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貞
摘 要:隨著小學課本內容的不斷改進,許多教師都開始關注學困生。如何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困生對于知識的吸收,是現在教師們鉆研的難題。特分析存在“學困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并重點關注學困生,提出該如何對“學困生”進行改造教育,可為今后的教育從業者提供一些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09-014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9.073
在新改革教育背景下,對小學知識的結構有一定的調整,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但在實際教學中,學生之間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就會有學困生的存在。在教學中,學困生的存在是普遍的現象,但教師更應注重學困生的學習狀態,否則久而久之,學困生會出現厭學的情況,故重點探究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一、學困生的概念
“學困生”往往身體和智力發育正常,但在學習方面基礎薄弱,與其他同學有很大差距,上課不認真聽講,注意力不專注,學習效率低的現象普遍存在。評判一個學生是否是學困生,一是看成績,二是看平時表現,那些平時表現努力、成績卻總是在中下游水平徘徊的學生,基本可以定性為學困生。小學數學是為高年級深奧的數學知識鋪龍骨,如果小學數學沒有掌握好,升入高年級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將更加艱難。教師應該多將目光放在學困生中,經常給學生們加油鼓氣,多溝通交流,旨在打通學困生的學習瓶頸,幫助學生拾起信心,重燃對數學的熱情。
二、學困生突破的重要意義
數學這門課講究知識“一環扣一環”。學生沒有將教師教授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知識,而教師沒有及時察覺和加以干預的話,疑團就會越滾越多,斷裂的知識鏈再也接不上了。所以教師在上課時應該注意學困生的反應,課后及時找學困生談話,傾聽他們的困惑,甚至可以針對他們的學習情況設計專門的學習方案,這樣才能夠有益于對學困生進行改造突破。
三、學困生產生的原因
(一)自身理解能力偏弱
有些學生在小學階段就已經顯示出明顯的偏科傾向,而數學占據了小學期末試卷飄紅的50%以上,不少學生都對數學知識感到頭疼,想認真學習,但是由于之前的知識沒有完全吸收,知識鏈斷層,想要跟上大部隊進度,難上加難。
(二)教師上課方式生硬
很多教師從名校畢業后有著豐富的教學思路和方案,但是缺乏實際教學經驗,在上課時夸夸其談,卻鮮少關注臺下學生能否跟得上自身的教學節奏,一味地趕進度,上課時語言也是生硬晦澀,學生自然沒有耐心和興趣聽講。當學生多次聽不懂課程內容時,就會對課程產生抵觸情緒,這種不良反應開始惡性循環,最后學生上課不聽課,下課不復習,時間一長,自然就跟不上大部隊的進度,成了所謂的“學困生”。
四、針對小學數學學困生改造的建議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切的開始,學生倘若秉承著消極的學習態度,那已經可以預見學生今后的學習成績。教師在面對這些學生,不能僅僅是口頭責罵和體罰,而應該心平氣和地找到學生溝通,弄清楚學生上課沒有心思聽課的原因,是學生走神還是教師的教學方式出了差錯,這樣才能讓學生信任教師、相信教師,對于后續教師幫助學生脫離學困生行列打下良好的基石。對于學生來說,小學數學是以前從未接觸的知識,而且數學知識大多具有抽象性,在小學高年級學習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時,就難倒了一片學生,為什么圓柱體表面積計算公式是這樣,圓形的面積和周長又是那樣,還有扇形和圓錐體等體積、表面積的計算公式,面對抽象的圖形知識,一些學生從中找到了規律,圓柱體的表面積等于側面的長方形和上下兩個圓形的面積總和;圓錐體表面積等于側面扇形和底下圓形的面積總和。而另一批學生沒有參悟這層規律,只得選擇死記硬背,應付考試。
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大體能力有一個大概的估計,在教授較難知識點時,應該盡量用簡單的話語描述出來,不能讓學生望而卻步,在上課時盡量讓每個同學都參與到課堂互動中,讓學生對數學這門課程感興趣。
(二)教師要了解學困生學習進度,幫助其解決困難
縮減學困生群體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的,教師在教書育人的時候也應該擔任心理輔導者的角色,融入學生中來,轉變學困生因為成績而變得自卑敏感的內心,鼓勵學困生,幫助學生重新燃起對數學學習的勇氣。舉個例子,就拿湖南省一所公辦小學來說,里面有一位快退休的數學教師,當他所教授的班級內出現了有學生成績落后,上課走神的情況,他第一時間找到了那名學生,詢問原因,在得知因為最近的課程難度上升,跟上大部隊有些吃力后,教師改變了自己的教案,在第二天上課時采取了更加簡單易懂的方式教學,不僅如此,他還在放學后帶著學生分析試卷和課后習題中的錯誤,帶著學生啃知識。這樣,這名學生的成績自然有了起色,上課也更加積極了。
(三)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進
小學數學雖然難度不是太大,但是對于剛剛接觸數學學習的小學生們,仍然是一門無趣且復雜的學科。據統計,小學階段偏科率約為25%,而絕大部分都是偏向語文、英語等學科,數學則是最常見的弱項。教師在教授時要有一定的思想準備,要學會轉變思維,活躍課堂氣氛,防止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在教授加減乘除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舉行班內趣味游戲,讓學生聽到教師報出的加減乘除,算出結果然后報數,每個數都是剛剛教師報出的結果數。不僅如此,在教授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時,可以讓學生做手工,先做出幾個平面圖形,測量出其周長和面積,再拼接成立體圖形,這時教師可以啟發學生試著計算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帶著學生發現立體圖形表面積計算的規律,就是幾個平面圖形面積的總和。這樣,學生不僅提高了學習熱情,又從中習得了知識,得到了知識鞏固。
(四)提高教師團隊的專業能力
教師的專業能力影響著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學習的進度。教師不僅僅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任,還是小學生啟蒙導師,是學生們的引路人和精神標桿。一個教學能力優異但脾氣暴躁易怒、有不良習性的教師,甚至還比不上一個教學能力平庸但為人和善、善于交際溝通的教師。在小學階段,教師更多擔任著人生導師這樣的角色,引導學生,守護學生們的心智發展,培養優秀的作息規律,為以后學習更高難度的知識打基礎。最近有一個鮮活的例子,某小學教師在課堂內夾帶私貨,教學生應援明星,這是錯誤的行為。教師最重要的是保證自己的立場是公正的,在教書育人時,不能帶有個人情緒,而這位教師的做法無疑背離了教育的初衷。除此以外,教師還應該積極觀察班級內那些“學困生”,要避免學生對數學形成固化思維,懼怕恐懼等不良情緒,這會對后續數學的學習產生惡劣的影響。
(五)增強教師與家長的合作
許多小學生來說,數學是一道坎,跨過這道坎,可以給學生們帶來巨大的成就感,這也是教師需要做的,帶領學生,攻破一道道“坎”,讓學生有成就感,覺得數學并不可怕,數學難題是可以戰勝的,數學知識是可以不需要死記硬背的,對于學困生的改造就完成了一半,剩下的,就需要學生自己肯吃苦鉆研,不僅僅專注于課堂40分鐘,在家中也需要對知識進行鞏固和預習,才能夠吃透知識,真正地掌握知識。而家長和教師在這之中就扮演著鼓勵者和引導者的角色。教師在學校教授知識,用淺顯易懂的話語,盡可能讓學生多吸收一些數學知識,學生將這些知識帶回去,在課后習題中進行運用。而在此期間,對于學生感到困惑的知識點,在學生完成鞏固和預習后,家長應該鼓勵和表揚學生,讓學生充滿信心,第二天信心滿滿地去學校,接受新的知識。如此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學生身心愉悅,就可以保持一個較好的精神狀態,來接受新的知識。
在這種良性循環圈中,家長們往往低估了自身在幼小孩子心中的影響力,由于學生的心智還未發育成熟,他們本能地會對養育的父母產生依賴心理,此時父母的夸獎會讓學生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加倍,使他學習的熱情空前高漲。反之,學生受到的是責備和謾罵,對他來說,是一次沉重的打擊,足以摧毀一個孩子的信仰。所以說,一句夸獎勝過十次嚴打。
(六)整治學校學習風氣
古時就有“孟母三遷”,由此可知道環境可以有效地影響甚至改變一個孩子的一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放在教育領域同樣適用。小學生們的心智都未成熟,情緒容易被大環境帶偏,在班級內,一個學生出現煩躁和對數學的懼怕情緒,不出一周,一個班上都會彌漫著這種消極的學習氛圍,這無疑是對學習不利的。教師在面對這種情況時,首先要做的是讓學生放下畏難情緒,改變教學方式,盡量用學生能夠聽懂的方式教學,在穩定班級內的消極情緒后,需要特別關注那些被畏難情緒影響過度的學生,盡早找他們談話溝通,弄懂他們在數學學習上遇到的困難,點對點地解決,鼓勵他們,讓他們重拾信心面對數學,提起他們的學習熱情,這才是正確的應對方式。
五、結語
通過以上論述,可以知道學困生的改造工作是比較艱難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是教師不能因此懈怠,而是要時刻關注這些學生的情況,多跟他們溝通,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潛力,推動他們去探索數學世界。教師應該秉承著不能讓任何一個學生掉隊的理念,不僅要從思想入手,還需要提升自身的硬件實力,轉變教學方式,用學生更能接受和理解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同時,教師還需要經常聯絡家長們,共同督促學生,鼓勵學生,讓學生感受到學校的親切、教師的和藹、家長的鼓勵,讓學生有勇氣邁出舒適區,探索未知的世界。另外在年末寫評語的時候,教師要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鼓勵話語。這樣才能全方位地清除“學困生”,提高班內平均分。
參考文獻:
[1]魏域欣,康健麗.培養興趣,加強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4).
[2]張娟.談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J].甘肅教育,2020(6).
[3]黃文模.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J].西部素質教育,2020(3).
[4]謝漢軍.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對策[J].甘肅教育,2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