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中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學校和家長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小學作為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對以后的學習之路有重要的影響,成為學校和家長的重點關心階段。這也導致小學生的學習壓力不斷加大,特別是數學學習。由于數學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異常重要,備受學校和家長的關注。現在的小學數學題越來越難,這就導致傳統的教學方法越來越不能滿足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變得異常重要。文章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獨立思考;思維習慣
自從新課改推行以來,許多教師都已經慢慢意識到傳統的教學方法越來越不能適應當前的教學工作,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而不是簡單地教授知識。在數學教學方面也意識到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舉一反三能力,以此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但是,由于數學本身是一門相對來說比較抽象、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對于大多數小學生來說存在一定的難度,而且由于上課時間有限,教師也不可能花費大量的時間對數學知識進行講解,這就需要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能夠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在不依賴教師的情況下獨自思考并找到答案,這樣做也能慢慢地提高學生的獨立性,不論是對數學知識的學習,還是對其他課程的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
一、小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習慣的原因
(一)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
在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充當的是課堂的講授者,學生只是聆聽者,長期受這種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會逐漸養成教師講什么自己就學什么的思維習慣,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從來不去思考為什么會是這樣的結果。為了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學生也總是側重于學習教師提出的一些所謂的重點知識,從來不想自己對哪一方面的知識還不夠了解,或是有什么新的解題思路。除此之外,許多數學教師總是一味地講課,不給學生思考和發言的機會,一些教師甚至礙于面子,在遇到學生提出質疑時呵斥學生,久而久之導致學生不再愿意獨立思考[1]。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極為不利,因為學習數學最重要的是思考,缺乏思考的學習是難以真正掌握數學精髓的,也會讓許多學生漸漸地失去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只將它當作應付考試的工具。
(二)學校和家長教育觀念的影響
大多數學校認為自己最大的任務是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借以體現學校的辦學水平。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學校對于學生的要求便只著重體現在學習成績上,而不是放在學生的綜合素質上,更不要談什么對學生獨立思考習慣的培養。然而,小學生正處于一個身心還不完善,各種行為習慣、思維方式都還沒有養成的階段,對事物還缺乏自己獨立的思考。在這種情況之下,教師的引導和教育顯得格外重要。如果對小學生的教育只是單純地放在學習成績之上,對他們未來的成長和學習將不會有太大的幫助。家長方面,因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家長都對孩子的期望放在能否考上一所重點學校上,所以潛意識中只看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并總是告誡自己的孩子要認真聽講,不要想其他的事情,無形之中就讓學生養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2]。這些都慢慢地導致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習慣。
二、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習慣的重要性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通常不是課堂學習的主角,只是被動地接收知識的觀眾,教師在課堂上也只是照本宣科地對課本知識進行復述,這個過程往往是單調和枯燥的。而且大多數教師認為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太弱,所以不給他們獨立思考和討論的時間,這就使學生們根本就沒能真正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學生的思維能力也難以得到有效鍛煉,學生能夠獲得的只能是書本上教師教授的那些知識,學習能力根本得不到有效地提高。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教育質量的要求變得越來越高,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現在的教育目標,這也迫使教育工作者們逐漸對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進,旨在利用課堂教學不斷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思考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為今后更高年級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在課堂上與學生之間有更多的互動,通過一些有趣的活動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讓原本低效率的課堂變得更加高效。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并不是說不需要教師講課,而讓他們自學,讓學生能夠在教師不在身邊的時候自己開展學習活動,對一些不懂的問題主動地進行思考和解決,這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生的人生道路上也會有很大的幫助。那么為什么要在小學階段注重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呢?我們知道,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一生中快速成長的階段,各方面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都還沒有定型,因此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在這一階段加強對學生獨立思考習慣的培養相較于其他年齡段來說會更有效果。
通常來說,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是學生人生當中數學學習的基礎,同時也是最為貼近生活的知識,通過一些簡單的運算法則,學生可以輕松地面對生活中的絕大多數場景。然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自身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被極大地束縛住,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只是死板地教授書本上的知識,沒有讓學生學會聯系生活實際,這就導致學生在學完這些知識后,只會做題不會在生活中靈活地應用,這樣的學習是難以適應現代化教學的[3]。如今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注重的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不僅僅要學會書本上的知識,更應該懂得如何在生活中加以運用。因此,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習慣顯得格外重要。
三、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習慣的具體措施
(一)轉變教育觀念
傳統的教育觀念是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重,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要想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思考習慣,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其中最為重要的是轉變學校的教育觀念。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落后的教學觀念,在講課過程中更多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始終做到以學生為中心,而不是以自己為中心,要讓學生由以往被動地學習轉變為主動地學習。同時,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多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自己講得不好的地方加以指正。另外,家長也應該改變教育觀念,不能只看重孩子的考試成績,而要注重培養的孩子綜合素質,課后應該給他們留出更多的時間自己學習,而不是單純地將孩子送去各種輔導機構。只有通過學校、教師、家長的共同努力,才能讓學生獲得更加健康和良好的學習成長環境。
(二)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課堂學習氛圍如同課堂教學的土壤,只有土壤肥沃,種子才能夠茁壯成長。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想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需要做到以下幾點:其一,教師要和學生保持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不應該只將他們當作自己的學生,更應該將學生當作自己的朋友,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與教師保持一種親密的關系,有什么不懂的問題才會積極地向教師請教。其二,教師要和學生坦誠相待、教學相長,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生看作是與自己地位平等的人,互相學習。其三,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并多給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活躍度。
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多學習一些較為有趣的教學方法,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他們聽課的注意力。通過這些方式,不僅可以增進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還能夠極大地激發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三)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很少會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通常都是一節課自己全部講完,這就導致許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走神,逐步失去獨立思考的意識。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給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思考,并提出相應的問題,這段思考的時間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點。同時,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逐漸讓學生養成主動思考的習慣。因為知道教師也許會提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會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四)分組學習開展教學活動
在各種教學方法中,有一種方法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分組合作學習。這種教學方式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利用的時間,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并充分地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4]。在分組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做到平均分配,盡量將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與較差的學生安排在一起,這樣才能夠起到互相幫助的作用。分組后,教師也可以建立一定的積分獎勵機制,對成績優秀或者表現較好的小組進行獎勵,這樣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學習在學生整個學習生涯中處于極為重要的位置,特別是數學的學習更是以后各個階段數學學習的基礎,打好這個基礎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但是,這其中最重要的不是每一個單獨的知識點,而是數學學習的思路和方法,這也是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地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學生當作課堂的主人,努力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以及學習興趣。教師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任何時候都要把培養學生的主動思考習慣放在教學的第一位,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黃偉鋒.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的培養[J].電子樂園,2018(2):186.
[2]謝衛華.淺談如何培養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J].中華少年,2019(5):31.
[3]許強.小學數學課堂如何提升學生的思維習慣[J].幸福生活指南,2019(10):1.
[4]韋學梅.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良好的思考習慣[J].數學大世界,201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