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紀培
摘 要:在初中數學教育中,最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現階段的初中數學教育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師授課、學生被動記錄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育模式不利于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更弱化了學生在數學學科學習中的創新能力。所以,教師在進行數學學科的教學活動時,要側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提高數學學科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數學;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創新教學方式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應該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探究和質疑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通過各種教學方式的應用,讓學生在豐富的教學方式和內容中不僅獲得新知,還能得到各種能力的培養和提升,以此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遇到的問題
1、教學方式比較單一
傳統教學模式下,很多教師習慣采取“填鴨式”教法,教師一味將知識灌輸給學生,不注重其主體地位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多數學生只能勉強跟上教學節奏,缺少質疑和思考的時間,還有部分教師忽略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單純是將知識掰開揉碎后遞到學生嘴邊,不給學生自主表現的機會,很難使其獲取良好的學習體驗,阻礙其學習興趣的提升。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股腦地灌輸知識并不利于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愈發凸顯出“講過不一定會,沒講一定不會”的問題。單一、落后的教學方式,違背了新課改的具體要求,最終導致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足。
2、教學理念比較落后
眾多學校仍然以滿足應試教育要求作為教學目標,初中階段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學好初中數學知識可以為高中數學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創新思維,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熱情。但是目前多數學校并未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培養,只重視學生的數學成績,所以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制約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1、提升基礎知識水平
在教學過程中,若要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及能力,首先就要提升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水平。應用趣味性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主動學習的熱情,進而讓學生有效地掌握數學基礎知識。通過這樣的學習,增強了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自豪感,進而能夠進一步探究數學知識,以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創新能力。
2、激發學生創新興趣
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應該將創新思維貫穿整個教學活動中,從而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時,要盡量貼合教學內容,不斷豐富教學形式,以此為激發學生創新興趣創造良好的條件。
例如,教師在進行“主視圖、俯視圖和左視圖”的教學活動時,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制訂合理的教學方法,以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教師可以應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聯想,以此達到提升學生邏輯思維水平的教學效果。教師先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生活中汽車行駛的畫面,而后引導學生觀察汽車的側面,并且讓學生用圖形表示出來,多數學生會用一個長方形和兩個圓形來表示,然后教師再次讓學生用圖形表示出從正面看到的汽車的視圖,此時教師不要給學生提供參考,而是讓學生發揮想象力,根據對汽車的認知展開分析,得出正確的主視圖。通過激發學生想象力,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尋找出問題的答案,既能確保學生獲得新知,又可以起到擴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3、制訂科學教學計劃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課改和初中教育的發展要求,所以教師要積極制訂科學的教學計劃,完善新的教學目標,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和能力,特別是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新能力。另外,教師還要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鍛煉學生在學習數學學科當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此為出發點,進行科學有效的教學計劃和方案的改革,不斷落實對學生數學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講解“軸對稱”這一課時,為了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教師可以課前利用互聯網多媒體教學方法制訂教學計劃,將軸對稱圖形的講解通過多媒體設備以影像、圖片、錄音等方式向學生立體直觀地展示出來。比如,三角形的軸對稱就可以通過埃及金字塔視頻來講解,正方形的軸對稱可以通過快遞盒子、冰箱等物件體現,圓形的軸對稱可以通過籃球體現等。還有許多立體或平面的圖片讓學生識別不同的軸對稱圖形,在學生初步了解了軸對稱知識之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例如,正方形的對稱軸有幾條?圓的對稱軸有幾條?有沒有固定的公式作為表達?并指導學生發散思維去解決這些問題。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貼合學生的日常生活,還拓展了學生的眼界,培養了學生的立體思維能力和空間立體感,進而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4、創設問題探究情境
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理論知識,課堂參與度不高,所以教學質量得不到有效的提升。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創新能力,就要改變教學模式,通過創設問題式教學情境,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思考,激發了探索知識的欲望,并且在解決問題后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同時課堂氣氛以及教學質量都能夠得到提高。
例如,在“有理數的加減法”的教學中,教師以“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引導學生猜測這是說的哪個城市,學生答出是新疆,教師對學生進行表揚,并且引出下面的問題:新疆的晝夜溫差極大,比如,今日的烏魯木齊是 6℃/-18℃,那么如何計算到底相差多少度呢?學生在自主思考后,老師繼續提問有理數的分類問題:有理數的絕對值;怎樣用數軸表示;在小學階段進行了四則運算后,融入負數后如何計算等問題。
通過以上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并且在課前教師引用關于新疆的諺語后,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積極主動地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進而鍛煉了邏輯思維能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創新能力順應了時代發展以及教學形式的創新發展。教師在教學中需要不斷研究教學模式,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實行小組合作模式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珞田. 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 考試周刊,2018(4):100.
[2] 楊朝暉. 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幾點思考[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32):194.
117150051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