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華玉
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內容,它是扎實學生語文功底和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手段,因此,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十分重視的教學內容。現如今,新課改對小學語文進行了重新定位,語用理念也被提出,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積極滲透語用理念,是廣大小學語文教師目前都應該重點關注的話題。
關鍵詞:語用;小學語文;情境導入;熟讀文字;讀寫結合
語用,即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語用視域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指的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強調教學和運用之間的協調,讓學生通過學習獲得更多的知識并提升能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注重語用教學,要基于語用理念來設計閱讀教學策略,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真正的發展與進步,并且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好扎實的語文基礎。下面,本文就從以下三方面,對語用視域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進行一番描述和探究。
一、進行閱讀教學情境導入,確保學生語用能力得到發展
小學階段學生年紀尚小,很多能力還處于形成與發展時期,這就決定了他們在閱讀文章時常常會造成理解上的困難,由于他們對文章的背景與人物等缺乏了解,導致他們的閱讀能力與語用能力的發展也受到限制。基于此,身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可以圍繞文本主題,進行良好的教學情境導入,使學生不會對文章內容進行曲解,在語言的把握上不失去基準,確保學生的語用能力得到良好發展。
例如,以《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為例,我并沒有直入主題帶領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學習,而是在導入環節,引導學生對小蝌蚪與鴨媽媽的對話進行了閱讀,讓學生對小蝌蚪的表達有了初步認識,然后,要求學生想象如果小蝌蚪遇到了金魚、螃蟹、烏龜時,他們對展開哪種對話呢?并讓學生對小蝌蚪的語氣進行模仿,與這些動物們展開對話,也可問學生,如果現在小蝌蚪遇到了螃蟹媽媽會說些什么?小螃蟹會說些什么?螃蟹媽媽又會對小蝌蚪們說些什么?等等,學生在對這些問題進行回答時,學習思維和語言組織能力都能得到極大的鍛煉和發展,語用能力也能隨之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引導學生熟讀文本文字,確保學生掌握語言運用策略
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只注重讓學生掌握文本中的生字生詞,對于文本的深層意蘊和內涵卻不注重挖掘,導致學生只認識了一些生字生詞,卻不能從文字中感受到作者的真切情感。基于此種情況,身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應該在閱讀教學中除了生字生詞,還應該注重引導學生熟悉文本文字,對作者運用的每一個文字的原因都有深刻的理解,進而在文字中,對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進行準確領悟,如此,學生才能對每一個文字的用途有真正的了解,進而對這些文字進行更好的應用。
例如,以《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文章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我就設計了品詞悟句環節,如,要求學生對“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這一句進行仔細閱讀,并比較一下“抽出新的枝條”和“長出嫩綠的葉子”的不同,然后,說說從“抽出”這個詞里讀出了什么。又如,要求學生閱讀“小鹿在溪邊散步,它們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側著腦袋,欣賞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這一句,想象小鹿的可愛,同時,想象一下小鹿還會在溪邊干什么,也可要求學生對“有的……有的……”這一句式進行練說。這樣,通過引導學生熟讀文本文字,實現了學生的高效閱讀,同時也幫助學生掌握了語言運用策略。
三、實現閱讀寫作有效結合,確保學生語用能力得到提高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除了幫助學生對文章中的字詞句進行理解之外,還應該幫助學生對語言的妙用技巧進行總結,從而使學生的閱讀更加有效,并隨之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完成閱讀教學任務后,還應引導學生將閱讀過程中學到的知識轉化到筆頭上,將自己通過閱讀得到的思想以寫作的形式表達出來,實現閱讀與寫作的有效結合,確保學生的語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例如,以《秋天的雨》這篇課文為例,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對這篇課文每一段開頭的句子進行閱讀,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秋天的雨,藏著非常好聞的氣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訴大家,冬天快要來了;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這些句子是每個段落的首句,通過閱讀首句,我們能明確了解每一個段落的主要意思。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一寫作技巧進行把握,從而靈活運用到自己的寫作當中,這樣能讓讀者從整體上感知習作的內容與結構,也能使學生的寫作水平上升到更高的層次。
總而言之,語文學科是一門兼具人文性質和工具性質的學科。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不應該僅僅將教學目標固定在提升學生閱讀能力上,還應該使學生具備使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即,注重語用教學,將語用理念合理滲透到閱讀教學中,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時,語言能力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
本文為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用”教學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編號: 18PTYB134 。
3508500338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