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荔莉
摘要:在大學基礎英語教學中,一方面應強調教師需不斷地研究創新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但是由于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在要求老師根據學情不斷地研究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融入課堂學習的同時,另一方面也應要求學生以正確的學習意識理念作為基礎,主動參與融入學習。
關鍵詞: 英語學習;意識理念;自主學習
縱觀近些年,很多老師對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學不斷地進行教與學方面的研究。他們大膽的就英語教學方法及手段進行了大量的創新和改革。從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到翻轉課堂教學,慕課教學等,這些都是強調教學改革和創新的成果。但是,在實踐教學中,可以發現學科的存在不是單一的,而是相輔相成的。同樣的,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也是相生相繞,缺一不可的。因此教者不能在強調教學方式的過程中忽略了學生“學”的重要性。
1.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眾所周知,英語學習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積累,不停地練習。而在高職院校里,由于學生生源的多樣化,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通常體現為25%左右的學生英語學習基礎較好,55%左右的學生雖學過英語,但基礎較差,屬于斷層式學習,還有25%的學生英語就沒怎么學習過。另外,由于高職的英語一周2到4個課時的安排,幾乎是老師講什么,學生就接收什么,他們幾乎不會在課余時間主動的去利用網絡資源,圖書館資源進行學習。基于此,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如不愿意背誦,積累英語詞匯;不愿意進行預習和復習的;不愿意開口講英語。諸如此類原因,致使學生學習意識被動,欠缺求知積極性。
2. 自主學習意識樹立的重要性
高職英語學習除了要完成課程達標外,學生們更多的是需要通過英語等級考試。如果只是依靠課堂時間的學習,學習效果顯然不會是最佳的。只有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英語課堂教學才會高效的進行。
曾經政治課上的學習告訴我們:內因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即一事物與他事物之間是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外因對事物的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但外因的作用無論多大,也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那么,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實際上就好比“內因”和“外因”。教師的教是客體,是外部因素;學生的學是主體,是內部因素。在課堂上,教師主要起引導作用,教給學生重點難點以及學習方法;而學生吸收多少,能否吸收,主要在于學生是否有意愿去接受。在高職院校里,大學英語作為基礎學科,在一開始可能就會被很多學生因為聽不懂,因為沒有學過,因為認為英語不重要,因為自認為沒必要學而排斥學習,甚至是放棄學習英語。試問沒有了內因,外因要如何起作用?
唯物辯證法認為,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的兩種狀態,一切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首先從量變開始的,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當事物的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又必然會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事物不斷地經過量變質變這兩種狀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永不停息地向前發展。因此,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我們也要重視量的積累,從而達到質的飛躍。學習英語,我們學音標,單詞,句法,語法等等都是在積累基礎。僅僅利用課堂時間的學習,量變達到質變的時間是相當漫長的。但是學生如能樹立自主學習意識,主動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量的積累,學習的質變效果會更佳。
當今世界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的更新越發快速。網絡查詢的調研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絕大多數的家長贊同孩子在5歲以前開始學習英語,英語學習愈發呈現低齡化趨勢。學生應該意識到英語學習逐漸在趨于常態化,逐漸在成為一種基礎知識儲備。正確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積極促進作用,只有學生們真正意識到“的確需要”學習英語,才會激發出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從而培養自主學習習慣,最終達到高效學習效果。
3.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策略
教師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引導,討論的方式,首先讓學生們了解英語當下的發展趨勢。然后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英語理論知識外,可以更多的讓學生們從文化差異的角度來了解,讓學生意識到交際絕不只是掌握語言形式。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文化的差異性,習俗的差異性不斷的相互滲透,引導學生意識到英語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以及英語在自身發展過程中的影響,從而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產生一種對英語學習的需求感,這種需求感會起到積極地促進作用,幫助培養出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充分的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幫學生創造較真實的情景,鼓勵學生在模擬場景中真正的把語言當作交際工具來運用。教師也需正真地從“教”的主體轉化為學生“學”為主體,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通過討論,視頻,情景模擬等多種方式,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激發出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逐漸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另外,意識形態的養成也可以是習慣養成的產物。在學習初期,教師可以交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課前預習,要求學生提前進行新單詞的認知及記憶,對新課文的預讀,對不懂的知識進行標注。課中,要求學生記好課堂知識筆記。課后復習,要求學生自行梳理課堂知識,背誦經典段落,對話等達到鞏固的作用。同時也可以給學生介紹些經典英語歌曲,影視作品,英語學習軟件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豐富詞匯量,強化語感。把這種學習方式長期堅持,逐漸的就養成了某種固定的學習習慣性意識。
總之,英語學習僅靠教師的“教”,效果是有限的。只有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到迫切的需求,養成了自主學習意識,主動去學習,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切實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需求,也是為學生以后進行更高一級學習和進入社會后繼續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淺談自主學習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彭俊?中國論文網
[2]淺談新課改下英語課堂教學新方法----自主、合作學習?王寧?《新課程改革與實踐》 2009年第4卷第6期上
[3]基礎英語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李銀波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8)
[4]淺談在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楊寧 《英語教學》2009(2)
(重慶信息技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