己的童年歲月有關的文章,這有利于學生內化課堂上的閱讀知識點,并提高學生的實際寫作水平。
(二)抓住閱讀單元的主題進行讀寫訓練
部編版教材的單元主題貫穿在單元內每一篇文章的文本內容中,學生能通過閱讀單元的主題來大概了解該單元文章的思想情感和文本內涵。這意味著學生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會形成一條比較清晰的閱讀思路,也會形成一條比較明顯的情感發展路線,有利于學生準確把握好閱讀與寫作學習過程中的情感內涵。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適當地滲透情感教育,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優化這節課的讀寫訓練,讓學生帶著真情實感進行閱讀與寫作。
此時,教師可抓住滲透寫作教學指導的時機,結合本單元的閱讀主題,對學生的寫作學習給予合理的指導,并讓學生在課堂上用自己的真情實感,以父母為傾訴對象,寫一封以“我想對您說”為主題的信。學生在寫這一封信的過程中,應注重把握好本單元著重學習的人物動作描寫、人物語言描寫、人物心理描寫等部分的閱讀知識,并將其融進來,將自己記憶中深受感觸的場面描寫出來。每個人與父母之間的相處畫面、情感都會存在差別,學生在活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進行寫作時,可以提高自己的個性化寫作能力。
(三)抓住現實生活問題展開讀寫訓練
有些課文內容反映了一定的現實生活問題,而現實生活問題具有較高的話題度,教師可引導學生抓住文章中涉及的現實生活問題展開活躍的課堂討論,并結合課堂討論的內容和結論,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度理解,然后展開相應的寫作訓練,靈活地論述這一現實生活問題,并在文章中提出解決這一現實生活問題的建議,形成一篇比較完整的文章。
以《只有一個地球》為例,這篇文章顯然涉及備受社會關注的環境保護問題。環境保護問題的討論熱度比較大,教師可鼓勵學生通過不同的渠道了解當今社會環境污染、環境保護的相關情況,并在課堂上根據自己獲取的信息進行相互的討論與交流,然后寫一篇呼吁保護地球的文章。首先,《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具有較強的說明性與科普性,學生也可將一些地球知識、環境污染與環境保護的專業知識適當地融入自己的寫作過程中。其次,文章作者引用了名人的話語來加強文章的說服力,學生也可搜集一些具有說服力的名人話語,融入自己的文章,增強自己所創作文章的說理性。最后,課文作者寫了呼吁保護地球的話語,學生也可搜集類似的素材,并結合自己的個人心聲,對自己寫作的文章進行優化。為了突顯所寫文章的個性化特點,教師還可指導學生將保護地球的個性化建議融入其中,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切實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三、結語
“讀寫一體”是當前語文學科教學的總體發展趨勢之一,小學語文教師應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依托現行的教材內容,采取多樣化、具有可操作性的閱讀與寫作整合的教學策略,推進“讀寫一體”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同步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能力與語文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查文秀.實現小學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共存共榮——論小學語文讀寫一體的有效性[J].神州旬刊,2019(07).
[2]趙梅花.小學讀寫一體化的語文課堂教學策略[J].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學研究,2018(01).
[3]范俊.關于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一體化教學研究[J].語文課內外,2020(05).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