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思政既教授專業知識,也能夠進行思政教育,是當前塑造高職學生正確“三觀”的重要途徑,有利于正確引導大學生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當前的高校教育不斷發展升級。對于高職英語教學來說,要加大英語知識的培養力度,更要探索與實踐思政教育在高職英語課程中的應用,為學生指引正確的方向,從而把他們培養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關鍵詞】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探索;實踐
【作者簡介】趙華,女,山東煙臺人,煙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
課程思政在高職各學科中開展,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當前形勢的需要。在當前文化交流頻繁的形勢下,學生的思想很容易受到影響。當前的學生常接觸網絡,很容易受到各種思想的影響。因此,必須要有效地加強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并將課程思政有效運用于高職英語教學中,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英語,全面加強思政教育,樹牢正確意識形態,提高站位,在學好英語的同時,注重自身思政教育素養的不斷提高。
一、高職英語教學探索和實踐課程思政的背景
高職院校為國家培養大量的技能型人才,這是我國大力發展實業,實現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有效力量支撐。高職生很容易受到各類思想的影響,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強盛的根基,必須要加強立德樹人。因此,有效地開展思政教育就可以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擁護共產黨的領導,進而推動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為國家走向富強和復興提供思想基礎。基于此,推動思政教學改革,實現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斷突破和創新,取得預期效果。高職院校要立足實際,充分地發揮第一線的作用,積極落實好課程思政在高職英語中的探索與實踐,推動學生不僅獲取良好的技能,同時始終堅定理想,正確應對西方思想,實現德智體全面發展。
二、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的優勢
1.借助于英語教學,思政教育時間得到了保障。與其他學科相比,高職英語課程所占用的時間比較多,因此其課時比較長,這為有效進行課程思政探索和實踐提供了契機。特別是應當看到,為了有效地落實好英語教學,在開展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對中西方文化進行有效的對比,在對比的過程中就可以較好地呈現我國的文化優勢,這也為我們開展課程思政提供了有利的機會。另外,由于高職英語課程時間長,因此,它的覆蓋面也比較大,課程時間的保障保證了課程思政全面貫穿學生的高職學習階段。
2.借助英語教學,學生思政學習積極性不斷提高。高職英語教學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因此所開展的思政教育形式單一,內容枯燥,不能引發學生積極參與,同時這些內容多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脫離,導致學生不愿意學。單純依靠思政課,可能效果不好,因為思政教育本身乏味枯燥,不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如果能在英語課程中進行思政教育,就可以較好地改變枯燥的不足,在英語課程中進行思政教育讓學生感到耳目一新,能夠積極參與,這樣就可以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起到效果。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有效地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進而可以較好地實現預期思政教育效果,實現傳播思想價值,引導學生樹牢主流意識形態的目標,有效改變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不受歡迎的尷尬局面。
三、課程思政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實施存在的問題
1.思政教育受到了忽視。當前的教學中,往往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導致學生思政素養不高,出現了崇洋媚外以及對本國文化不感興趣、民族自信心不強、文化自信心不足等現象。高職生正處于人生的關鍵階段,應該是充滿陽光自信的,應該是求知若渴積極學習的,應當是時刻充滿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的。然而,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所缺失,造成學生沒有接受良好的思政教育。高職學生是未來的人才儲備,是大國工匠的后備力量,他們擔負著續寫精益求精、推動國家現代化新篇章的重任,必須要加強學生的思政教育,引導他們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有大志向的人。因此必須要引導他們積極思考人生的價值和意義、人生的責任,這是當前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
2.思政教育的方法不當。在高職教學過程中還沒有很好地將思政教育擺在重要的位置,教師沒有認真研究教學方法,探索與實踐課程思政在高職英語中的應用,仍舊以教學內容為主,過于注重學生的技能成績和考試成績,仍只注重知識教育而忽視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育采取灌輸式方式,造成學生興致不高,學生在塑造“三觀”的關鍵時期沒有得到及時的引導,沒有較好地獲得思政教育。
3.學生對思政教育有所忽視。由于形式單一,理論內容枯燥,導致很多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的學習不積極、不充分。學生沒有對思政教育進行全方位的了解,沒有將思政教育真正融入自己的言行中。應當看到,高職英語教學普遍注重應用能力,對于人文素養道德思想的培養力度不夠,導致學生普遍認為,只要學習好專業技能就行,而忽視了思政素養的提升,導致學生都沒有形成較好的思想認識,職業修養、職業道德水平普遍不高。因此很有必要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充分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課程思政為有效抓手,不斷推動高職英語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
四、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途徑
1.準確把握課程思政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探索和實踐的目的。依托高職英語教學推動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目的不僅在于在英語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更在于引導學生在不斷強化英語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地加強思想教育,實現英語教學與思政教學同步,均實現良好的發展。這樣可以推動學生道德意識和責任意識的不斷提升,在將來能夠堅定遠大的理想,堅持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政教育,更是為了時刻提醒學生樹牢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正確應對西方文化,做到有效地接納文化的不同,在不同的文化中堅定文化自信,努力學習西方的先進經驗,取長補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做的就是進一步采用潛移默化有效結合的方式,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巧妙地將思政教育帶入其中,引導學生產生共鳴,進而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堅持本國文化,有效地應對多元文化。
2. 創新教學設計推動課程思政融入高職英語教學中。要在教學設計上下功夫,推動思政有效地融入課程。應當看到,教育學生只是教學的一項任務,立德樹人,引導學生成才成人,做一個合格的人才,才是教師的根本任務。課堂需要豐富的活動,廣大教師要立足于課程思政,不斷創新優化教學設計,有效地在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堅決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國家培養充滿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的人才。基于此,廣大教師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動教學邁向多元化,不斷抓牢抓實思想政治教育,將思政教育元素有效地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具體來說,就是要進行有關的內容導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向學生進行傳授。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和反思,通過這個步驟就可以有效地將思政教育元素巧妙地傳達給學生,引導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產生共鳴,認識到思想的重要性。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多采取活動的形式,有效地推動課程思政的落實。要多組織一些英語沙龍或者是英語社團,組織學生自己排練相關的英文節目,這些節目要結合本國的文化,特別是我國當時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英語的應用能力,同時還能夠實現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效果。也可以開展相關的學習調研活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同時保持文化自信。
教師要認真做好總結,切實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在英語課程中的滲透和升華。教育過程中,廣大教師一定要時刻保持清醒,以引導學生作出正確判斷為出發點。在重點講解外國文化時,要適時地補充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與之進行對比,加強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例如在講國外經濟的時候,可以給他們講一下我國的經濟狀況,我國是目前在新冠疫情下唯一能夠保持經濟增長的國家之一,這是一個很好的成績。新冠肺炎的疫情導致許多歐美發達國家的經濟連續下滑,而我國在全民進行疫苗接種的情況下,仍然能夠保持經濟正增長,這是一種了不起的作為,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在于我們有先進的思想觀念、5000年的文化傳統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3.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力度,不斷提升教師的英語和思政素養。英語教學會涉及大量的英語文化,這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思政素養,全面把握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以及對本國文化的自信心,在中西方文化比較的同時,不斷激發學生堅定本國文化自信。加強教師的英語文化學習,進一步夯實他們的文化修養,不斷地提高他的知識基礎和教學經驗,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區別中西方文化差異。因此,必須要加強對思政教師和英語教師的培訓力度,引導他們在提升自身領域教育水平的同時,不斷地學習好英語知識和思政知識,從而發揮出思政教育的優勢,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
五、結語
課程思政有利于塑造高職學生正確的“三觀”,要正確引導學生充分堅定文化自信,進而構建出全新課程體系,推動高職教育不斷發展升級。
參考文獻:
[1]陳鋼濤.信息化背景下高職英語詞匯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河北職業教育,2019(4):52-55.
[2]王娟.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實踐路徑探究[J].教育教學研究,2020(3):87-88.
3057500589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