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亞蘭
摘? 要: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建立在理論基礎教學之上,需要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增強他們思維的創新性。教師認識到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創新數學課堂教學的方法,以設計問題、加強訓練等教學方法來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從理論內容出發創新問題的解決方法,找尋到多種解決問題的途徑,進而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邏輯思維;培養方法;教學模式
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重點教育學科,包含了許多邏輯性的內容,涉及一些復雜的知識內容,逐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近年來,小學數學教師認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積極適應時代的改革與發展,以數學教材內容來培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能力,使學生逐步形成嚴謹的邏輯思維,明確數學教材上知識之間存在的相互聯系,以形成夯實的文化基礎。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常用的邏輯思維方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需要掌握到演繹歸納方法,學會推理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通過推理掌握到運算的規律,明確運算的性質,了解到運算的法則,逐步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想要具備邏輯思維能力,學生還需要掌握分類比較的數學方法,學會對比知識之間存在的差異,明確前后知識之間存在的相互聯系,在比較中深刻理解數學教材內容的本質內涵。同時,學生應當掌握綜合分析方法,會分析數學教材中存在的數據信息,以分析的方式快速了解到數據所傳達出的信息,思考這些數據背后所隱藏的內容,逐步擁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培養學生形成邏輯思維能力所展現出的重要作用
邏輯思維能力是學生需要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成為學生學習數學內容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
首先,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提升他們的自主創新能力,使學生不斷自主研究數學問題的答案,創新出問題的解決途徑,擁有良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有助于增加學生對問題規律的掌握,提升他們的解題效率,使學生花更少的時間于問題解決上,快速解答出問題的答案。
最后,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有助于增加學生思考的嚴謹性,提升他們邏輯的嚴密性,使學生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情,以嚴謹的思維思考周圍的事件,嚴謹地對待數學教材上的每一道問題。
三、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開展實施的具體措施
1.注重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加強邏輯思維訓練
數學教材包含了一些基本的定理和內容,卻也包含了許多的難點問題,涉及一些復雜的運算規則。在小學數學階段,教師應當注重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劃分出數學教材上的難點內容,先帶領學生學習一些簡單的知識,夯實他們的文化基礎,再帶領學生分析難點的問題,充分尊重學生思考的邏輯性。數學教師需要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先從簡單的問題入手,傳授給學生較為簡單的基礎知識,由淺入深地引出教材上的難點問題,使學生以基礎理論來尋找難點問題的解決方法,逐步形成邏輯性的思維能力。例如,教師講解“長方體”這一知識內容時先講解長方形的概念,引導學生重新認識長方形,帶領他們以長方形來搭建長方體,使學生逐步加深對長方體的理解,掌握到長方體的構成特點,思考出長方體所具有的邊長關系。隨后,學生自主解決難點的數學問題,研究長方體表面積和體積的運算公式,自主推導出運算公式的構成形式,以形成嚴謹的思維。
2.找尋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加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在小學階段,學生應當擁有靈活的思維,不再將自我的思維局限在某一特定區域內,以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數學教師帶領學生反復地練習教材上的題目,一方面教會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數學問題,使學生針對同一問題找尋到多種解決途徑,逐步簡化問題的算法。另一方面,教師帶領學生將一種解決方法應用到多個題目當中,使學生以一種算法解決多個類型的數學問題,增加對這一算法的認識與掌握,發現這些題目之間存在的相互關系,思考這些題目之間存在的共通性,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帶領學生解決以下題目:“期中考試考了語文、數學、體育、英語四門科目,小紅的語文得了89分,她的英語得了75分,而體育得了80分,小紅的平均分為85分,問小紅的數學得了多少分?”。學生從多個角度研究平均分的概念,思考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案,思考出的第一種解決方案為:“平均分85分,那么四科總成績為340分,而語文+英語+體育=244分,所以數學得了96分”;思考出的第二種解決方案為:“語文比平均分多4分,英語比平均分少10分,而體育比平均分少5分,三個科目相對于平均分而言少了11分,那么數學比平均分多11分,為96分”,這大大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3.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
問題教學有效地引發了學生的思考,提升了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小學數學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問題,準確把握好所提出的問題,以問題來引導學生的思考,使學生在思考問題的同時形成嚴密的思維,擁有較高的邏輯性思維能力。在設計問題時,教師應當注意到問題的連貫性,以問題串的形式指引學生的思考方向,使學生形成邏輯化的思維能力。例如,教師講解“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這一知識點,精心設計出以下問題:“通過對平均數的了解,書架共分為三層,第一層包括了36本書,第二層包括了48本書,而第三層包括了30本書,那么平均每層多少本書?”“四年級共有四個班,一班有25男、15女,二班有15男、20女,三班有10男、25女,而四班有18男、30女,畫出相關的條形統計圖,如何根據條形統計圖計算平均每個班的男生和女生數量?”在此基礎上,用問題串激發學生的思維,使他們能夠自主研究數學問題,探尋平均概念,自主繪制條形統計圖,思考平均和條形統計之間的內在聯系。
結語
在小學階段,數學教師積極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課堂上營造出積極活躍的氛圍,使學生逐步融入教學氛圍中,自主思考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同時,教師應當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在學習上給予他們適宜的指導,鼓勵他們大膽提出自我的想法,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 高斐. 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 才智, 2014, 000(036):197-197.
[2] 楊玉華. 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 新課程(小學版), 2017, 000(010):216.
[3] 李靜. 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 赤子, 2015.
[4] 景利. 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探究[C]// 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西安會場)論文集(五). 2020.
2930501705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