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森騰
摘 要:數學是和日常生活聯系較為密切的一門學科。目前新課改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模式也將理論應用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初中數學基本知識內容、公式概念等等理論知識,更要學會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真正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關聯,培養數學素養。為此,我們教師需要精心構建數學課堂,做到“巧預設、秒生成”,幫助初中學生更好的了解數學知識,鍛煉數學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巧預設;妙生成
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枯燥的數學公式數學概念,教師需要精心設計一種教學方式把生活中的數學和初中數學知識聯系在一起。簡而言之,就是把初中數學基本知識融入到實際生活中的點滴事件之中,把生活的味道融入到初中數學課堂,讓學生在已具備的生活基礎之上學習數學知識,理解數學的魅力。
一、完善課堂前期準備,巧預設
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我們都清楚備課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無論是教師的課前準備還是學生的課前準備,對于四十五分鐘的課堂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正式上課之前預習課本相關內容以便在課堂上可以更快地接受教師講述的知識內容;教師自己在正式授課之前自然也需要提前準備,完美開局、精彩紛呈、大力拓展、順利收尾,巧妙掌控四十五分鐘的課堂,一步步帶領學生深入學習相關知識內容。
比如,在教學”圓的基本性質“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就準備好要用的材料——不同大小的圓,比較大的木制尺子、量角器。這些材料教師和學生都需要提前準備,不過教師要有居安思危的心理,為了確保課程順利進行教師要多準備一些材料防止遺失。活躍的雙手能夠帶動大腦的運轉,教師需要把課上的同學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獨立去用這些材料研究圓的特性,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彼此交流互動,自主發現知識并牢記于心。這些都需要教師在上課之前就準備好,預測學生會提出的疑問并在學生的角度思考答案,以此打造高效課堂。
二、精心構思課堂環節,步步深入
教師和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分別擔負著不一樣的角色。教師好比導游,學生就像是游客。游客需要導游的帶領才能開始觀賞課堂景色,只有導游做好導游的角色,讓所有游客能夠聽從吩咐,設計好旅行路線,游客才能欣賞到更多的景色,觀賞到更全面的風景。教師精心設計完善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之下一步步進行每一個環節,這樣才能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完美體現。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主動思考。現在的教科書內容很完善,學生自己按照教科書學習也能掌握不少的知識點,但是書本是固化的思維是活絡的,學生自己的學習終究不如老師的教學引導。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的時候不能一味的按照課本內容進行。比如在教學特殊三角函數值的時候,教師可以巧妙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把計算和幾何聯系起來,不同的三角函數可以用同樣的三角形來表示。至于如何把兩者混為一談就需要教師提前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切合學生能力的情況下開展教學并適當拓展,這樣才會實現最大化教學效果。
三、積極創設活躍課堂,妙生成
課堂教學重在“課堂”,如何運用四十五分鐘的課堂是所有教師都要思考并研究的事情。一個沒有吸引力的課堂可能會讓所有學生混混玉樹,而一個充滿吸引力的課堂可以讓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要想辦法生成活躍課堂來進行教學,在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之下學生緊緊跟隨教師的步伐,去發現問題去提出質疑去解決問題去掌握知識,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有利于拓展學生思維能力,對于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往往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說學生記,這樣的模式雖然可以讓學生很快學會做題卻不能創新,他們只會做和老師講過的相似的題目,稍有創新便束手無策,自己也不會舉一反三。幸運的是新課改的實施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并做出了改正的方法,相信學生和老師都會在新課改的模式之下尋找出一種更為完美的教學方式。
四、引導學生學習思考,自主自發
有一種說法是二十一天就可以養成一個習慣,而一個習慣可以影響人的一生。對學生而言,人生的很多個二十一天都可以在學校進行,而這也說明了教師對學生習慣養成的影響。在學習方面教師可以有根據的進行引導來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數學這類需要動腦子的學科。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更多更廣。
數學作為一門比較費腦的學科需要學生能夠有自主了解自主學習的習慣。除此之外,數學課堂也需要合作學習的概念,雖然每一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學習內容,但是適當的拓展對于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關鍵的,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培養合作的學習習慣,讓他們理解團結協作的力量。
比如在教學雞兔同籠的問題的時候討論的重要性很快就體現了。這個問題可以有兩種解決方法,方程法最為方便,不用未知數的求解是我們最早的解題方式。這兩者都有它的優點,教師在教學之前一般都會選擇準備好兩種方法的講解,確保課堂質量。課堂上教師再引導學生以自己的思路為基礎(防止偏題)發散思維,掌握知識技能。
五、課前預設課后回顧,及時反思
教師的備課是教學過程的重要一環,絕對不能少。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除了對授課內容進行處理準備還要進行課堂預設,教師需要預設課堂的每一個環節,掌控四十五分鐘的每一分鐘,對學生可能或提出來的疑問提前構思解答。這樣才能確保讓課堂更加吸引學生更加高效。因為教師面對的是已經了解過的學生,所以在預設過程中教師應該提前想到不同學生所學要的不同引導,還有同一個問題面對不一樣的同學是否該進行不一樣的指導?
這些都是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另外,在一堂課之后教師應該及時總結課堂教學的成效,教學任務是否完成?學生接受程度是否在預測之中?下節課能否再進一步?往往一堂課的結束會成為一個新的開始,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及時反思。
六、總結
總而言之,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課堂做到巧預設,秒生成還需要我們初中教師的努力。我們應該自覺構建完美課堂,帶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教導他們把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教書育人重在育人,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也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用于服務社會,奉獻社會。
參考文獻:
[1]楊仲東.初中數學“和諧高效‘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探索[J].學周刊,2016(14):62-63.
[2]周光強.探究在初中數學課程中開展合作學習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3):137-138.
[3]付淑梅.融入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12):59-60.
[4]張平志.初中數學課堂小結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07):82-83.
[5]趙玉葉.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因材施教”[J].教師,2020(36):57-58.
3183500338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