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立 楊敏 嚴杰
【摘要】 心電圖是護理學教學的難點。文章對目前國內外心電圖教學改革進行綜述,歸納出創新教學工具、重塑知識體系、提高記憶效率和改革教學形式四種教改類型,提出深化課程整合,完善知識體系、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的建議。
【關鍵詞】 心電圖;教學改革;護理教育
【中圖分類號】R540.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26-5328(2021)12--01
心電圖是一項應用廣泛的診斷技術,具有經濟、實用和高效的優點。快速識別異常心電圖譜,對于及時發現病情變化、提高治療成功率至關重要,是醫護必備的基本技能。然而,由于涉及解剖、生理、醫學物理等課程知識,且圖形復雜、內容抽象,心電圖教學一直是醫學本科教學和繼續教育的難點。研究表明,臨床護士、在校護生的心電圖看圖能力普遍偏低。本文旨在介紹國內外心電圖教學改革方法,以期為護理學、臨床醫學等相關專業的心電圖課堂教學、臨床帶教和繼續教育提供參考。
1. 以創新教學工具為主的教改策略
有研究者希望采用新型教學工具提高心電圖教學效率。眼動技術采用紅外光反射到人眼上來確定受檢者眼球聚焦位置。通過分析受試者關注的細節,可以深入了解受試者在任務過程中注視的位置、掃視場景的模式以及注視目標之間的關系。Andrew等[1]利用眼動技術分析專家和初學者心電圖看圖的不同。對專家來說,如果心電圖中某處圖形與其預期認知不符,他們可以立即識別關鍵不同點。但初學者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來建立這種預期認知,他們盲目、無重點地搜索心電圖,以發現可能的異常。這種方法效率低,耗時長,且容易出現錯誤。Breen等[2]利用學生心電圖解讀過程中獲得的眼動分析數據,對每個人進行有針對性的反饋。結果75%的參與者在進行眼動測試后提高了心電圖讀圖能力。
交互式多媒體電子書在臺灣地區護理教育界應用廣泛。Liu等[3]研發了一款心電圖教學的交互式多媒體電子書。這款軟件具有各種編輯功能,包括便簽、亮點、書簽和對預設問題的提示反饋等。軟件將圖片、音頻、視頻和flash動畫集成到電子書中,以增強多媒體效果。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注釋、高亮、電子書簽等形式與電子書互動。在每一單元的最后,軟件設計了若干問題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若學生輸入錯誤答案,電子書能直接移動到包含問題內容的頁面,這有助于學生加強對該知識點的了解。隨機對照試驗結果表明,電子書能在提高護生心電圖得分的同時,顯著減少學習時間,提升學習效率。
2. 以重塑知識體系為主的教改策略
許多研究者試圖重塑心電圖章節知識體系,改善教學效果。主要形式為繪制思維導圖,構建教學模型和引入心電向量理論等。
思維導圖通過綜合使用線條、圖形、文字等,把大量信息匯聚成條理清晰、層次分明的放射性思維圖形,構建完整的邏輯體系。徐文晶等[4]對學生進行思維導圖為中心的心電圖教學,幫助學生建立清晰明了的心電圖知識點網絡。結果發現學生的心電圖基本理論、基本操作及心電圖判讀成績均顯著提升。
談莉萍等[5]著眼于培養護士心肌梗死定位能力,在心肌梗死定位理論的基礎上,建立“冠狀動脈解剖分支—18導聯心電圖—心電圖定位犯罪血管”思維模式,形成心肌梗死定位及犯罪血管預判斷的Delta教學模型,提升了護士心梗定位和犯罪血管判斷的能力。
心電向量理論對理解心電圖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然而,當前教材對心電向量相關知識涉及甚少且存在瑕疵,這使學生對心電圖理論知識的理解流于表面,不能真正理解心電圖的產生機制,最終陷入死記硬背知識點的誤區。有研究者[6]調整教學主線,拓展教學內容,將心電向量理論融入課堂教學和見習教學,豐富知識體系,培養學生剖析心電圖譜中潛在心電本質和運用心電向量理論解讀心電圖譜的能力,結果發現學生心電圖讀圖能力和教學滿意度均顯著提升。但是,知識體系的補充也不可避免地擠壓了其它教學內容課時,因此,其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
3 以提高記憶效率為主的教改策略
通過趣味教學形式提高心電圖知識記憶效率是目前改革的熱門方向。方法有“民謠法”、“口訣法”和“比喻法”等。范博淵等[7]首創“音樂課堂”,將知識點譜入民謠風歌曲,在見習課上用吉他彈奏,提升了教學效率。李福平[8]提出了“寬、窄、快、慢、亂、齊”6字口訣用以描述心律失常時QRS波形態的異常,如室性心動過速QRS波特點為“寬、快、齊”;心房顫動為“窄、亂”;預激合并房顫為“寬、快、亂”等。這些趣味教學法幽默風趣、使學生記憶更加深刻,且寓教于樂,活躍了課堂氛圍。值得注意的是,比喻法往往只能反映知識點的部分特質,存在局限性。例如,有研究者[9]將竇房結、房室結和心室肌分別比作班主任、班委和學生,用以解釋心電沖動的產生和傳導。但房室結除傳導興奮外,還具備產生自動節律的功能。因此,“班委”的比喻難以涵蓋房室結的全部特點,學生據此記憶可能會產生偏差。
一些研究者[8]針對心電圖知識復雜、抽象的特點,要求學生在理解知識點的基礎上繪制典型心電圖圖形,提升了教學效果。繪圖是學生在理解基礎上將心電特征進一步強化、內化為自己知識的主動學習過程,能將文字內容圖表化,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知識具象化。描繪心電圖只需反映基本特征,對繪畫功底并無要求,因此還有參與度高,應用范圍廣的優點。繪圖法的應用不局限于此。李福平等[8]認為,學生繪制額面和水平面導聯軸能更好地理解心電向量、投影等概念,進而理解二次投影學說,即肢體導聯體系和胸導聯體系分別從額面和橫斷面來反映立體心電向量環(一次投影),而六個肢體/胸導聯則分別從額面/橫斷面中截取六個點來反映額面/水平面心電軸(二次投影)。
口訣、比喻、繪圖等教學法能提升部分知識點的記憶效率,但對學生心電圖整體知識體系的構建和心電圖原理的理解鮮有幫助。
4. 教學形式改革
“翻轉課堂”是目前高校流行的新興教學形式,強調將傳統課堂中的知識傳授提早至課前完成,知識的內化則由原先的課后作業轉移至課堂中,從而實現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流程優化,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研究[8-9]表明,與傳統教學形式相比,“翻轉課堂”能顯著提升對實習醫生、本科醫學在校生和本專科在校護生心電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PBL和CBL是常見的翻轉課堂實現方式。PBL教學模式強調學生主動學習、團隊合作和建立批判性思維;CBL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探索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增強思辯能力。翻轉課堂結合PBL、CBL教學法將問題的提出和解決放在課前進行。在課堂中通過剖析臨床真實案例和問題將抽象知識具體化,激發學習熱情,使學生靈活應用課本理論知識解決臨床實際問題,顯著提升心電圖知識記憶效率、臨床思維和應用能力。
5. 討論
5.1 深化課程整合,完善知識體系
課程整合在心電圖教學領域的潛能值得挖掘。在護理學課程體系中,心電圖是橋梁課程《健康評估》的一個章節。先修課程《解剖學》中“心臟特殊傳導系統”、《生理學》中“心臟的電生理學”等部分是心電圖的基礎知識。后續課程中《內科護理學》內“心律失常”、“冠心病”等部分體現心電圖的臨床應用。目前的教學模式下,不同課程之間缺乏聯系。學生在學習時難以調動基礎知識幫助理解心電圖原理,導致對教材中心電圖部分內容的評價較低。通過整合課程改革,銜接醫學基礎課程、《健康評估》和《內科護理學》的相關內容,形成以心電圖為紐帶的教學主線,注重知識的遞進性、系統性,有利于提升學習效率,培養整體思維。
5.2 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教學過程體現延續性
有研究者探討了不同職稱、教學經驗對心電圖教學成績的影響,結果發現高年資、高職稱教師并不能提升所帶學生心電圖成績[10]。這提示臨床經驗對心電圖教學效果的影響有限,教學內容充實、教學形式多樣才能有效保障教學效果。
已發表的教改研究大多著重體現某一種教學方法的優勢,但成熟的教學體系應是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若適當增補內容、刪減冗余、完善書本知識體系,使學生理解心電原理,在此基礎上以口訣法、繪圖法等增加記憶效率,同時靈活使用新型教學工具,維持適當的翻轉課堂學時;此外,加強院校合作,使課堂教學、臨床帶教和繼續教育能體現從學校到臨床、從側重理論到側重應用的延續性。通過綜合運用上述方法,最終能多角度、深層次、全方位地提升心電圖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Andrew W. Cairns, Raymond R. Bond, Dewar D. Finlay, et al, A computer-human interaction model to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clinical decision-making during 12-lead electrocardiogram interpretation[J]. Journal of Biomedical Informatics. 2016, 64: 93-107.
[2] Breen CJ, Bond R, Finlay D. An evaluation of eye tracking technology in the assessment of 12 lead electrocardiography interpretation[J]. Journal of Electrocardiology. 2014, 47: 922-929.
[3] Liu Y, Chou P L, Lee B O. Effect of an interactive e-book on nursing students' electrocardiogram-related learning achievement: A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J]. Nurse Education Today. 2020. doi: 10.1016/j.nedt.2020.104427.
[4] 徐文晶, 董茜, 王昭, 等. 思維導圖在心電圖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心臟雜志, 2021, 33(01): 109-112.
[5] 談莉萍, 段霞, 周意, 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定位及犯罪血管預判斷模型的構建與教學應用[J]. 護理學雜志, 2018, 33(01): 77-78.
[6] 李康妮, 蔡紅雁, 黎承萍, 等. 心電向量在心電圖見習課中的應用[J]. 重慶醫學, 2017, 46(07): 997-998.
[7] 范博淵, 馬肖容, 焦揚, 等. 首創“音樂課堂”聯合傳統心電圖診斷學教學方法的實踐[J]. 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 2019, 27(02): 226-230.
[8] 李福平, 高凌云. 多種教學方法在心電圖教學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 2020, 49(13): 2229-2231.
[9] 楊麗, 顏翠萍. 趣味教學法在心電圖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 醫學信息, 2021, 34(06): 12-14.
[10] 魏薪, 魏家富.不同職稱、教學經驗對心電圖教學成績的影響[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2021(01): 57-58.
基金項目:江蘇大學京江學院2020年發展研究課題(2020JGYB014);2020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一般項目(2020SJA2349) 。
作者簡介:蔣立(1992.05-),男,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護理教育。▲通訊作者
29975017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