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榮
【摘 ?要】本文以小學數學課堂如何設計“大問題”引發學生深度思考為主要內容進行闡述,先對大問題教學的本質、外延性、差異化、挑戰性等主要特征進行分析,再以當下大問題教學的主要特征為主要依據,引發如何設計大問題的深度思考,其目的在于設計好大問題,引發學生深度思考,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意識;深度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36-0020-02
How to Design "Big Problems"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Arouses Students' Thinking
(Primary School Affiliated to Teachers' Training School of Shanghang County, Fujian Province,China) HE Jiarong
【Abstract】This article focuses on how to design "big problems"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s to cause students to think deeply, and first analyz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ssence, extension, differentiation, and challenge of the teaching of big problems. Then, based on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teaching of big problems, it triggers in-depth thinking on how to design big problems. The purpose is to design big problems, trigger students' in-depth thinking, promote students' effective learning,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related research.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Thinking awareness; Deep learning
大問題在數學教學中設計,更加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能夠幫助學生有效突破數學重難點,幫助學生了解數學本質,引發學生深度思考。在教學過程中提問,教師要注重以學生為主,尊重學生,發揮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的能力。還要注重大問題的設置,要體現出一定原則,富有一定藝術韻味,基于深度思考的基礎上設置大問題,增強學生批判精神和創新能力,使學生能夠將已有知識遷移到新知識中,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同時促進學生更好發展。
一、大問題教學的主要特征
第一,善于抓住本質。大問題的設置在于研究數學知識的本質,不僅僅是數學知識和技能,更偏向于基本思想和活動經驗,因此,設置過程中,教師要有效分析數學教材,抓住基本經驗和活動的基礎上設置大問題,貼合學生發展需求,促進學生更好學習。第二,關注學生差異化發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結合學生的差異性,因材施教設置符合的大問題,滿足學生發展需求的同時,確保所有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力都能得到提升。第三,挑戰性強。在設置數學大問題時,教師要充分體現問題的難度,保證學生能夠將學習的舊知識遷移到新知識中。從問題開始到結束,從中滋生出更多問題,自主探究和研究。轉變以往傳統的歷史教學模式,生成多線交融教學模式,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和語言。
二、在數學教學中如何設計大問題引發學生深度思考
(一)貼近學生最近發展區設計大問題,增強學生主動意識
在講解數學新課知識前期,教師需要布置預習作業要求,為學生提供預習導學案,要求學生能夠通過預習完成預學單,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合理把握教學重難點。導學案中問題設計要貼近學生最近發展區,才能保證學生有效進行學習。
如,學習人教版六年級“認識百分數”教學內容時,教師要求學生能夠針對數學知識提前預習并完成預習單,預習單中設計以下問題:1.你在哪兒見過百分數?2.百分數與什么數有關聯?3.你知道這些百分數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嗎?4.關于百分數你還能提出哪些不同問題呢?教師在預計當中涉及以上四個大問題,讓學生先學,再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反饋,教師可以把握學生學習情況,還能幫助學生掌握本節課應該學習哪些內容。這些問題的設計從學生生活中存在的百分數入手做好新課導入,從學生已有知識為基礎層層深入,從易到難,貼近學生最近發展區。即使一些學生對于百分數的含義理解不夠清晰,也通過預習大體了解本節課所需要學習的知識,尋找到存在的疑點,課堂上再帶著問題聽講,通過課堂討論和教學后教掌握新知識。
(二)抓住認知沖突設計大問題,激發學生思維意識
問題是學習數學的關鍵,引領全課的“大問題”更是數學學習的心臟,數學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高度重視大問題的設置。結合數學教材內容,深度剖析設置符合學生內心發展需求的大問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促進學生合理學習的同時構建高效課堂。
例如,學習人教版四年級“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內容時,部分學生會聯想到長方形長乘寬等于面積的計算公式,還有部分同學通過研究運用底乘高的計算方法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那么請同學們想一下,四邊形的面積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否存在一定關系?有辦法用轉化的方法解決平行四邊形面積嗎?然后要求學生在小組內準備的平行四邊形上,通過數一數、剪一剪、拼一拼等探究活動,產生獨特的見解和想法,最終確定計算結論。因此,教師在設計大問題時,要善于從學生的認知沖突為基礎出發,抓住學生的疑惑點,引出本節課的基本問題和基礎知識,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最終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意識,保證課堂充滿活力,同時可以提高教學效果。
(三)觸及數學本質設計大問題,擦出學生思維火花
在數學教學課堂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發揮出自身主導作用,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習致力于觸及數學本質的大問題中,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發現、表達和質疑的機會,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延展教學問題,強化學生數學學習能力。例如,學習人教版四年級上冊“估算”內容時,學生估算出的結果往往與正確答案差距很大。為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建立聯系,設置符合學生內心發展需求的、觸及數學本質的大問題,保證學生既從生活角度又要從數學角度出發深度思考,解決問題,掌握數學知識。為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將秋游乘坐客車的知識和估算內容結合起來。
如,四年級學生有350人準備去秋游,若想乘坐45座的客車,租九輛客車夠坐嗎?此時,學生可以通過簡單的四舍五入方法進行估算,將45座的客車估算成50座,那么九輛客車就能夠坐450人,遠遠超過了350人,所以說夠了。教師緊接延展提問,真的能坐400多人嗎?此時學生會感到十分意外,明明不夠50人一輛車這樣估一點都不準確,進而會滋生出新的問題,尋求更合理的估算法,一輛車能夠坐40人,那么9輛車就能夠坐360人,肯定夠坐350人了,這樣估算更加合理,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產生出疑問,進而進入自主思考和學習的狀態中。基于此種從數學角度和生活實際相關聯的教學情境下,學生會踴躍參與其中,積極反駁,大膽質疑,勇敢提出問題,并自主分析,最終解決問題。
三、結語
總而言之,設置大問題時,教師要深度思考,精心設計,從學生角度出發,深度鉆研數學教材,貼合學生實際情況,充分調查學生興趣、愛好、接受能力等,整合多方影響因素,有效設計大問題,保證學生愿意主動思考和學習,運用自身能力解決問題,強化的數學知識理解的同時加深印象。相信在大問題的引領下,學生各方面能力都能得以提升,還會對數學知識產生興趣,課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最終有效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董雪云.“大問題”驅動:讓學生的數學學習真正發生[J].數學教學通訊,2018(13).
[2]黃愛華,王紅梅.以大問題驅動在對話中生成——“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實錄與反思[J].小學教學設計(數學),2018(07).
[3]施永輝.基于大問題視角的小學數學學案設計與思考——“可能性”教學預案設計及思考[J].教育界,2018(29).
[4]許勇丹.實踐探究型數學課中的“大問題”探微——以“圓柱體的表面積”教學為例[J].小學教學參考,2018(29).
(責任編輯 ?袁 ?霜)
398650033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