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婷
摘 要:數學學科側重邏輯性的建立,重視思想意識的提高。隨著教育體系改革的推進,教學時培養核心素養逐漸成為了教學的關鍵點。文章從創設問題情境、創新實踐活動、重視數學體驗三方面論述了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初中數學;核心素養;數學能力
前言: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適應他們成長和發展需要的關鍵品格和能力。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教育改革的發展,學科核心素養逐漸成為人才培養的必要內容。數學是其他知識學習和提升的重要基礎,數學的教學注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以及數據分析與應用等各項能力的提升。因此核心素養的養成在數學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初中學生精力充沛,喜好探究,教師應當充分結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通過趣味教學、實踐活動,在體驗中孕育和澆灌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數學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一、設立問題情境,培養數學多元思維能力
數學本身就是一個帶有科學問題的學科,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不斷釋疑、解惑的過程。疑問的有效設置為打開數學思維增添了持久的助力。教師可以創新思維,設立各種問題情境,借助情境教學的方式,以趣味問題促進學生持續思考和探究,讓學生從中學會以數學角度思考問題。而問題的多面性則會激發學生思考的不同立場或角度,促使學生從不同視覺嘗試解開疑惑,為自己釋疑,從而培養出多元化的數學思維。
例如在《圖形的展開與折疊》課程教學時,單純圖形的空間想象是比較乏味的,而教師可以用有趣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的思想。比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材料制作成圓柱體、圓錐體、立方體等,向學生展示材料的同時提出問題:“大家發揮想象,預想一下這些物體展開后,會是什么樣子的圖形呢?”繼而引起學生的競爭性探究,學生會在探尋的過程中保持思想和行動一致,發揮空間想象能力及動手構建能力,在不知不覺中逐步提升數學抽象思維水平,增強數學思想的多維性。
二、創新實踐活動,注重數學思想的日常滲透
數學是綜合理論性與實踐性為一體的自然科學,在探索自然科學的奧秘時,往往需要將知識理論的認知與具體的實踐活動相結合,通過切身體會和實際操作,學生能夠深入理解數學理論,領略數學推理及運算等數學活動的內涵,并通過實踐運用,將數學思想滲透入日常數學知識中。因此教師尤其需要注重各種實踐活動的實施和創新,通過積極創設實踐活動,將數學思想的培養滲透到學生的日常學習中。
例如教學《軸對稱圖形》,生活中有很多軸對稱圖形的應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可以通過實際操作的方式自主創造出軸對稱圖形。因此教師可以設置“生活中的軸對稱”主題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和收集軸對稱的各種案例,案例不僅要在課堂展示軸對稱圖形,還要附加對圖形對稱原理的分析。學生可以通過動態展示分析內容,也可以用文字描述的方式展示分析結果。自主的實踐操作過程以及展示過程極大地提升了學生參與數學實踐活動的積極性,通過創新的實踐體驗活動,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數學理論的認知,更能夠將數學思想與實際聯系到一起,并逐步滲透到生活中去。
三、重視數學體驗,強化數學實踐應用意識
數學規律廣泛存在于自然界與日常生活中,在生活中感受數學、感知數學也是學習數學的一種有效方式。通過生活素材的挖掘,讓學生在生活中隨時能夠體會到數學知識的規律與內涵,容易使學生更加快速地接收數學理論,將數學理論與實際應用相結合,以理論引導應用,以應用深化理論,逐步提升數學應用意識。提升運用水平是數學教學的最終目標,教師應當以生活為依托,帶領學生開展生活數學體驗,從而綜合提升核心素養。
以七年級上冊《生活 數學》教學為例,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教師在教學時應當將它們融合進行教學。教師可以提前挖掘生活素材,比如身份證號、學籍號、車票代碼等數字,并帶領學生共同探究每個數字代表的意義,在探究過程中學生驚奇地發現身份證的一串數字中居然涵蓋了省市區縣、出生日期以及出生排序……通過生活的實例,激發學生探究生活的興趣,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中數字設置的原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繼而幫助他們了解應用方法,并促使學生更深層次地探索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更好地將理論與生活相結合,從而不斷強化數學應用意識。
結束語:核心素養是提升學生品質、形成數學理念、鍛煉實際解決問題能力的基本要素。初中數學要以培養核心素養為重要目標,將數學與生活緊緊聯系,從基礎教學手段入手,開展創新多元的教學活動,逐步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鍛煉數學思維能力,為社會培養品質優秀、思維靈活、心理強大的創新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周春風.初中數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4):117.
[2]許曉萍.淺談初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科教論壇,2020(11):87.
3921500338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