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霞
摘 要:課外閱讀能夠擴充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打開語文學習的視野,發現語文學習的樂趣,尤其有利于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然而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都忽略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影響了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文章就課外閱讀對于小學寫作教學的重要性進行研究,以期能夠使小學師生提高對課外閱讀的重視,以此來促進小學生習作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課外閱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眾所周知,在當前的語文學科教學當中,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作能力是重點也是難點。課外閱讀積累對提升小學生習作能力具有極大的幫助,但是不少語文教師和小學生由于受應試教育弊端的影響,沒有對課外閱讀引起重視,從而影響了小學生習作水平的提升。下面就課外閱讀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重要性進行分析。
一、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習作水平
由于小學生在廣泛的閱讀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詞匯和寫作方法,并且能夠將其遷移運用到自身的文章和表達之中,其語文素養能夠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其實,就某種程度而言,學生在小學階段的成績有著一定的虛假性和欺騙性,因為在這個階段,學生會把絕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課本學習和完成作業中,沒有花時間進行閱讀,這樣的時間分配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發展來說是極其不利的。
小學階段的語文作文教學是實踐性較強的語文學習模塊,教師要增加讓學生實踐的機會,而課外閱讀正像是寫作教學的彈藥,只有彈藥充足了,才能夠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有更好的表現。新課改要求學生要能夠形成較強的觀察以及思考能力,而語文正是服務于生活又來源于生活的學科,通過課外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養成細致觀察的習慣,不僅能夠提高個體的習作能力,也是符合教學需求的重要舉措。
二、能夠充分激發小學生的寫作興趣
很多小學生之所以在寫作時寫不出內容,是因為腦子里沒有相關的素材,而這些素材除了來源于學生平時的閱讀積累之外,對生活的思考也是寫作時可用的素材。由于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仍然處于初始階段,對生活的感悟沒有那么深入,所以,教師要能夠使用課外閱讀的方式,幫助學生打開視野,認識到更為廣闊的生活,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形成寫作興趣之后,自然能夠更好地接受教師的引導,有利于后續課程的順利推進。
教師在運用課外閱讀促進寫作興趣形成的過程中,要能夠基于不同年齡段小學生的年齡特征,為學生匹配和其興趣以及年齡相符的閱讀內容。教師在為學生篩選閱讀材料時,也要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可以先在班級中組織相關的分享會,讓學生羅列出自己感興趣的課外讀物種類,然后由教師列出相關的書單,讓學生進行選擇[1]。這種發揮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課外閱讀學習方式更能為學生所接受,而且師生之間的互動也會朝向更為正確的方向發展。
運用課外閱讀激發寫作興趣,除了充分利用學生的課外閱讀積累之外,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有計劃、有目的地指定學生在某一時間段內讀某類課外書籍,并為其發放相應的閱讀計劃和閱讀心得單,讓學生能夠更加科學合理、充分地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讓課外的閱讀積累成為寫作素材積累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在開展課外閱讀教學時,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和學情,科學地將語文寫作內容結合在一起,讓學生能夠通過課外閱讀的帶動,發現寫作的樂趣所在。
三、有助于小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學生想要完成一篇優秀的作文,需要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然而正是由于前面提到的小學生生活閱歷較少的問題,導致其積累的素材較少。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要有目的地讓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學生所能掌握的知識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學生非常有必要通過這種課外閱讀的方式來實現寫作素材的積累[2]。對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要讓學生帶有目的性地開展閱讀,尤其要帶著問題對作品進行閱讀。在完成課外閱讀任務之后,還要組織學生對閱讀筆記進行條理性的整理。在進行課外閱讀時,碰到的好詞、好句都能夠當作寫作素材,教師要多多鼓勵學生完成對寫作素材的積累,盡可能地讓學生每周上交課外閱讀素材本,并對其進行點評。這樣的課外閱讀教學和引導方式,可以讓學生養成更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逐漸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上交摘錄本的方式也可以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
除此之外,課外閱讀對于寫作素材的積累并非只能靠學生的一己之力,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也要多組織一些素材的交流以及探討活動,讓素材流動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課外閱讀獲得更多的收獲。教師可以讓學生背誦一些寫作素材,加深記憶,然后再讓學生將自己對這些素材的理解和認知,以寫作的方式呈現出來。教師也可以通過組織興趣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基于課外閱讀,找到更多和自己閱讀興趣相近的學生,形成讀書小組,經常性地分享自己在課外閱讀中積累的素材。這些互動方式都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布置下去,讓學生基于課外閱讀積累更多素材,提高寫作能力。
四、有助于增強小學生的自主寫作能力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寫作能力,課外閱讀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利用課下時間,構建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外閱讀中富含大量的知識點,學生基于興趣開展課外閱讀,對知識的吸收效率也會更高。
教師可以將課外閱讀資料的搜集布置為作業,引導學生搜集、整理與寫作內容相關的素材,在閱讀之后形成相應的寫作思路。學生在完成此類的習作訓練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寫作分享會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其他人是如何根據這一主題完成作文的。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打開思路。尤其是在寫作時找不到素材時,開展課外閱讀練習能夠讓學生找到思路,真正掌握寫作過程中的主動權,強化自學能力。
五、幫助小學生放飛想象,提升寫作趣味性
在語文作文寫作的過程中,學生只有具備一定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才能更好地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有條理地表達出來。在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只是照本宣科地按照《教學大綱》中的要求將課本中的內容教授給學生,忽略了對學生進行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而學生在這兩方面的表現也較為缺乏,這會直接制約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強化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需要教師在應用課外閱讀訓練時要基于文本的特征,在學生閱讀結束之后,引導學生寫讀后感,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梳理閱讀的思路以及寫作的條理性。教師也可以采用續寫文本的方式,讓學生對自己所閱讀的課外內容進行多結局故事的編寫,讓學生發揮想象力,結合獨特的見解挖掘寫作的更多維度[3]。這種對于課外閱讀文本的靈活應用方式,也更能為學生所接受,學生不會將這種課外閱讀視為一種學習的負擔,而是能夠在趣味性的引領之下,放飛想象,強化思維能力,從而在寫作這一層面上有更好的表現以及發揮。
六、有助于小學生拓寬知識視野
小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學習上,學生要能夠在掌握大量基礎知識的基礎上,了解更多關于漢字以及文化的相關內容,尤其要有一定的思維素養,這樣才能夠完成寫作的整個過程。
很多小學生缺乏課外閱讀的訓練,思維也不夠體系化,而課外閱讀能夠向學生傳遞更多元的思想觀念以及人生觀、價值觀,在提高學生知識儲備量的基礎之上,讓學生帶著興趣完成對生字、生詞以及語言運用方式的理解[4]。在課外閱讀中經常會遇到運用比喻修辭手法、排比修辭手法等的句子,教師要引導學生將這些修辭手法更好地應用于自己的寫作過程中。在具體教學中,教師也要帶領學生共同分析課文閱讀中涉及的描寫方法,了解作者是如何進行情境描寫、心理描寫以及場景描寫的,并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積累相應的描寫內容,這些都可以成為小學生日后的寫作素材。
教師也要加強課外閱讀的總結及盤點。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總結和歸納能力較為薄弱,教師要帶領學生共同完成這一過程。如果學生只是囫圇吞棗地完成閱讀任務的話,不利于學生整體閱讀能力的構建,也會對閱讀的內容轉瞬即忘。所以,必要的總結以及歸納可以強化小學生對于課外閱讀內容的記憶,從而帶動寫作能力的改善以及提升。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像課外閱讀中的所有情感闡述一樣,充分將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這也是學生完成優秀作文的重要基礎。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落實和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運用好課外閱讀這一方式,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提升。由于課外閱讀在寫作能力塑造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教師尤其要加強這部分內容的引導以及教育,讓學生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將課外閱讀作為日常學習的一部分。教師也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真正發揮出課外閱讀的優勢作用,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儲備寫作素材,并在課外閱讀所呈現的繽紛世界中打開視野,得到寫作能力的提升。教師也要認識到,課外閱讀對于寫作能力的促進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實現,只有在日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多加引導,對學生進行持續性的跟進,才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進而實現寫作能力的提高,推動我國小學語文教育邁上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劉瑾.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及應用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5):136.
[2]姜小穎.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及應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38):1.
[3]盧群.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及應用[J].中外交流,2019(20):315.
[4]楊毓秀.依托單元專題隨文課外閱讀——以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為例談課外閱讀指導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學研究),2014(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