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文霞
摘 要:良好的小學教育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打下堅實的教育基礎,而小學語文學科又是一門母語學科,在小學教育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本文主要探索的是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05-008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5.041
小學教育屬于基礎教育,因此,我們要抓好小學教育,為學生未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和課堂的實際情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思維導圖的概述
思維導圖又被稱為“腦圖”,它是一種放射性思考的具體方法,它擁有圖文并茂的特點,擁有一個核心概念,主題的主干作為分支,向四周放射,而每一個分支上又有一個關鍵詞,各個分支組成一個連接的節(jié)點結構,就好比是人的神經網絡圖,對于小學生而言,利用思維導圖可以提高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與掌握知識,對知識進行抽象化的記憶,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在語文教師的幫助下,讓學生形成課文的層次化結構,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與掌握文中的重點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得以鍛煉,對于語文教師而言,一篇課文中存在著多個對象,存在著多種風格,因此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這些風格進行劃分,當文中出現(xiàn)了很多人物時,需要對人物進行分類,就可以用思維導圖對人物進行分類,如果出現(xiàn)了比較復雜的人物時,就可以運用思維導圖中的流程圖,可以直觀地看到人物之間的關系,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從而更容易地理解與掌握課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弄清楚思維導圖的應用情景,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引入思維導圖。首先,在教師引導之后,學生建立起思維導圖,教師提問,讓學生完成發(fā)言,從而繪制出思維導圖,讓學生擁有一個簡單的認知,再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記錄和學習。其次,教師可以有技巧地開展提問,讓學生學會主動思考,讓學生有一個思考的過程,學會搜索資料,尋找素材,從而更好地繪制思維導圖。如果采用第一種方式建立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在宏觀上掌控課文,從而使課堂效率得以提高,并且提高課堂目標的完成度,但是采用這種方式,學生只是回答問題,并沒有主動思考探索問題,因此不能鍛煉學生的邏輯能力與聯(lián)想能力。第二種方式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讓學生學會主動尋找素材,深刻理解文章內容,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二、導讀過程
在導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的方向,讓學生根據不同的文體形式,梳理整合,讓他們積累多種方法,將自身的語感和閱讀能力培養(yǎng)出來,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以提高。
首先,以人物作為主題,在五年級下冊的文章中,有很多文章都是寫人。在第7單元的專題中,主要都是寫人物,將人物的外貌神情,言行舉止,心理活動,生活背景都描寫出來。比如,學生在學習《鳳辣子初見林黛玉》一文時,從多方面展開描寫,如外貌、動作、語言的描寫可以豐滿人物形象,讓學生可以感受到王熙鳳的美麗刁鉆,八面玲瓏以及見風使舵。
其次,是將事件作為主題,記敘性的文章一般就是以事件作為主題,按照事件的先后順序展開描寫,可以描寫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按照這個過程將思維導圖繪制出來。比如,讓學生在預習《夢想的力量》時,讓學生將夢想實現(xiàn)的起因、經過、結果梳理出來,并且將關鍵詞提煉出來,歸納概括,使得文章結構清晰明了。
最后,以表現(xiàn)方法作為主題。學生要關注文章中的語言現(xiàn)象、表達方式、謀篇布局,學會遣詞造句,發(fā)現(xiàn)作品的特點,從而體會其中蘊涵的豐富情感,體會其中的人生哲理,用思維導圖梳理自身的見解。比如,在《橋》中運用了很多表現(xiàn)手法,因此學生就可以學習利用這些表現(xiàn)手法,在文章中尋找比喻、擬人的環(huán)境烘托,尋找多種表現(xiàn)手法,學習文中人物的精神品質,展開深層次的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拓展學生的思維品質,使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豐富自身想象力,拓展思維品質,形成良好的語感,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
三、導習作過程
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寫作過程是更加復雜的,寫作過程屬于閱讀過程的深化與發(fā)展。
首先,學生需要整合素材構思,寫作階段屬于深化階段,教師在指導學生繪制完思維導圖之后,展開寫作過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回顧本單元所學習的寫作訓練重點,讓學生能夠快速地回憶起來,從而將自己有關寫作的相關素材,快速有效地收集整理出來,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結合自己所學的知識,整理新的寫作知識,使自身的靈感得以激活,讓自己的寫作構思變得豐富新奇。
其次,讓學生學會對照積累,從而更大程度地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讓學生學會對照單元人物中的寫作手法,賞析描寫人物的精彩語段,看自己能否將文中人物的外貌特征,神態(tài)表現(xiàn),言行舉止都分析出來,從而深刻地走進人物內心,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品質特點都展現(xiàn)出來,學習更多的描寫技巧,并且要學會運用多種技巧、表達手法以及修辭手法,不斷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讓自己的寫作構思變得靈活,具有藝術性與創(chuàng)造性,完善自身以往寫作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閱讀階段和寫作階段屬于兩個過程,但是這兩個階段在教學過程中是不可分割的,彼此關聯(lián)互相促進,使課堂效率得以提高,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讓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展開思考,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四、思維導圖的具體應用
(一)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
在小學階段,學習語文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在語文的學習之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掌握關鍵詞關鍵句。思維導圖中的規(guī)則就是保留分支上的關鍵詞,而這些關鍵詞都是在反復推敲與琢磨之后保留下來的,思維導圖就需要將這些關鍵詞串聯(lián)起來,從而讓學生勾畫出文本的整體樣貌,在一系列的思維過程之后,可以將學生捕捉關鍵信息的能力得以提高,讓學生學會從復雜的事物中去尋找關鍵的線索,去尋找蛛絲馬跡,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能夠概括文本的關鍵信息,在教學中掌握重點難點,從而使學習效率得以提高。
(二)將單元整合起來
在小學語文每個單元的學習開始之前,都有一個單元導讀,讓學生明白這個單元的學習任務以及學習目標,后續(xù)文章都按照這些任務展開教學,如在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學習中,主要是描寫動物的,安排了《白鵝》《白公鵝》《母雞》《貓》等多篇文章,每篇文章都有自身的精彩之處,教師在引領學生展開文章的學習時,要掌握其中的描寫技巧,善于提煉,善于總結,提高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從而做到單元整合,將其中的規(guī)律性找出來,增強自身的理解,運用思維導圖,將記憶得以加深,從而創(chuàng)新知識理解力,利用思維導圖的優(yōu)勢,學習更多的描寫技巧。
(三)增加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構建思維導圖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擁有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訓練自身思維,小學生的好奇心都比較強,因此他們會對教學內容產生比較豐厚的興趣,利用思維導圖的特性,將自身的思維得以擴散,從而達到主動學習的目的。但是要想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思維導圖,教師要結合實際教學內容,設計出科學合理的內容,以免造成學生分心的現(xiàn)象,由于思維導圖具有放射性特征,因此學生容易產生聯(lián)想,如果教師引領得好,就可以豐富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知識,教師在設計思維導圖的內容結構時就要設計好,除此之外還要注意顏色,字體以及圖形,從多方面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四)提高課堂效率
利用思維導圖可以提高課堂效率,如在學習課文《草原》時,讓學生通讀課文,并且思考以下幾個問題:作者在描寫草原時是用什么樣的角度進行描寫的?整篇文章展示出了幾幅草原的樣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在閱讀之后將自己思考的結果寫下來,進行交流與討論,學生再將自己的答案與其他同學的答案進行比較,從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問題,建立討論小組,讓學生進入討論之中,從而掌握文章的邏輯結構,并且根據相關研究表明,不管使用哪一種思維導圖,都可以大大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師在利用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可以沿著一條線索去設置相關問題,對學生進行目的性的引導,讓學生更加具有學習的方向感,有利于學生理解文中內容,解決文中的重要問題,更容易掌握課文中的細節(jié),并且學會將這些重要的節(jié)點連接起來,教師需要巧妙地設置問題,結合教學重點與難點,讓學生的學習具有針對性,更容易突破重點難點知識,調動課堂氛圍,讓學生擁有一個積極的上課氛圍,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課堂效率。在課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主動考查,復習相關重點,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提高自身的學習水平。
另外,教師還需要檢測學生的學習完成情況,檢測他們的學習水平,學會建立思維導圖的學生可以很明顯地提高自身的分數,并且更容易理解掌握文中的重要內容,更容易突破重點與難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五、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可以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學會主動思考,學會主動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提高學生的邏輯能力和聯(lián)想能力,使成績得到顯著提高,這不僅對于語文這門學科有幫助,對于其他學科而言,成績也會有相應的提高。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學生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林明彥.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認知結構為視點[J].才智,2015(4).
[2]王寶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的方法研究[J].教師,2018(18).
[3]王姣宇,胡加福,喻文龍,等.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綜述[J].語文學刊,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