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莉
摘 ? 要:初中地理是培養學生理解、表達能力的基礎課程。依托教研活動構建初中地理有效是值得探索的研究話題。從分析教研活動的特征入手,分析了初中地理有效構建中教研活動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構建初中地理有效的三個落腳點———老師、學生、實踐。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研活動;有效
學校是教學和研討的主場,老師是教學和研討的主體,促進教學相長是教學和研討的直接目標。但是,在實際的教研活動過程中,不同學校的開展情況不同,教研活動的最終成效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同時,由于部分老師理解有偏差,教研活動成效并不十分理想。因此,本文嘗試從教研活動的角度入手,探究構建初中地理有效的途徑。
一、教研活動的特征分析
教研活動是基于學校的實際發展需求,根據學科教學內容,選用合適的課堂教學策略,開展相關教育教學工作。任何學科都可以開展教研活動,而初中地理教研活動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教研活動具有科學性。初中地理是一門培養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科,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質量,僅僅將目光著眼于新課標和課本是遠遠不足的,初中地理老師還應注重教研活動,因為只有使初中地理校本課本與學生的心理特征相適應,才能更好地實現相應的教育教學目標。二是教研活動具有靈活性。地理教研活動工作的開展一定始終以初中地理教學內容為基本依據,課本是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但其并非教學的全部,要想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識,提升學生的地理素養,還需進一步對地理課本進行拓展和延伸,從而進一步豐富地理教學內容,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三是校本課本具有時代性。結合當前教育教學發展現狀來看,素質教育將會是未來的教學重心,而要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就一定避免課堂模式的千篇一律,一定要研發具有學科特色、地方特征的校本課本,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初中地理有效的構建奠定良好基礎,展現教研活動的價值。
二、當前初中地理教研活動存在的缺陷
(一)老師參與教研活動的主體思想意識差,在教研活動工作開展期間,前期的教研工作基本上都由老師完成,只有老師積極投入,才能真正展現教研活動的價值和作用。但是,在當前的初中地理教研活動工作中,存在老師參與教研活動主體思想意識差的問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一方面是由于師資力量長期處于匱乏狀態,因此,老師的教學任務繁重,特別是在義務教育初中階段,地理老師往往需要兼顧多個班級的教育教學工作,甚至還要兼任班主任,老師的教學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因此,許多老師不想將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教研活動工作中。另一方面,部分學校的激勵機制不足完善,沒有將教研活動納入激勵范圍內,因此許多學校開展的教研活動活動往往有頭無尾,而這必定會影響老師參與教研活動的積極性。
(二)地理教研活動模式過于陳舊時代在不斷發展,然而現實工作中許多學校的教研活動模式還是傳統的“聽課—說課—評課”,這種教研活動活動雖然可以加強地理老師之間的交流和互動,為老師提供豐富的教學經驗,提升其教學能力,但是,這種教研形式過分關心某篇課文或是某節課的教學,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初中地理有效的構建。
(三)教研活動缺乏名師指導。教研活動是圍繞學校及學科教學活動展開的,不同老師由于教學思想、課堂教學策略及經驗等的不同,在教研活動方面會有不同的看法,而要統一老師對教學的認識,就需要名師為教研活動活動提供指導,糾正教研活動暫存的缺陷。但現實工作中的初中地理教研活動工作卻長期缺乏名師的指導,而老師由于教學任務重,與名師直接溝通的機會也極為有限。因此,教研活動處在表面熱鬧,但實效并不明顯。
三、基于教研活動的初中地理有效課堂構建途徑
(一)立足老師,提升老師教研活動能力如前文所述,老師是教研活動的主導者,教研活動活動應包含哪些內容,該從哪些方面入手,都需要老師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學情先行分析,制訂科學的教研工作計劃,并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中落實。因此,基于教研活動的初中地理高校課堂構建第一應關心老師。第一,學校要明確教研活動的績效和激勵機制,明確參與教研活動的老師的工作任務,加強老師參與相關工作的思想意識。教研活動是一項復雜且艱辛的工作,需要老師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找到合適的教研方法,可以有效調動老師參與教研活動的積極性,也可以為初中地理有效的構建提供堅實的保障。第二,為老師開展教研活動活動提供專業的指導和培訓。教研活動切忌盲目,在教研活動中,學校要與相關名師學者及時對接,邀請名師入校為老師提供專業指導,幫助老師明確自己在教研方面的短板,推進教研活動不斷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二)立足學生,保證教研內容科學合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因此教研活動還一定有學生立場,結合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需求,保證教研內容和形式的科學合理。第一,在具體的教研活動過程中,老師要了解學生的思想,學生到底要學、想學是什么,結合學生表現出來的學情,不斷調整并優化教學目標,深化教學成效,構建有效。第二,開展教研活動,老師還應明確學生如何學,學到何種程度,這樣在落實各項教研活動活動時,老師才能心里有數,然后對現有的教研活動目標和內容進行調整,進而打造有效。如為了對學生的學情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筆者在教研活動過程中嘗試打造“模擬課堂”,讓師生互換角色,在學生講課時結合學生的表現分析學生學習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時,老師應堅持發展性原則,以動態眼光持續關心學生的學習。
(三)著眼教學實踐,豐富教研活動模式。長期以來,“聽、說、評”是教研活動的重要方式,但單調的教研形式可能會導致老師的教研收獲停留在認識和經驗層面。因此,基于教研活動的初中地理有效構建一定落實在實踐中,豐富教研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將更多主體吸納到教研活動中,比如家長,老師可讓家長指出教研活動的缺陷,糾正教研活動的方向,這樣才能真正將教研活動的成果應用于有效的構建之中。
總之,地理教研活動是一項艱巨的工作,有效開展教研活動要充分考慮學校、學科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地理老師還要要不斷充實自我,積極參與教研活動,在探索中提升自我,提高教學效率。
3564500338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