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
摘 ?要:傳統文化美育校本課程是佛山市東平小學基于區域優秀傳統文化、學校特色發展方向、教師特長三個維度開發的,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的德育品質。以本土傳統文化美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為支撐點,創新開展學校德育工作,讓學生繼承和挖掘本土傳統文化,推動學校的美育和德育教育改革,開展學校德育特色活動。
關鍵詞:德育滲透;美育課程;校本特色;傳統文化
在學校“大教無痕,小學有成”辦學理念的引導下,東平小學美術教研組以“以美引善,以美育德”為美術教學的指導思想。美術教研組承擔了國家級課題和校本教材的開發與編寫。陶藝校本課程是第二批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項目;國畫和書法校本課程是佛山市書畫教育重點學校項目;廣繡校本課程是佛山市的傳統文化藝術特色項目,此項目有2個省級工作室,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規劃小課題3個。
一、六年級,六特色
美術教研組以有效的美術教學為工作重點,深化美術學科的教學改革,提高美術教育教學質量,讓每名學生都可以感受不同的美術知識,體驗不同的美育課程,滲透不同的德育教育。除了常規美術課程教學之外,還在各個年級開設美術特色課程。例如,一年級剪紙童年,二年級陶藝童年,三年級水墨童年,四年級書法童年,五年級廣繡童年,六年級版畫童年。學校特色課程做到有計劃、有實施、有反思、有總結,注重德育教育的滲透,充分發揮藝術民主和教育民主,凸顯美術教師的專業優勢,讓學生感受不一樣的美術生活。
二、走出去,請進來
本土傳統文化美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認可和喜愛。學生喜歡上這樣的美育課程,自己設計的特色作品與同學相互交流;家長爭做義工,一邊學習,一邊教孩子。傳承本土傳統文化這一舉措,也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各媒體、各活動的主辦方都興致勃勃地參與到本土傳統文化學習的宣傳中來,在周邊地區引起了一股學本土傳統文化熱潮。學生多次被邀請去參加展演活動。國外來順德區交流的校長、教師和留學生多次進入我們的特色課堂,參加我們的特色活動。讓美育教育與德育教育相互滲透,讓學生在美育學習中感受德育教育。
三、我的特色,我來演繹
1. 特色大講壇
為了讓學生體驗多姿多彩的文明大課堂形式,讓他們學會欣賞、鑒賞特色項目作品的美,了解各項本土傳統文化的社會價值和社會意義,每位特色項目負責教師每學年要在本年級開一次特色大講壇。大講壇讓全年級的學生一起發現美、認識美、感受美。
2. 課堂要質量
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美術教育的關鍵。為此,教師針對小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摸索出一套適合學生發展規律的美術教學方法。
首先,教師要認真備好每節美術課。以小組集體備課、同課異構等形式進行教學準備。教師要備教材內容、備教學方法、備學生實際情況,對整節課強調重點突出、深入淺出、德育滲透和德育教育的意義,初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其次,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階段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根據教材內容開展游戲,融于教學中,讓學生在“玩”中學習美術知識,啟發學生思維,豐富想象力,開拓藝術視野。
四、特色活動,精彩紛呈
讓學生走出課堂,在有趣、愉快的特色活動中學習美術知識。美術教研組結合學校德育工作,每學期都會開展具有趣味性的美術文明體驗活動。例如,每學期挑選一個年級開展“校園涂鴉”活動。在書法特色年級開展“現場書法揮毫”活動;在水墨特色年級開展“水墨畫校園行”寫生活動;在陶藝特色年級以“陶樂童年·我行我塑”為活動主題,開展現場陶藝創作大賽。
五、比賽中,我能行
在美育教學中,教師注重在面向全體學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上,采取多種措施,加強師生理論學習修養,緊扣德育教育,積極鼓勵、指導師生參賽。在各種比賽中,教師美術作品、美術論文多次在國家級、省級、市級、區級的比賽中獲得一、二、三等獎;學生的美術作品、特色作品也在省級、市級、區級獲得獎項。
六、文明體驗課堂——美術嘉年華
美術教研組在學校文明體驗課堂的推動下,以學生發展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美術期末考核顛覆傳統的一幅作品定學生一學期美術成績的模式,學生在開放、趣味的形式下,輕松、開心地把美術“玩”出來,并且是小組合作一起“玩”。活動時,學生以游戲闖關的形式“游玩”每一項考核內容,以“游玩”所有活動后的成績為最后成績。
今后我們將繼續以“以美引善,以美育德”為美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通過規范的教學活動和豐富的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培養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促使他們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全面發展,營造出濃厚的文化藝術氛圍。
參考文獻:
[1]王樹村. 廣東民間美術[M]. 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1996.
[2]吳剛平. 校本課程開發[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