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娟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以微課為代表的全新教學手段逐漸進入大眾視野,與之相關的研究也變得更加深入。文章首先簡要敘述了語文課堂應用微課的意義,其次歸納了微課的應用原則,最后以部編版五年級教材為例,就“如何借助微課打造高效課堂”展開了系統的討論,內容涉及創設教學情境、降低學習難度還有形成自學習慣方面,希望能給其他教師以啟發,為日后開展教學活動提供參考。
【關鍵詞】微課教學;高效課堂;小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35-0048-02
Seeing the Big in the "Micro": Let the Micro-class Achieve the High-efficiency
Chinese Classroom in Primary School
(Yuanya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 Wushan County, Tianshui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GUO Xiaojuan
【Abstract】With the advancement of curriculum reforms, new teaching methods represented by micro-classes have gradually entered the public's field of vision, and related research has become more in-depth. The article first briefly describ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lasses in Chinese classrooms, and then summarizes the principl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lasses. Finally, taking the fifth grade textbook of ministry edition as an example, the article has launched a systematic discussion on "how to use micro-classes to create efficient classrooms". It involves creating teaching situations, reducing the difficulty of learning, and forming self-study habits. It is hoped that it can inspire other teachers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uture teaching activities.
【Keywords】Micro-class teaching; Efficient classroom; Primary school Chinese
由于小學生身心發育尚不健全,難以做到長時間集中注意力,這一情況所帶來問題,便是學習效率無法得到有效提高。教師在課堂中引入微課,能為學生提供沉浸式學習氛圍,可使上述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現階段,多所小學均對該教學模式進行了引入,所取得的成果也有目共睹,對微課的應用進行研究是大勢所趨。
一、語文課堂應用微課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是傳授學生系統學習方法的關鍵時期,能奠定學生學習基礎。微課的特點是能對抽象內容進行具象化表達,基于微課所開展教學活動,通常可使學生興趣得到激發,憑借生動且豐富的內容,延長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確保學生能夠通過身臨其境的方式,對所學課文產生更加深刻的感悟。
(二)提高課堂效率
微課往往被用來對重點知識進行集中教學,不僅制作方法簡單,并且具有極強的靈活性,由此可見,每位教師都可以對微課進行研發與制作。微課的設計要求教師注意結合教學內容設定教學目標,調動學生學習能動性,突破傳統觀念的制約,為課程研究及開發貢獻力量。基于此所開展教學活動,通常更具趣味性和有效性,課堂效率自然能夠得到顯著提高。
二、語文課堂微課的應用原則
(一)重視細節設計
教師應重視課件細節,這是因為細節往往決定著課件價值能否得到充分發揮。例如,在錄制講解視頻時,保證所處環境安靜,沒有噪音存在。
(二)重視形式設計
課件應選擇清晰的圖片和視頻,搭配字體及字號合理的文字,保證做到風格統一。首先,課件內不應出現和課文無關的內容;其次,在選擇背景音樂并制作動畫時,教師應將能否引起學生思考作為主要依據,如果課文內容較為感人,其配樂應當是節奏相對緩慢的音樂,若課文內容十分有趣,則更適合用輕盈音樂作為背景音樂;最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為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助力。
(三)重視內容設計
課件設計應做到科學且合理,教師既要考慮學生能力,還要增強課件藝術性,在吸引學生目光的基礎上,對其興趣進行激發,真正做到由被動學習向主動探究過渡。要想達成該目標,在設計課件時,教師應以循序漸進為原則,利用符號、顏色或圖形等元素,對學生思路進行引導。此外,教師重視設置字幕,借助字幕展示課堂概念性知識。在課件的最后,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提出問題,要求學生課后進行思考,這樣做既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還可幫助其厘清思路,明確文章重難點所在。
(四)其他注意事項
對微課教學而言,教師語言所起到的作用通常是提示和引導,這也給教師語言提出了全新要求,即:首先,教師語言應做到簡明生動和通俗易懂;其次,教師應對關鍵詞和中心句進行重點強調;最后,教師語言需要做到富有親和力以及感染力,切忌給學生以距離感,導致學生學習興趣降低。
三、如何借助微課提高課堂效率
(一)創設教學情境
微課是教學視頻的一種,由于其時長較短,教師可通過反復播放的方式,在加深學生印象的基礎上,確保有限課堂時間得到充分利用。事實證明,將微課引入語文課堂,一方面可使教學效率得到提高,另一方面還滿足了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鞏固知識的要求,為其自學習慣的養成做鋪墊。在創設教學情境方面,微課具有無法替代的作用,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創設教學情境,可使語文課堂更具趣味性。要想打造高效課堂,關鍵是借助微課創設真實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全體學生均能主動就所學內容展開深入探究。
(二)降低學習難度
信息時代的來臨使學生課余生活變得更加豐富,調查表明,由于自制力較弱,大部分小學生更傾向于利用電子產品搜索娛樂信息或是玩游戲,而不是輔助自身學習。教師可以基于上述特征制作微課,向學生傳輸利用電子產品為學習提供幫助的有效方法。例如,在對修改病句的內容進行講解時,由于病句類型和修改形式極多,如果教師抽出三到四節課的時間,對相關知識進行集中教學,不僅會增加學生混淆所學內容的概率,還會給課堂效率的提高帶來阻礙,長此以往,將有部分學生出現自信心喪失或是產生抗拒心理的情況。要想使該問題得到解決,實證有效的方法,便是采用微課教學。教師可在錄制講解視頻的同時加入病句練習,將每類病句的教學時間壓縮至五分鐘左右,確保學生僅需花費少量的課余時間,便能觀看并掌握相關知識。事實證明,這樣做既能解決學生沉迷電子游戲的問題,還可使其學習效率得到顯著提高。
(三)形成自學習慣
作為生動且靈活的教學手段,微課通常被應用在課堂導入環節,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接下來的學習活動中。語文教學是一項雙向活動,要想借助微課充分發揮活動效果,教師應及時轉變自身觀念,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通過設問的方式使學生得到點撥。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則要樹立起自學觀念,在教師的帶領下,自行分析學習內容,真正做到融會貫通和舉一反三。例如,在對《晏子使楚》一課進行教學時,教師便可將學生提出問題作為切入點,通過制作微課的方式,促使課堂效率得到提高。這篇課文的主角是晏子和楚王,內容則是二者斗智斗勇的過程,中心思想肯定了晏子的勇氣與智慧。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提出“為何受到侮辱后,晏子沒有選擇回國?”“晏子使楚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等問題,制作相應的微課并播放,通過講述諸侯割據時代齊國政治局勢和外交地位的方式,使學生明確晏子使楚的原因。
基于微課開展語文教學活動,其積極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強化學生自學能力,其二是提高課堂效率。當然,作為輔助教學活動開展的一種手段,微課也有較為明顯的不足,利用其對課堂教學進行替代的想法并不可行,這就要求教師對其優勢與不足加以了解,在此基礎上,對微課進行有針對性的應用,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打造高效課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曹高慶.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融合的幾點認識[J].知識窗(教師版),2020(11).
[2]李永財.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20(45).
3308501908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