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
關鍵詞:快樂學習;拉近距離;初中數學
若教師單純地將職責視為知識傳授,很容易拉大師生間的距離。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不但要完成知識的教授任務,還應將信心與快樂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對教師、數學學科產生親近感,拉近教學與學生、教師與學生間的距離。基于此,圍繞初中數學的快樂學習進行深入探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用故事提高數學學科的吸引力
故事引入方法將故事作為核心教學載體,用故事情節趣味、生動地演出知識。對于初中數學教學而言,故事引入法能夠降低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與枯燥性,串聯新、舊數學知識,輔助學生理解舊知識、新知識,大幅提高學生對于數學新知識的親切感,調動其注意力,推動其從故事情節中理解數學抽象知識,保持學生對于學科的探究精神狀態,成功搭建高質且高效的數學課堂。
比如,在組織初三學生圍繞“三角形相似”知識點進行復習時,教師可設置下列故事情節:“在西漢時期,為解決民眾的溫飽問題,劉邦帶頭開荒墾地。但是,農業用具的緊缺很難提高開墾速度。因此,劉邦要求手下大力研發鐵器。經過大量的實驗研究發現,若鋤頭的形狀為三角形,則可大幅提高開通速度。之后,工匠們開始運用模具法生產大量的三角形鋤頭,打造相同大小的鋤頭。”上述故事情節可引導學生回憶起全等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帶領學生鞏固自身對于三角形的認識;既可讓學生流暢、自然地銜接新舊知識,也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親切感,活躍課堂氛圍。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引入下列故事情節:“由于勞動人民的年齡、身高、勞動能力各不相同,有的人認為小型鋤頭過小,而有的人認為三角形鋤頭過大,這就需要對鋤頭進行改造,即保障三角形的鋤頭形狀,更改其大小。”通過引入上述故事情節。可調動初三學生的好奇心,有效拉近生活與數學學科的聯系,可讓初三學生對課堂產生親近感,從整體角度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
二、用教學情境拉近數學與學生間的距離
對于初中數學教學而言,情境始終是學生與數學學科間的溝通橋梁,可引導學生近距離感知數學學科。因此,教師應引入情境創設的方法,找尋教學切入點,生動、趣味地展現抽象的初中數學知識。通過應用教學情境,教師可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流暢地表達相對生硬的數學問題,具象化展示抽象數學概念,讓學生清晰認識較為模糊、晦澀的數學定理。通過創建教學情境,有助于學生理解數學課堂,有效拉近數學與學生間距離。
比如,在帶領初三學生復習“余角與補角”知識點進行解析時,若教師僅用習題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則無法凸顯出數學課堂的探究性,很難調動學生熱情活躍課堂氣氛。因此,教師應創編教學情景,適當引入西方神話故事。如,當騎士解決公主時,卻被斜塔所攔截;騎士需要說出塔頂與垂直墻面所形成的角度,方可救出公主。因此,教師需要測量垂直墻面與斜塔頂部形成的夾角。上述故事情境可讓初三學生立足于現實問題,發展數學思維,展現數學所蘊含的應用價值,加強數學學科與學生之間的黏合度。
三、引入競爭探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熱情
對于初三學生而言,其大多處在青春期階段。相比于傳統的合作探究,競爭探究就更可調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強化其積極性,使其對數學課堂產生強烈的探究熱情。因此,教師可引入競爭探究模式,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責任感與集體融入感,切實增強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例如,在帶領初三學生復習勾股定理時,教師可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學習小組,引入下列題目:各小組需在五分鐘內查詢生活中所蘊藏的勾股定理應用實際案例,哪個小組能夠在短時間內找到最多的案例,這個獲得勝利。通過引入競爭探究模式,可推動學生近距離觀察日常生活所蘊含的數學元素,讓學生主動親近數學學科。同時,競爭探究模式也有助于調動初三學生的好勝心,激發小組間的合作與競爭,也可以潛移默化地增加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團隊意識,凈化其思想,使其初步具備集體榮譽感。在新時代,社會的進步正加劇行業的競爭態勢。鑒于此,在創建數學課堂時,教師應給予學生合理引導,持續增強學生的社會競爭力,使其可提前適應社會競爭。
四、踐行因材施教理念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若初中生不喜歡數學學科,甚至將數學學習視為痛苦的事,則很難生發學習熱情。為調動學生對學科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引入因材施教理念,將班內初三學生視為獨立個體,努力發現并肯定學生的長處與優點,立足于學生長處,強化其對于數學學科的學習信心。當前,部分家長與教師用嚴格的標準要求學生,單方面用卷面成績對學生進行衡量,這會扼殺學習積極性,無法展現學生特長,難以強化其學習信心。
例如,對于數學學科而言,部分初中生具有較強的計算能力,但不具有較強的觀察能力;部分學生的解題能力較弱,但應用能力較強。那么,教師可有針對性地放大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可從個人優勢中獲得自信,不斷強化學習信心。一旦學生產生強烈的數學學習決心與信心,則可獲取理想的學習效果。同時,為更好地進行因材施教理念,教師應善于引導發現,努力提高班內學生的數學學習信心,消除師生之間存在的距離感,使學生可親切地融入課堂學習活動當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師還應展現個人魅力,關心學生,呵護學生成長,及時給予學生溫暖,營造富含知識、激情、親和力的數學課堂,確保課堂教學活動可覆蓋到班內每位學生,切實增強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結束語: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教師應深刻認識快樂學習的內涵。通過用故事提高數學學科的吸引力,用教學情境拉近數學與學生間的距離,引入競爭探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熱情,踐行因材施教理念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有助于推動初中生快樂學習,強化其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 陳玉榮. 初中數學快樂學習模式研究[J]. 新課程(中),2017(3).26
[2] 潘梅玉,孫慧. 初中數學自主學習內容例談[J]. 基礎教育研究,2018(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