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尹
摘 ?要: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反應在地理學科上,即學生通過地理學習形成的地理觀點、地理方法、地理態度、地理能力、地理知識和地理情感等心理品格。在當前的教學背景下,核心素養是高中地理素養培養的核心內容,也是教師教學的責任使命,在教學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應抓住一切合理機會,構建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讓學生在學習知識、實踐探究的過程中對地理學科產生興趣,同時形成正確的人文地理觀念與科學世界觀,為日后的地理學習需要打好堅定的基礎。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地理;教學
一、培養學生地理核心觀念
地理核心觀是學生核心素養形成與發展的前提條件,在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中,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師生過分看重理論知識的背誦與做題,而忽視了地理教材、地理知識背后所傳遞出的地理核心觀念。在核心素養的大背景下,教師要及時打破以往教學模式的束縛,基于現有的地理課本教材,引導學生透過表面看問題,深入進行思考與分析。教師帶領學生學習課本理論知識的同時還需要挖掘其中所蘊藏的地理核心觀念,讓學生能夠結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去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最終建立正確的人文地理觀和科學世界觀。
例如,在教學人口的數量變化這一課時,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長率、三種人口增長模式是教材給出的重難點,而這些理論知識僅靠閱讀課本學生就能輕而易舉地理解,為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觀念,使其將地理教材上的專業知識與現實生活、社會發展聯系起來,教師可以將這幾個知識點與我國現推行的計劃生育與“單獨二孩”政策關聯到一起,深入挖掘地理教材簡單的知識點背后所蘊藏的地理核心觀念。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我國近幾年的人口數量變化和出現的人口問題,引起學生對人口增長的重視,以此營造情境,隨后教師提出問題“如何理解我國的生育政策?單獨二孩實行的原因有哪些?”等等。基于問題,教師帶領學生一起深入探究地理核心觀念,掌握人口增長的模式類型、特點等。
在以上教學過程中,教師基于地理教材,挖掘含有地理核心觀念的內容,將其與社會關注的人口問題聯系到一起,引導學生將地理與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聯系到一起,理解我國推行的計劃生育政策,了解科學人口觀的深刻內涵,以此培養學生正確的人文地理觀念,促進其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二、培養學生地理理性思維
高中地理雖然歸屬于文科性質類學科,但其學習過程中仍然需要學生使用理性思維去理解與思考。在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組成當中,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這兩大理性思維占據了重要的比例,也是高中地理教師教學的重要任務。基于此,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從批判、創新的角度對地理問題進行思考與探究,并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理性思維得到充分地鍛煉與應用。
例如,在教學森林的開發與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為例這一課時,教師應培養學生善于用批判性思維去思考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創造有效地空間。首先,教師在課件上為學生展示亞馬孫熱帶雨林的圖片,以此創設情境,隨后展示兩張地理圖像——雨林生態系統養分循環圖、溫帶森林和草原養分循環圖。教師讓學生基于這兩個地理圖像,對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存在的脆弱性特點進行分析,在小組當中進行熱烈的討論。學生各自從已有認知出發,結合所學知識,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最后相互溝通,有效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最后,教師還可以將該部分知識內容與遷移農業聯系到一起,讓學生分析后者對前者所帶來的影響,鼓勵學生用批判性思維進行辨析,教師還可以提供引導,比如從利與弊的方面進行剖析。
以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學會從多個角度去看待問題、剖析問題,創造性思維與批判性思維得到了鍛煉,思維空間得到了拓寬與延伸,這對于學生地理理性思維的發展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
三、培養學生地理必備品格
簡而言之,核心素養是學生所具備的一種必備品格,將其與高中地理學科相關聯,這些必備品格包括實事求是、求真求實、腳踏實地、嚴謹認真等的地理態度和地理行為。為強化學生的這些地理必備品格,教師不僅在課堂上要加以引導,在課后也應時刻關注。教師通過建立高中地理課程評價平臺,從多個方面對學生的地理學習環境進行分析,以此為高中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做好教學層面的保障。
四、培養學生地理學習方法
掌握地理特色學習方法是學生完善核心素養、提升綜合技能的重要條件。高中地理與初中相比,知識的難度和廣度都有所提升,因此要想提升學習效率,促進核心素養的發展,教師必須指導學生掌握獨具地理學科特點的學習方法,并引導學生將這一方法應用到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際問題的解決當中,以此加深學習印象,鍛煉學生綜合能力。
五、培養學生地理實踐能力
傳統教學模式下,高中地理的教學重心在教材之上,在課堂之中,學生地理實踐力有待提升,課外實踐活動的機會少之又少,這十分不利于學生地理綜合技能的發展。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思想啟示教與學都應在做上展開,教師在做中教,學生在做中學,以此達到知行合一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顯得尤為重要。地理實踐力并非單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它更多意義上是指學生聯系課堂所學的基礎知識,在課后的實踐活動中進行應用,通過實踐去檢驗知識,通過知識去引導實踐,在這過程中增強自身的核心素養,發現地理學科的獨特魅力,并逐漸形成用專業的眼光去看待、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結語
綜合上文,地理是一門人文性、工具性兼備的學科,將環境資源、社會經濟以及人口發展等多維度的內容整合、關聯到了一起,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學意義。基于此,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加以重視,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教學策略,從地理核心觀念、地理理性思維、地理必備品格、地理學習方法以及地理實踐能力等方面進行教學的優化與創新,為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發展提供有利的教學保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切實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戚爽、周珂開.基于地理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研學旅行方案設計[D].2020.
[2]胡純.基于地理核心素養的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設計[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0(2).
[3]于明洋.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地理核心素養培養探析[J].數碼世界,2020,No.173(03):190-191.
3675500338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