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冬梅
摘 要:基于信息技術進行網絡授課模式與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方式,能夠更全面地滿足新時代教育教學的需求,同時也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對于新時期實現教學改革及教學質量改善等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在疫情后的復學階段,線上教學模式發揮出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文章以疫情后的復學背景為基礎,以小學語文教育的線上線下教育為研究對象,對基于各種網絡平臺的線上教學方式與傳統線下教學模式的混合運用方式進行研究,分析混合教學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必要性、要點及運用方式等內容,為新時期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提供參考。
關鍵詞:復學背景;小學語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方式
隨著疫情緩解,各地學校逐漸復學,但線上教育還需要與傳統線下教育模式相結合,實現雙方優勢整合,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改革,全面優化和提升教學水平。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方式的運用可為學生提供重復觀看教學視頻的機會,能夠降低時間空間的限制,將其運用于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與傳統課堂教學相融合,能夠有效彌補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不足,優化小學語文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語文學習效果。
一、對復學前線上教學中的不足之處的反思
疫情前的線上教學隨著國內疫情的平穩逐漸落下帷幕,線上教學作為當下不得已的教學手段,雖有效緩解了當時的教學難題。但在復學時期,經過對兩個多月的線上教學的反思不難發現,這次大規模的線上教學可能對小學語文教育產生倒逼的影響,它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其本質上是疫情下為保障語文教學開展而選擇的一種不得已的應對手段。因此,復學前的線上教學具有很多不足。在復學背景下,如何保障兩個多月的線上教學的效果,是需要考慮并解決的問題。通過對復學前線上教學中的問題進行反思,總結出線上線下有效銜接與混合的教學經驗,才能夠保障此前線上教學的價值,才能為未來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提供經驗。
在復學前的線上教學階段,得益于互聯網技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點對點互動,學習資料和作業的雙向傳遞,課堂參與和課堂檢測的分析教學功能得到了充分體現,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停課不停學的要求。但是,因全面性線上教學經驗的不足等因素的影響,復學前的線上教學依然存在多方面的問題。從教師教學方面而言,學生學習效率不高、教師對學生學習狀態的監督管理無法有效實現;從學生管理方面而言,因教師監督效果差,學生利用教學平臺打游戲、聊天等開小差的行為增多,無法保障學習效果。
針對上述線上教學中的多種問題,如何發展多種形式的線上教學形態,如何把線上直播課堂、錄播課堂與線下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進行融合運用,如何針對線上線下混合模式完成對教學平臺和教學形態的優化,是復學背景下語文教師需要認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課題。
二、復學背景下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一)能夠優化線上教學效果,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發展與運用奠定基礎
傳統線下教學模式具有互動更有效、教師的指導與監督作用更突出等優點,但同樣具有枯燥、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較大等缺陷,有利于教師約束小學生學習行為。復學前的線上教學模式則具有方便快捷、受時空限制小、新穎有趣等優點,但也具有小組探究教學法等教學方法運用效果不佳、教師監督與指導優勢無法有效發揮等不足。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運用,實現了兩種教學模式的優勢整合,既能夠保障小學語文中的互動需求、保障教師的指導與監督作用發揮,又能夠有效降低時空因素對教學活動開展的限制,同時還能有效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符合小學生的心理需求。此外,研究復學背景下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對語文教學中優化未來對混合教學模式的運用效果具有重要意義,是確保未來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線上線下教學符合以生為本、教學形態優化的要求的必要前提。
(二)是滿足國家教育要求及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要求的必要手段
在信息互聯網時代中,加強對教育領域的信息化建設是現階段我國教育發展的根本方向,也是國家對教育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在很多文件中,國家教育部就我國目前教育中數字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信息化教學環境建設、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等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說明,并對各階段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階段中的教育信息化建設提出了要求,加強慕課等線上教學模式的運用就是眾多要求中的重要部分。此外,我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對小學語文的教學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給予學生個體差異及多樣化學習需求更多的關注,同時加強對現代科技技術的應用,拓展數字化教學資源。由此可見,小學語文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部分,在教學中與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融合是國家教育政策的重要內容,也是改善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實現傳統語文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手段。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是落實國家教育新要求及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要求的重要途徑。
三、復學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銜接與推進
疫情下教師開展線上教學是臨危受命,線上教學屬不得已之舉,因此小學語文教學在兩個多月的線上教學中并未取得更有效的教學成效,同時暴露出很多問題,也為復學后教師的課堂教學與線上教學的銜接、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推進帶來了挑戰。要優化線上教學的效果,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發展與運用奠定基礎,滿足國家教育要求及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要求等多種目標,需加強對復學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銜接與推進措施的分析。
(一)復學返校后線上線下教學工作的銜接措施
1.深入研習課標,明確教學方向。根據相關部門制定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語文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的規定,認真研習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標,確定線上線下教學銜接的基本方向,實現線上線下教學的精準銜接。銜接的目的在于鞏固復習復學前線上教學中的知識,并拓展學生學習能力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奠定基礎。以詩歌教學為例,在線上教學中學生已經掌握了相關詩歌的基礎知識,在復學后的線下課堂中教師可通過開展與所學詩歌有關的詩歌朗誦等活動幫助學生鞏固線上教學所學知識,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詩歌的學習興趣,實現線上線下教學的銜接。
2.整合知識,分解學段教學目標及教學任務。在線上教學階段,教師已經按照課程要求完成了某一學段的教學任務,在復學后的線下教學中,教師需要認真研究線上教學學段中的知識點與能力培養要求,尋找線上與線下教學間的銜接點,進一步明確該學段的教學目標及教學任務,反思線上教學階段中教學目標及教學任務的完成度。以此為契機推進線上線下教學的銜接,完成對復學前線上教學階段中存在問題的彌補。例如在對課文的教學中,線上教學階段可能在課后研討與聯系環節中有所欠缺,在線下課堂教學中,教師就應在此基礎上進行補充教學,做好線上線下的銜接工作,保障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有效性。
(二)復學返校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推進措施
1.結合線下教學優化線上教學效果,有效推進混合教學模式。從兩個多月的線上教學可以看出,線上教學中能夠完成對記憶、理解、簡單操練等學習內容的學習,但在實驗、實踐、合作類的學習活動的開展上表現出明顯的局限性,學生獨立進行實驗、實踐,缺乏引導和監督。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在復學后可通過實施翻轉課堂完成對線上線下混合學習模式的優化。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背誦、作業等由學生在家庭中自主完成;課堂時間主要用于師生、生生的討論、交流和合作,對自主學習進行檢驗的同時,結合實踐活動、合作學習,優化學習效果。在翻轉課堂實施中,讓學生利用線上教學完成對相關數字教學資源的學習,為線下鞏固學習節省時間的同時奠定基礎。因此,復學返校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推進應繼續發揮和利用線上教學優勢,整合線下課堂教學,為學生提供適合的網上學習資源和居家學習支架,實現對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有效推進。
2.確定線上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取長補短、相輔相成、統籌發展是語文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疫情期間,線上教學效果沒有達到預期,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學校對線上教學缺乏及時有效的監管和評價。因此,要保障混合教學模式的推進效果,需要確定教學質量管理體系,加強對線上教學質量的監管和評價。管理體系的建立應包含四個方面,即線上課程的質量評價、線上應用評價、效果評價、教師工作評價。線上教學對象側重學生個體和同質化小群體,投放線上課程要做到對象精準、內容精準、時間精準和方式精準,最大限度地做到小學語文在線上教學中的個性化、差異化教學。在線下課堂教學中,應要求學生對線上學習中的收獲和感受、課程的內容、容量和難度以及教師的風格、語言和演示效果等進行全面評價。以此為基礎,做好統計分析,完成對線上教學的監督與改進。此外,學校需要將線上教學工作納入教師考核中,制訂完善的考核機制,進一步促進教師線上教學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疫情的影響下,為了滿足教育需求,線上教學模式逐漸得到了運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線上教學模式在疫情防控階段發揮了重要作用,既是時下不得已之舉,也是時代發展中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與傳統課堂教學相結合形成的混合教學模式是滿足新時期國家對教育改革的要求及教學改革的要求,是有效培養學生語文能力及綜合素養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應加以重視。
參考文獻:
[1]蘇敏,董小玉.復學背景下小學語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探索[J].語文建設,2020(10).
[2]陸東芳,謝煥景,史云曼等.基于云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8(12).
[3]胡雪梅,龔孟偉.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閱讀教學中的實施[J].文學教育(上),2019(9).
[4]竇青嵩.互聯網+時代 線上線下混合教育教學改革研究[J].中華少年,2017(28).
[5]楊陽.混合式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銀川市X小學為例[D].寧夏大學,2018.
[6]張曉宇.基于微信的混合式學習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