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燁衫
摘? 要:小學語文課程改革以及現代教學理念提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當積極改進傳統教學中“填鴨式”“談話式”等教學模式,通過閱讀教學手段革新和改進,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進行閱讀感受、閱讀審美養成和語文創造。所以,有策略的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弊端進行優化和改進是當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亟待克服的問題,也是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關鍵。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弊端;改進策略
閱讀是信息獲取和知識學習的重要方式,閱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一個人的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小學語文的課堂教育教學活動往往是以課文閱讀為藍本,進而讓學生在課文閱讀過程中進行漢語言學習和語文基礎知識掌握。所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于小學語文的整體教育教學工作意義重大。不斷優化和改進當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弊端和問題,將會極大促進小學生構建良好的閱讀觀,并讓小學生通過閱讀能力提升和閱讀習慣養成獲取更多的語文知識。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弊端
1.教學目標模糊
教學目標比較模糊是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最為常見的弊端,主要表現在小學語文教師尚未構建明確的閱讀教學目標。有的教師盡管有了教學目標,但是教學目標的制定參考標準往往比較單一和片面,沒有將閱讀教學的教學價值發揮出來。所以,教學目標模糊甚至缺乏的情況,將會導致學生的閱讀過程是“為了閱讀而閱讀”,不僅教師沒有教學目標,學生也沒有學習方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無法提高。
2.教學內容不規范
現階段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內容主要是通過課文內容閱讀講授漢語言知識或者語文基礎知識,強硬的將文章相對應的情感表達方式和主旨大意傳遞給學生。但是就教學內容的本質來看,小學語文教師還是偏重于字詞教授。內容的單調和不規范,將會讓閱讀教學成為機械式的教學,學生根本沒有從本質上理解和感悟文章本身的內容。即便對于某些字詞或者句子進行了背誦,學生也無法做到熟練運用。
3.教學方式傳統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的基礎內容和核心內容,所以教學方式的選擇將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如果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采取創新性和開放性的教學手段,理論上可以讓學生針對性的學習知識,也會提升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式依然傳統,大部分教師開展閱讀教學也只是停留在“照本宣科”階段,學生也只是機械性學習。長此以往,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無法得到提升,語文素養和語文思維也無法得到培養,對于小學生語文的整體學習影響較大。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弊端改進策略
1.激發閱讀興趣,發散學生思維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能發揮出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參與到教學全過程。所以,小學語文教學弊端改進的首要策略便是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其次,通過閱讀興趣的激發,讓學生通過閱讀拓展自己的視野,發散語文思維。
例如,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中《梅花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為學生展示梅花或者梅花繪畫圖。學生看到之后自然會產生一些興趣,教師此時恰當提出問題“同學們喜歡梅花嗎”“關于梅花的典故有同學知道嗎”。學生回答問題之后,教師可以引出《梅花魂》的故事大意和“梅花”的象征意義。這樣,教師帶著學生進行《梅花魂》的閱讀,學生便能在帶著興趣和初步認識“梅花魂”內涵的情況下進行。在閱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通過語調的變化展現出“梅花傲寒”的精神,讓學生和文章融為一體,強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參與性。這樣,學生在完成《梅花魂》的學習之后,還能通過“梅花魂”的精神展現進行聯想,促進自身思維的發散。
2.營造教學氛圍,優化教學模式
想象力豐富是小學生的一個明顯特征。小學教師需要抓住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和思維活潑的特點,盡量為學生營造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閱讀教學氛圍中進行問題思考,強化閱讀教學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營造教學氛圍營造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重優化教學方式,盡量保證營造的課堂氛圍自由、開放、有趣。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小苗與大樹的對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選取一些圖片、視頻或者音樂進行氛圍營造,讓學生對于課文內容有一個基本的認知,學生也對《小苗與大樹的對話》的中的苗苗和季老有了一定的情感共鳴。接下來,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苗苗和季老的對話。學生在角色扮演閱讀的過程中,將會感受到季老的平易近人,也會認識到苗苗的天真活潑。這樣角色扮演,讓學生都參與到了教學中,也讓學生融入教學氛圍中。而且,通過角色扮演和角色感知,學生也了解到了一定的人物對話寫作技巧,讓閱讀教學價值發揮了出來。
3.重視教學目標,科學合理教學
為了確保小學語文教學順利開展,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目標一致,發揮出閱讀教學效能,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明確并重視教學目標的設置,科學合理進行教學。在實際開展教學目標制定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在遵循小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情況的基礎上,制定出具體的、直觀的和適度的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并將教學目標落實到閱讀教學的全過程中,確保教學目標可操作、可檢測、可評價,最終能夠促進教學效率提升。
例如,在《匆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教學目標設定為“通過閱讀完成重點字詞句的學習和掌握”“聯系自己的生活情況理解課文主旨大意”。在整個教學中,教師就圍繞著“字詞掌握”和“聯系生活”開展教學。
結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改進教學觀念,摒棄以“成績”為導向的教學策略,逐步重視起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興趣激發、思維拓展、閱讀素養養成等。只有通過不斷改進和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弊端,才能讓學生通過閱讀推動小學語文的整體學習水平發展,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李明.讓興趣引領學生閱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我見[J].當代家庭教育,2021(08):187-188.
[2]陳曉花.勞于讀書? 逸于作文——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讀寫結合[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11):79.
[3]劉金蘭.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整合的有效策略研究[J].內蒙古教育,2020(09):68-69.
[4]曾薪穎.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的理念型研究——基于解釋學視角[D].杭州師范大學,2018.
[5]吳文旭.對圖式理論指導下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研究[J].新課程(中),2017(09):20.
3669500338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