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華
摘 要:新課改下,對于小學美術教學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旨在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平時的教學時,教師要充分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其特點,設計出有趣的動手內容,吸引學生。讓學生多動手,參與到其中,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更愿意參與各種美術教學活動,使之綜合能力提升。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方法;動手能力
目前,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運用多種有趣的方法,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同時學生也愿意去動手實踐,使之綜合能力提升。
一、目前小學美術教學的現狀
(一)教師思想與方法落后
目前,小學美術教學方法雖然有了一些相應的改進措施,但是因為教師的思想陳舊,所以在授課的時候并沒有很好地發揮應用。總是覺得學生應該這樣學,所以根據這個想法去設計授課方案,并沒有顧及學生的真實意愿。
(二)對小學美術的不重視
以往的教學中,對小學美術并不重視,覺得沒有什么用,偏重于語文、數學等學科。在實際教學中,美術課經常會被占用,小學生也覺得很無奈,所以慢慢燃盡了興趣。教師也覺得反正美術在考試中也沒有分量,所以在授課的時候,也只是講授一些主要的內容,忽略了學生動手實踐的培養,所以授課質量不佳。
二、美術教學中培養小學生動手能力的辦法
(一)開展手工制作課
小學美術教學中,除了知道一些簡單的繪畫技巧之外,還可以開設手工制作課。手工是最能讓學生動起手的,而且在制作的時候也會使之產生創新,做出一些有意思的作品。例如,五年級的《做個胸卡送老人》這一課,可以讓學生進行手工制作。授課時,先告訴學生目前老年人的生活現狀,留守老人的比例,需要社會去關愛老人看,幫助老人,然后怎么才能有效的幫助到他們。這時學生已經躍躍欲試準備去制作了,那么再開始引導其怎么制作。教師不要對制作胸卡的形狀提出固定的要求,簡單講述大致步驟即可,讓學生去發揮想象。在自由的空間下,有的學生會在制作時主動設計出別致的造型,并從中體會到樂趣。最后,將這些胸卡送給喜歡的需要幫助的老人,并表達出關愛之情。
(二)情境教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具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思想,所以,以往死板的方法已經不能適應這種情況了。教師可以嘗試運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走進一個新的空間,將美術與生活結合起來,愿意去動手實踐。例如在《對印的花紋》這一課中,教師可以將學生領入進一個有趣的情境,在物品緊貼鏡子的時候,會產生什么樣的圖像,鼓勵其說說還有什么東西是對稱的。使課堂變得熱鬧起來,然后讓學生動起小手,用顏料與調色盤等,先畫出自身喜歡的任何圖案,再用印的辦法去制作出對稱的作品。學生會覺得印起來又方便又好玩,完成了教師布置的一個任務后,會主動再去進行創作的,提升了教學質量。
(三)改進繪畫教學
美術教學中,繪畫占據了很大的課程,也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最簡單的辦法。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繪畫教學進行改進,給動手提供更多的機會。例如,在學習《紅綠燈下》時,讓學生想像生活中的現象:馬路、汽車,行人等,然后用筆畫出來。鼓勵學生自由創作,運用喜愛的顏色,可以畫出對未來交通的想象,大膽地去畫,提升了綜合能力。
(四)在興趣中提升動手能力
現在,科技發展下,更多的教學設備進入了課堂中。這時,教師可以合理利用,使美術課堂變得更加多彩,使學生愿意參與其中進行動手操作。在教師的引導下,很自然地將生活與實踐結合到一起,從中找到了樂趣,自愿地去動手操作,使之綜合能力提升。在學習二年級下冊《童話中的城堡》時,用多媒體設備將生活與童話中的城堡不同展現出來。學生看到城堡的顏色和形狀都不一樣了,馬上就提起了興趣,在不斷地練習中,提升了動手能力。
結束語:
通過手工制作、多媒體還有情境等方法,使課堂變得有趣,讓小學生耳目一新,愛上美術,學習了知識,提升了教學質量。在課堂中,學生愿意跟著教學的節奏,動手參與其中,提升了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途徑研究[J].曹瑋.美術教育研究.2017(18)
[2]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J].馬麗.中華少年.2017(18)
163050051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