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越來越注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語文作為我國文化教育的載體,其在教育領域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語文教學所承載的知識也逐漸深厚,教育部門與教育者在新課標改革的推動之下,也在逐步探索最新的適宜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不但能掌握語文知識,還能促進素質發展。文章以小學語文為例,闡述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傳統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措施。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教育教學
一、 引言
在新課標以及素質教育改革的要求下,小學教育改革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小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上也感受到教學氛圍更加寬松活躍,教學內容愈發有吸引力,小學生逐步培養起語文學習的興趣,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對于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改革和創新,需要教育家、社會、學校、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營銷語文教學有效效果,提升教學質量。
二、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重要性
漢語是我們的母語,而語文就是讓我們學習漢語了解漢語的學科,語文學科從小學貫穿到大學,因此語文的重要性顯而易見,而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更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是學科與學科之間的紐帶,通過語文詞匯、語句的學習和理解,能夠讓我們在閱讀數學題目時了解數學題目的意思,在學習英語時擁有一定的語言基礎,能夠讓學生同時具備理科的邏輯能力以及文科的語言能力。而語文教學課程在教學時應該致力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那么語文核心素養包括基礎的語文知識,在小學階段,應該教授符合小學生認知規律的一定數量漢字音形義的知識、基本的語法和修辭知識、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結構知識、基本的閱讀和寫作方法知識等;豐富的語言積累,語文知識是通過學習教材中列出的文章來學習,因此在開展語文教學時,教師有必要讓學生積累一定數量的語言素材,在量的基礎上產生質的飛躍;熟練的語言技能,在語言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查字典、朗讀、默讀、說話、傾聽、寫字、寫作等基本技能,讓學生掌握并應用多種閱讀方式以及語言表達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時應該讓學生熟練掌握基本語文學習方法,逐漸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學習習慣;深厚的文化素養,語文教學還應該培養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水平,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能夠欣賞和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和情感,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優秀文化營養;高雅的言談舉止,語文教學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儒雅氣質和文明行為。與人交往的態度要落落大方,在不同場合采取不同的措辭,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樂于傾聽和吸收他人的意見,勇于承認自己的不足,努力改善自己,提升自己。如果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那么學生不但能夠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還能培養語言和文化水平,同時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工作都會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 傳統語文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理念偏差
受長期傳統教育模式和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教師依舊秉承傳統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的成績提升為主要教學目標,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只針對教材重點內容和考試范圍進行重點教學,面對教材中不重要的部分或者賞析內容多數教師只帶領學生看一遍或者讓學生自學,缺乏對學生思維拓展以及核心素養培養的關注。另一方面,教師缺乏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教學。由于學生受到的學前教育水平不同,因此學生語文知識的儲備量存在一定差異,但是多數教師在對一年級的學生開展教學時,極少對學生基礎拼音的教學施加更多的關注,導致學生在面對拼音寫漢字等題目時出現拼讀錯誤或者寫字錯誤等問題,不利于學生基礎語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學模式單一
在傳統的語文教育教學模式中,幾乎都是采取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教師根據自身經驗以及新課標范圍開展統一式教學,通過不斷閱讀教材或者練習背誦以及教師的板書講解,讓學生理解教材知識并加深記憶來應對各種考試,彰顯教師的教學水平。學生在這種單一和統一的教學模式之下,難以產生濃厚的語文知識的學習欲望和積極性,對于語文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也不是很透徹,經常發生在考試之前復習來加深記憶,考試之后就忘記的情況。而統一的教學使一些學生難以理解教師所教授的知識,而一些學生感覺枯燥、簡單、無趣,不能理解教師教授的內容就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壓力,逐漸打擊學習的興趣和動力,這樣一來,就會逐漸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教師又十分注重成績,從而讓教師產生輕視這樣的學生的想法,讓學生逐漸產生自卑心理,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健康成長;而輕易理解教師教授的知識,就會讓學生產生輕視這一門學科、甚至輕視教師的想法,對一門學科以及教師不能給予該有的尊重,從而養成學生驕傲自負的性格,容易在今后的成長道路中經受不住一絲一毫的挫折。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該注意學生之間的差異,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的真實需求,開展個性化教學。
(三)教學內容脫離實際
語文來源于生活,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時也應該將教學內容聯系生活實際,加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培養學生在生活中探索語文知識,逐漸養成語文素養。但是教師在能夠聯系生活實際、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行動的教材內容中夸大言辭,過度挖掘文章的含義,讓本來簡單易懂的文章變成教師和學生都不理解的深奧句子;在古詩文、古代神話故事或者童話故事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死記硬背這其中字詞的含義,難以將其聯系到生活實際,學生難以理解教材中的內容,就會讓多數學生產生學習的壓力,難以養成學生的鉆研精神,使學生體會不到我國傳統文化或者優秀文章中蘊含的魅力,難以產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興趣,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產生負面影響。
四、 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措施
(一)學校加強對教師的培訓
學校首先轉變自身的教育意識和人才培養目標,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重點,注重學生的全面成長,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思想道德修養,知識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學校對教師灌輸以人為本的教育意識,使教師跟隨學校的目標樹立相關教學理念,逐步形成適宜學校真實情況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學校增加對先進教師人才的引進,提升自身的師資力量,使先進教師的新教學理念引導校內教師思想的轉變,改善教師的薪資待遇,吸引更多優秀教師,留住優秀教師人才。學校增加對教師的培訓,為教師提供充足的外出學習和培訓的平臺和機會,讓教師能夠拓寬見識,學習國際先進教學經驗,彌補自身教學方面的不足。同時形成恰當的競爭和激勵機制,推動教師自我提升的動力,推動師資隊伍的整體提升。
(二)創新教學手段
學校應該積極引進多媒體和互聯網技術跟上時代的潮流,為教師提供開展新型教學手段的物質基礎,同時建立互聯網教學資源平臺,讓教師和學生能夠通過互聯網平臺獲取想要的資料或者試題,拓寬教師掌握先進教學資源的范圍,幫助教師創新教學手段。例如,教師可以使用微課這種教學手段,在教學某項內容之前,選擇或者自主制作教學視頻或者相關知識點視頻,發布在相關平臺或者師生社交群聊當中,讓學生在課前預習相關知識,回答視頻中的題目,并提出在預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題目回答情況、提出的問題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情況,之后教師就能夠做出相應的備課資料,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解答學生的問題。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回溯視頻的方式來解答學生的問題,同時還能加深學生的印象,教師之后可以播放一些相關的課外材料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語文知識。例如,在部編版《曹沖稱象》這一文章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前做出相關識字、詞匯等知識點視頻,并將其發布在平臺或者社交軟件中,教師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尋找“文中幾種稱象的方法”“曹沖稱象的步驟”等問題,之后教師可以播放曹沖的兄弟曹植與曹丕《七步詩》的故事,通過《曹沖稱象》與《七步詩》讓學生學習相關的物理知識,教導學生動腦的好處、兄弟同學之間要友愛相處。
(三)加強課堂教學的交流與溝通
開展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意識,全面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同時教師還應該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針對學生的差異開展個性化教學,注重學生整體水平的提升,而不是過分拉大學生之間的差距。因此教師可以加強與學生的學習和溝通,通過引導性親切的語言來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內心想法和需求,從而讓教師融入適當的教學內容,同時教學內容應該聯系生活中的實際情況,讓學生知道語文知識與生活是有關聯的,從而重視對語文學科的學習。例如,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合作教學,針對學生之間的差異來分成組間差異小、組內差異大的學習小組,讓優秀的學生帶動其他學生,每個學生都可以在組內發表自己的看法,最終派一個人來表達一組的整體想法,如《爬山虎的腳》,教師可以設置課題“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選擇最簡潔最準確的答案作為優勝者,這樣不但讓學生能夠積極討論,還能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教師也可以布置“觀察某種植物的生長過程并記錄下來”的課后作業,讓學生也能夠在生活中實踐語文知識。
五、 結語
傳統語文教學思想落后,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枯燥,難以讓學生重視并積極學習語文知識,通過對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改革,學校積極購置現代化設備,培訓教室專業水平,教室積極創新教學手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蔣曉琴.探討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措施[J].求知導刊,2019(5):34.
[2]王麗明.淺析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措施[J].數字化用戶,2019(1):196.
[3]陳秋燕.探討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措施[J].好家長,2019(29):166.
[4]凌連生.探討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措施[J].語文課內外,2018(18):41.
[5]胡敏.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以統編本教材為例[J].語文建設,2018(11):81-82.
作者簡介:
劉正軍,甘肅省平涼市,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深溝鄉學區王堡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