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秋 白月姝
摘 ?要:《遼寧教育現代化2035》是遼寧省首次以教育現代化為主題印發的戰略文件,它勾畫出了信息時代教育發展的藍圖。文章通過深入分析未來教育的方式、方法和發展趨勢,探討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際應用,以期創新教學方式,為高中地理教學指明方向。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地理;應用策略
隨著信息革命的不斷推進,信息技術逐漸成為教師高效授課、學生科學學習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將學習內容化繁為簡、化靜為動,不僅便于教師在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拓展學生的探究空間。通過信息技術,將枯燥乏味的知識點轉化為生動形象、有趣實用的探究內容,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的能力。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應用信息技術高效開展高中地理教學。
一、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意義
應用信息技術不僅可以幫助教師優質、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還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清楚、明晰地將地理知識展示給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學生直觀了解知識點,更好地認識、解決地理問題,讓學生能夠活學活用,同時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參與度,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另外,教師正確地應用信息技術可以在無需實地考察的情況下讓學生參與到真實的互動中,幫助學生形成實踐創新能力。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自然、人類、環境三者之間和諧發展。
二、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的具體策略
1. 利用信息技術創設鮮活、逼真的情境
岡察洛夫說過,將觀察和經驗和諧地應用到生活上就是智慧。由此體現出觀察在科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實踐也深刻地印證了這一觀點:沒有觀察,學生的探究便無從開始。很多教學內容對于學生來說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極少接觸的,沒有直觀的印象,導致學習興趣不濃。此時,教師可以應用信息技術創設真實的情境,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為科學探究打好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1(必修)》(以下統稱“必修1”)“自然界的水循環”一課時,教師可以應用Flash軟件把圖像、視頻等融合到一起,嵌入交互功能,通過設置“為什么黃河會出現斷流”這一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帶著疑問導入本節課的內容。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課上觀看不同時期黃河水狀態的交互視頻,并總結水的存在形態,掌握地球上水體的主要類型及所占比例。教師還可以通過動畫演示來講解水循環的主要類型和過程,讓學生明確、直觀地了解黃河水循環屬于哪種循環類型。而其他的循環類型則可以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由各學習小組自行總結各循環類型的主要環節和地理意義,這樣還可以培養學生團結合作與分析總結的能力。
通過以上方式,教師帶領學生了解水的存在形態、水體類型及比例等知識點,讓學生直觀了解水循環的過程,深刻意識到水循環在維持水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態等方面的地理意義,同時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學會從多個角度綜合分析問題。
2. 化抽象為具體,創設直觀的理解情境
對于學生來說,大家更容易接受具體、直觀、易于理解的教學內容,而對于抽象、復雜且需要探究事物內部結構的內容,由于學生無法直接看到具體的工作原理和工作過程,很難深入理解。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直觀性和便捷性,“解剖”這些內容,幫助學生清楚、形象地理解事物的內在本質,進而促進學生自主地對知識進行建構。對于學生來說,成體系、有邏輯聯系且直觀的知識結構是非常容易記憶的,這種方式也可以應用到其他科目的學習中。
例如,在教學必修1“一年四季的變化”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動畫將“地球”在公轉軌道上運動的形態展示給學生。當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此時是夏至6月22日;當太陽直射赤道時,此時是秋分9月23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時,此時是冬至12月22日;當太陽再次直射赤道時,此時為春分3月21日。在講解時,教師還可以將該部分知識與二十四節氣聯系在一起,不僅理解了地球公轉帶來四季變化這一知識點,還可以讓學生更加了解中華傳統文化與古人的智慧,直觀地理解四季更替是由于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不同而變化的。
信息技術的優勢與地理學科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在地理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地理教師在提高自身專業水平的同時,也要讓學生感受學習地理的樂趣,應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獨立的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總而言之,信息技術可以為地理教師提供更多全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從多個方面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相關的地理知識,體現出“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教育理念。
參考文獻:
[1]井一龍,倪曉豐.“面向2035”:遼寧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趨勢與挑戰:對《遼寧教育現代化2035》的思考[J]. 遼寧教育,2019(22).
[2]陳杰,王巨媛,翟勝. 多媒體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案例設計中的應用:以“自然界的水循環”為例[J].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38(11).
[3]田永彬,鄭燕芳. 信息技術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創新應用[J]. 中國新通信,2019,21(18).
[4]劉風永. 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有效整合研究[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3).
[5]湯晗. 高中地理教學與信息化技術的有效結合[J]. 新課程學習(下),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