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新麗
摘 要:數學是一門科學性學科,同樣也是令許多教師和學生頭疼的學科。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學好數學是件非常令人頭疼的事情,而對教師來說,怎樣使學生將自己所講的知識學會也是件非常令人頭疼的事情。而以問題式教學方法構建初中數學課堂,可以填補過去“填鴨式”教學的缺陷,可以使這個問題得以改善,真正使數學課堂活躍起來,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其數學邏輯,提升數學水平。
關鍵詞:初中數學;問題式;學習情景
以問題式的教學方法構建初中數學課堂的目的,就是在于改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把他轉化成“啟發式”教學。通過這一模式的改變,可以大大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幫助教師和學生克服一些教數學和學數學的一些困擾,同時,也大大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興趣,加深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啟發。使之獲得解題的方法,從而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效果。
一、創設情境,鼓勵質疑
經過一代又一代對教學方式的探索,如今,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最新課程標準對課堂教學的重要要求。在我看來,教數學不僅是依靠教師在黑板上刷刷刷的寫例題,寫公式,他還要依靠老師通過一些生活學習中的例子來創造一個學習,解題的情境來讓學生思考。而且在講課的過程中不能一股腦的傳輸知識,要在講到不易懂或在重要的知識點時停下來,搜集學生的疑問,并再加以深度講解,同時一定要鼓勵學生勇于質疑,因為這樣才能反映他們不懂或者沒掌握的地方,這對教師的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講解初中“平面幾何的小馬喝水”模型類的題目時,對于這一類題目的解法就是找到對的位置,根據“兩點之間線段最短”來確定最短距離,然后找到對稱連接點,這樣就找到了最短距離。教師在講解這一問題時可以先將這一故事講給同學們聽,將他們代入這一小馬喝水的場景,再告訴他們,根據“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這一理論加以證明,這樣可以充分發散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有種情景再現的感覺。與此同時也可以允許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允許他們對彼此之間不同的意見見解加以質疑,這樣一來,這個數學問題的解決不僅單單是問題的解決,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找準時機,切入主題
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思維帶入是非常重要的,他決定了一個知識點,學生是否聽懂了。同時也考驗了教師的教學質量。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在進行數學提問時缺少懸念,教師也不能以自我為主,要將自己與學生充分融入,同時也要注重講解這堂課的主要與次要內容的時間分配,這樣才利于很迅速的在課堂上切入主題,將學生代入這堂課的內容中。
例如,在講解初中“一元一次方程火車進洞”類問題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一開始時就直入本堂課的主題,同時也可以結合學生們平時坐車的經驗加以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在講解開始可以先讓學生們找到題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然后找到火車進洞的路段,車頭,車位的長度關系,根據未知量設“x”,然后利用“等式的性質”,這時,就要正式切入主題,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來列等式,解方程。這樣,這道數學題型就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完美結合加以解決了,最主要的是幫助了學生掌握了解這道題目的技巧。
三、授人以漁,教給方法
在初中幾何知識的學習中最重要的就是教給學生解題方法,因為知識點不變,但是題目圖像卻是千變萬化,這是,對于解題方法的掌握是及其重要的,這決定了這道題目學生是否能解出來,從另一方面也是說學習我們不能只是學習他的性質,更重要的是他的本質,我們學習書上的理論知識就是為了應對各種各樣的情形,而不是把學習單單當成學習,這樣就失去了學習的本質。所以,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教授學生解題方法以及對知識點的應用,而不能只教其表象,這樣教師的教學是失敗的,學生的學習也是無效的。
老師在教授知識時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學生在學習時也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而問題式的教學方法,他通過自己的優勢為教師,為學生帶來了高效的一面,同樣,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也要在這一模式下小心謹慎,畢竟,任何方法模式都不是只有優勢而沒有劣勢的。
參考文獻:
[1]趙娟.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實現途徑[J].亞太教育,2015(12).
[2]陳曉嵐.初中數學課堂的有效提問策略[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