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摘? ?要:在時代發展迅速的今天,人們越來越追求更高品質的事物,在精神層次上有了很大的追求,音樂欣賞作為現代社會下高雅生活的體現,人們常常會去追隨音樂中的靈魂。《多情的土地》作為現代社會當中受眾人所喜愛的曲子,其中所表露的思想感情,藝術特色和演唱唱法都值得品鑒與分析,本文將對歌曲《多情的土地》的藝術特色與演唱進行分析,希望能加深人們對于藝術的了解和對音樂的喜愛。
關鍵詞:《多情的土地》;藝術特色;演唱分析;思想感情
《多情的土地》的作者是任志萍,且整個歌曲是作者在身處異鄉時所作,整首歌曲當中飽含愛國情懷與對國家未來的期許,在任志萍那個年代,中國百廢俱興,作者在當時的思想已然是超前的,人身雖在異處,心仍留于國家,作者認為只有在中國才能感受到家的親切。也正因作者的民族情節和愛國情節,賦予了《多情的土地》深沉的民族責任感,且演唱《多情的土地》時需要結合多種演唱技巧,在演唱時還需要聯想作者的感情。這也是《多情的土地》為何能夠如此受眾人喜歡的原因之一。
一、歌曲《多情的土地》的歷史背景
中國改革開放后,在教育上,眾多國內學子對于知識的渴望達到了空前的高潮,無數學子想通過出國留學增加自己的閱歷和知識廣度,在國外學好各種先進的技術和思想,能夠讓中國變強,在此期間,國內學者一致認為國外的醫學技術和科學技術相比于國內更為頂尖,任志萍就是國內眾多學者中的一員。任志萍在日本一直跟隨老師學習,在中國百廢俱興時,因留學原因而無法回國的她,仍然表現出對祖國的熱愛和對祖國光明的向往,并在此期間寫下了《多情的土地》這首歌曲的詞,歌曲中的詞能夠明顯的表現出任志萍對于國家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責任感。在曲的旋律方面是由施光南所作,但從施光南的個人經歷上也能看出,在此期間施光南的生活經歷并不盡人意,無論是生活經濟上的不足或是中國改革時期所發生的動蕩都造成了施光南留學期間心理上的憂傷,但在最后,施光南的生活和事業逐漸好轉,再加上施光南和任志萍對于國家的熱愛之情強烈,這也是導致最終《多情的土地》這首曲中所凸顯出的愛國思想感情與民族責任擔當的思想感情尤為強烈。
二、歌曲《多情的土地》的藝術特色
2.1歌詞中飽含深情
在《多情的土地》中最為令人感受到愛國情懷的無異于歌詞的第一句“我深深地愛著你,這片多情的土地”,歌詞中的“愛”,“多情”,“土地”需要以最為飽含深情的聲音發出來,最為神奇的是,人們在唱到這句歌詞時會情不自禁的張開自己的胸襟,高聲歌唱。對于此現象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歌曲中第一句是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而從《多情的土地》的歷史背景中能發現創作者在那個場景中是急于抒發自己的感情的,在曲調高昂的前奏下,更是能夠體現出創作者對于祖國的期盼和對祖國的思戀之情,這也能解釋為何第一句歌詞如此能夠讓歌唱的人富含情緒,唱出來也會飽含深情。
2.2歌詞中呈現的畫面感
在《多情的土地》中有許多描繪景色的畫面,如“耕耘過的田野上”, “一層層金黃翠綠““河叉山脊”,“山路小溪”,“黝黑的家鄉泥土”,在每一小節上,這些描繪景色的詞語都會出現,在通過演唱者唱出來時,能夠讓傾聽的觀眾大腦中浮現出畫面感。這些描述的景色應是創作者家鄉中的景色,其用意是在表述自己對家鄉的濃厚思戀,對國家國土的思國之情。若再仔細傾聽旋律,似乎又能夠看到在這些土地上的煙火氣息,結合當時國內的發展情況,國內改革開放,農民開始能夠真正的吃飽喝足,能夠通過自己的土地,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金錢,這也是當時創作者為何對祖國的未來充滿期盼的原因,不僅僅是對祖國單方面的支持,更是對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支持。由此可見,在《多情的土地》歌曲中藝術特色非常鮮明,通過寫以景色來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創造畫面感來傳達自己思戀家鄉與祖國的情緒。
2.3歌詞的節拍性
在《多情的土地》中的旋律十分具有節奏感,具體體現在歌詞的疊音上的藝術特色,如“深深地”這類詞很好的強調了作者心中對于祖國熱愛和對家鄉思戀的情感,再加以旋律上采以三節音和二拍節奏,使整個歌曲在被歌唱時能夠感受到強烈的節奏感,更能夠讓傾聽的觀眾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見,通過歌詞和旋律的強節拍性,使整個歌曲的藝術特色表現的十分鮮明。
三、歌曲《多情的土地》的演唱唱法
3.1演唱時融入作者思想感情
在演唱《多情的土地》時,難點不在于歌詞的復雜度,而是在于唱出來是否能夠讓人感同身受,能否引起聽眾情感上的共鳴。《多情的土地》里面有許多歌詞都是需要演唱者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例如:“我深深地愛著你,這片多情的土地”,在這句歌詞中,若是男士來演唱,就需要用到男中音,且聲音需要非常深沉,厚重,這樣才能使整個歌唱過程讓觀眾感受到當時作者想要抒發自己感情的迫切。演唱者在演唱《多情的土地》時可以將重音放在“土地”一詞中,在唱到“愛”的時候就需要聯想到作者當時的創作背景,聯想作者當時是處于什么樣的環境中,對于自己的祖國又是飽含多么深厚的期盼之情。只有將這些情感把握住,演唱者才能夠將這首經典之歌唱好,最終達到將感情共享于聽眾的舞臺效果。
3.2演唱時需吐齒清晰
在演唱《多情的土地》時,對于每句歌詞的吐詞需要做到清晰可見,不能有含糊的感覺,本首歌曲的曲調是高昂明亮的,所以在演唱時需要將歌詞的發音給發清楚。當演唱者將歌詞的發音吐詞清楚時,也能夠讓臺下聽眾感受到其中作者堅定的感情,對于國家改革后能夠蒸蒸日上的堅定的信念。演唱者在演唱這首歌曲時,還需要注意到歌詞與歌詞之間的過渡,這個地方也是最容易受到卡斷,歌詞與歌詞之間的銜接度需要通過演唱者圓滑的聲音將其唱出來,這樣才能讓整首歌曲展現的完整,也更能讓整首歌的旋律更為流暢的展現出來。
3.3演唱時需把握旋律節拍
旋律與節拍是音樂中極為重要的組成元素,兩者相輔相成,是一首歌曲的骨架重要組成部分。演唱家完美演繹一首歌曲的重點則必然少不了對歌曲旋律節拍的熟練把握,在什么地方做停頓,做多久的停頓,或者說,在哪個詞眼需要提高音,提高多少的音,對于歌曲能否完美演繹都是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只有把握好歌曲的旋律節拍,才能更好的詮釋出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使創作者內心飽含的對祖國的敬愛與依戀之情深深感染聽眾。
3.4演唱時需注意氣息切換
《多情的土地》這首歌憑借其炙熱深沉的旋律,情感充沛的歌詞成為當時廣為傳唱的熱門歌曲之一,想要把這首歌曲所包含的濃濃情感完美的演繹出來則是非常考驗演唱人的唱功的,特別是在氣息切換這一方面。首先演唱者需要掌握正確的站姿,使得身體各個器官的配合達到最佳效果,更好的完成演唱過程中氣息的轉換。在歌唱時男性演唱者應肩腳同寬分開站立,而對于女性演唱家來說,更需要把身體的重心移到腳的前部,做到一個類似丁字步的姿勢,當然,在演唱過程中,演唱家們可以根據需要適當的進行前后腳移動,不需要一直維持一個站立姿勢。
良好的演唱姿勢有助于演唱家輕松有效的調動身體器官完成演唱,要做到情緒飽滿的展現歌曲則更需要演唱者掌握好演唱過程中的呼吸及氣息轉換。呼吸不僅是唱歌的動力源泉,還是發聲吐字的基礎,熟練運用唱歌過程中的呼吸方法能夠更好的完成氣息的轉換。由于每首歌的旋律以及要表達的重點不同,通過切換氣息來強調的內容也會有所不同,這首《多情的土地》則更需要強調作者對于祖國那深沉的感情,在前半部分,這首歌更多的是通過詞句來劃分完成換氣,而在這首歌的后半部分,由于聲音強度的不同,則需要通過具體的歌詞來切分換氣,例如在類似“擁抱”這樣的字眼后面完成換氣,能使得演唱者在完成后續高潮部分的“啊”時更加洪亮有力,穿透力更強。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多情的土地》這首經典的愛國主義歌曲有許多值得國人去鑒賞的地方,在藝術特色上,《多情的土地》歌詞中所表達的濃厚的愛國情緒與對自己家鄉的思戀隨旋律都能讓聽眾感受到作者當時的心聲,整個歌曲的藝術特色也是極為鮮明的,在各類對于祖國和家鄉景色描述上都能看出作者心中尤為強烈的思鄉之情和對祖國未來更加美好的期盼之情,在演唱唱法上,要想能夠讓聽眾聽出身臨其境的感覺,就必須注意在演唱時對于歌曲情感上的把控,吐詞的清晰,氣息的穩定切換和把控歌曲的快慢節奏。由此可見,《多情的土地》不僅僅是一首簡簡單單的抒情曲,它獨特的藝術特色和難以讓人把握的演唱唱法更是現代人將它定義為高難度音樂的原因。
參考文獻:
[1]李苗苗.藝術歌曲《多情的土地》演唱中咬字吐字技巧分析[J].戲劇之家,2021(09):92-93.
[2]馬振磊.聲樂教學中的咬字與吐字——以歌曲《多情的土地》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8,5(12):337-338.
[3]胡春榮. 陸在易藝術歌曲《我愛這土地》的藝術特色與演唱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18.
[4]邵增奇.施光南歌曲創作藝術探析——以《多情的土地》為例[J].通俗歌曲,2015(10):27-28.
126150051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