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在語文學習當中,從其閱讀能力的強弱就可以看出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高低。如果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越強,就說明學生的理解能力越強,那么學生的語文素養也就越高。只有學生在語文學習當中具備足夠強的理解能力,才能夠對文本有更加深刻的感受。能否感受到文本當中的美感和道理,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關鍵所在。只有學生的感知能力足夠強,那么學生才能夠更快地抓住文本核心,在自身的語言表達方面,也會有相應的提升。也就是說,在語文學科的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勢在必行的。能力培養需要從娃娃抓起,因此文章將從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核心著手,探討培養的方案。希望能夠從小學階段抓起,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為學生日后的語文學科學習做好充足準備。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
一、 引言
要想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核心,就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以下文章將從三個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主要影響因素、培養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措施。
二、 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小學高低年級之間的教學存在差異
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當中,語文教師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和小學低年級學生所采取的教學方式是不同的,這兩者之間的教學重點也存在差異。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當中會更加強調語文基礎知識的夯實,會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學生的生字積累、課文背誦等方面。而對于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意識,比較淡薄。大部分語文教師總是認為,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會跟隨小學生年齡增長以及后期的語文學習而進步,所以在小學低年級時期,只需要為學生打牢語文學科基礎即可。因此很多語文教師在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進行教學時,除了課本當中的一些閱讀篇目,會進行細致入微的講解之外,對于小學生在練習當中所遇到的語文閱讀題,很少會進行深入細致的剖析。相反,語文教師會花更多的時間用在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上,因為教師認為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相應的語文基礎知識,需要對這些學生進行更高層次的語文學科教學,在此基礎上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部分教師不正確的看法和態度,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當中面臨的主要困境。
(二)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比較困難
對于一些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連獨立通篇朗讀語文閱讀篇目都存在困難,更不用說深入剖析語文閱讀篇目的內涵,分析其中所運用的各種修辭手法了。小學生的個人能力,是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時所面臨的最大困難。因為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首先需要學生能夠讀懂一篇文章,然后才能對文章進行深入的剖析,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篇目當中的文學之美。但是如果學生連獨立閱讀文章都做不到,那么教師的語文閱讀教學又將從何展開呢?小學生的個人能力,一直是小學階段語文閱讀教學工作開展的重要障礙。
(三)學生對教師的心理依賴較強
很多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總是習慣于聽從教師的安排,教師讓自己寫生字就寫生字,讓自己背課文就背課文,一旦脫離了教師的幫助和引導,很多小學生甚至都無法進行獨立學習,按時完成最基本的家庭作業也比較困難。這些不良習慣的養成對教師開展語文閱讀的教學工作形成了阻礙。要想培養并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首先需要學生具備獨立閱讀的意識,如果學生連最基本的獨立閱讀意識都沒有,一遇到閱讀題目就只會空著不做,等待語文教師為自己講解,那么對于培養其語文閱讀能力是毫無幫助的。由上可見,要想通過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來培養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進一步降低小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那么改變小學生這種錯誤心理是勢在必行的。
三、 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主要影響因素分析
(一)早期的閱讀啟蒙
在一個班級當中,雖然不是每個同學都能有較強的表達能力和獨立自主性,但是還是會有一部分學生能夠做到這些,當教師講到一些閱讀理解篇目的時候,這部分學生也會有自己的思考,他們還能夠大概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筆者認為,這與小學生從小接受到的閱讀啟蒙有非常大的聯系。一部分文化素質較高的家長,在學生的成長過程當中,非常注重對學生的教育問題。很多家長在學生步入學校開始正式的語文學科學習時,就已經在家庭當中開展了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培養活動。比如,一部分家長會在學生每晚入睡前為學生講睡前故事、陪伴學生閱讀一些配圖書籍、和學生一起觀看一些教育主題的動畫片等。經受過這種早期啟蒙的學生,理解能力往往更強。所以在進入正式的語文學科學習時,很容易接受語文教師所講的內容,在遇到一些語文閱讀理解篇目的時候,不僅能夠獨立閱讀,而且還能夠對于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可是,另一部分學生就沒有這么幸運了。這部分學生的家長可能不太注重學生的教育問題,疏忽了學生的早期啟蒙教育。所以這一部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遠遠低于同齡人,在遇到語文閱讀篇目的時候,沒有辦法通過獨立的閱讀初步掌握文章的內涵。
(二)教師教學觀念的影響
前文當中已經提到,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語文教師會以培養學生基礎能力為首要目標;而對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語文教師會把目標轉移到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上。為了能夠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教師需要摒棄這種固定思維,應該以培養能力為主。其實不管學生處在哪一個年齡階段,都需要具備一定的語文閱讀能力。因為學生在遇到一篇文章的時候,不僅要讀懂文章當中的所有漢字,而且還要能夠理解由這些漢字構成的句子,我們才能說學生是在進行語文學習,而不是在進行漢字學習。所以說,部分語文教師將漢字學習和語文閱讀學習相剝離的這種錯誤思想,偏離了要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方向。這種思想在我國的語文教學工作當中是非常普遍的,并且有很多小學生在這種教學思想的影響之下,語文閱讀的啟蒙時期往往到高年級才開始,因此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普遍較弱。
四、 培養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措施
(一)轉變教師的傳統語文教學思維
語文教師在從事語文教學工作的過程當中,要充分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要充分了解語文這門學科的主要特點。一定要充分明確的事情是,雖然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要充分強調其語文基礎知識,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就不需要培養語文閱讀能力。即使教師能夠教會小學低年級學生很多語文漢字,但是學生能否正確理解這些漢字,也關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首先應該明白自己的教學思想是否正確,不能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漢字學習相剝離。從某一個程度上來講,中國漢字自誕生開始,每一個漢字背后其實就相當于蘊含了一篇小小的語文閱讀篇目,這個小小的語文篇目代表著這個漢字誕生的背景,這個漢字象征的意義等多個方面。所以說,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還可以借助漢字背后的故事,來培養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比如,在教授學生“合”字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用曹操的“一合酥”這個小故事,為學生拆解“合”字的主要組成部分:“人”“一”“口”。借助楊修所說的“一人一口酥”,那么學生不僅很快就能掌握“合”字的寫法,而且也掌握了一個關于“合”字的典故。如果教師在自身的教學活動當中,多多注重基礎與理解能力的結合,對學生進行教學,那么間接上也可以起到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作用。
(二)巧用多媒體教學方式
多媒體教學,是我國經濟和科技等多方面綜合實力提升的產物,因為我國經濟實力的提升,所以對于學校教育資源的投入也進一步加大,很多學校也開始實現了互聯網的全覆蓋,能夠普及多媒體教學。小學生正是喜歡動畫片、圖片的年紀,所以多媒體教學這種方式已經引入,所產生的教學效果就非常顯著。所以說,語文教師在培養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工作當中,還可以考慮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目前,互聯網上有很多中國成語故事的動畫演示、語文課文的配圖朗誦等資源,教師在展開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也可以借助這些豐富資源作為閱讀教學的引入,在課堂一開始就緊緊抓住學生的眼球,充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觀看動畫片或者是配圖朗誦等方法,不僅能夠讓學生對閱讀理解篇目有一個初步的了解,而且通過動畫這種方式的輔助,也能夠讓閱讀理解的教學變得更加生動??偠灾嗝襟w這種教學方式,是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當中非常有創新性的一種教學方式,并且這種教學方法的效果還十分顯著。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改善教學方式,也要充分挖掘這種教學方法的內在優勢,保持課堂的活躍程度,增強學生對閱讀的關注度,借此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三)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也是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只要學生有足夠多的閱讀經驗,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才能夠逐漸提升。所以說,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不能單單從課堂教學這一個方面入手,還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語文教師可以加強和家長之間的溝通聯絡,向家長推薦一些有價值的閱讀書籍,然后讓家長為學生購買。并可在班級中設置小型圖書角,鼓勵學生將有益的書籍存放其中,這些書籍可以由班級內部的學生進行自由借閱??傊欢ㄒ獮閷W生提供盡可能多的閱讀體驗與機會,這樣學生就可以通過大量的閱讀來提高他們對閱讀的理解能力和感知力,達到提高語文閱讀能力和水平的目的。
五、 結語
綜上所述,語文閱讀能力是一個需要長期培養的過程,無論學生處在哪一個年齡階段,都需要具備一定的語文閱讀能力,要經受一定的語文閱讀能力訓練。所以說,教師要首先改變自己傳統的錯誤教育觀念,對小學高年級和低年級學生實施不一樣的教學方式。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應該得到重視,使學生的感官能力在閱讀的過程中受到沖擊,從而提升其自身的語文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明貴.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7):39-40.
[2]佚名.三年級語文批注式閱讀能力培養入門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8(43):93-94.
[3]王秀芳.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天津教育,2020(26):149-150.
作者簡介:
茍永霞,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東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