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陸陸
【摘? ? 要】在學校的生活中,班主任是一個特殊的角色,其不僅承擔著傳授知識的任務,還承擔著管理學生生活、幫助學生樹立德育思想的重任。但是,幫助中小學生構建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只憑班主任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因此,班主任要權衡好家庭、學校與學生三者的關系,達到家校共育的模式,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班主任;中小學;家校共育
中圖分類號:G635.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05-0032-02
【Abstract】In school life, the head teacher is a special role. It not only undertakes the task of imparting knowledge, but also undertakes the important task of managing student life and helping students establish moral education. However, to help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build a correct world outlook and values, the strength of the head teacher alone is far from enough. Therefore, the head teacher must bal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mily, the school, and students, to achieve a family-school co-education model,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
【Keywords】Class teache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Home-school education
在當前的中小學課堂中,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時代的需求,因此中小學班主任必須要創新自己的教育手段,權衡好學校、家庭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要重視家校共育的理論,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求。才能有效地開展班級管理活動,也能夠讓班級學生更加認真地進行聽講和學習,家校共育的班級管理模式顯得很重要,班主任老師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能夠認識到班級管理的重要性。
一、中小學班主任的工作內容
(一)培養高素質的班委隊伍
班級管理只靠班主任一個人是無法實現的。只有擁有一支高素質的班委隊伍,才能讓班委起到帶頭作用,讓班委的行為來影響學生,促進學生的行為也規范起來。并且一支高素質的隊伍也能夠幫助班主任更加高效地管理班集體,優化班級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
(二)建立班級制度
班規是約束學生的利器,處在中小學階段的學生并沒有形成良好的是非觀念,他們并不明白自己的行為是對是錯,往往有時候因為一時好奇,從而走向了歧途。由此可見,中小學班主任必須要建立班級制度,以此來約束和規范小學生的行為。在制定班規的時候,班主任需要立足于班級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自己班級,并且切實可行的班規。
二、班主任管理的創新策略
(一)班主任要提高自身能力
要想在班級內形成公信力,班主任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首先班主任要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可采用獨裁專制的管理形式,那樣只會導致學生的叛逆心理,并不能形成好的班級風氣。其次,班主任還應當是位出色的任課教師,對所教的學科有著精深的研究,能夠準確把握知識的脈絡,科學有效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在課堂上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
(二)處理好班主任和學生、家長之間的關系
1.處理好和家長之間的關系。班主任要處理自身與家長之間的關西,可以通過家訪,或者軟件溝通等形式,與家長聯系,通過家長及時地了解學生的信息,并且也要給家長樹立家校共育的理念,只有這樣才能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兩個方面入手,切實地做好管理工作。
2.正確處理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班主任與學生往往站在對立面上,最終導致雙方關系緊張,不利于管理工作的進行。要想順利地進行管理工作,班主任必須要與學生搞好關系,讓學生樂于被班主任管理。并且教師要本著公平的觀念對待每一個學生,發現每位同學身上的閃光點,不能因為學生的成績差,就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他,要讓每個學生公平地參與到班級事務的管理當中。讓班級的差生在思想和心理上慢慢轉變過來,努力幫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3.班主任要加強與學校的聯系。處于中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構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因此班主任不僅要權衡好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與家長之間的關系,更加要跟學校加強聯系。學校是育人的重要場所,教師一定要緊跟學校的方針,積極開展有意義的校園活動,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三、家校共育的意義
1.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行。學生的行為規范不僅僅體現在學校生活當中,更加應該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學校,班主任要制定良好的班規來約束學生,而在平時,家長要為學生制定一定的條條框框,來保證孩子的成長方向。家長與學校共同努力,才能切實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行。
2.優化孩子成長的環境。學生的成長環境由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構成,要想優化學生成長環境只靠學校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實行家校共育的理念,能夠讓學校和家庭社會切實配合起來,三管齊下,從而讓學生在更加健康的環境中快樂地成長。班主任可以開展見面活動,給家長一些科學的指導,同時,也要及時聽取家長的反饋,完善學校的改革。
3.促進孩子快樂成長。由于家長對教育子女的目標、成才的觀念各不相同,因此家校交流勢在必行。通過坦率而真誠的交流,雙方在互動中獲益,交流中發展。所以學校教育在家庭教育的配合下,具體分析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讓孩子充分享受來自老師和家長的關懷,給孩子帶來歡樂,讓孩子健康成長。
四、家校共育的現狀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家校共育在觀念上仍存有較多的問題。在很多家長看來,學生應當在學校接受教育,所以學校就應當負責孩子的一切學習,對于學校教師來講,家庭教育會對學校教育產生較大的影響,雙方在這種觀念下就會嚴重影響到學生的教育。在家庭教育的實際過程中,家長也更加注重對學生的智育,他們將關注的重點僅僅放在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上。在學生的教育過程中,教師并不能顧及學生的方方面面,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無法實現家庭與學校之間教育的聯合。從當前的家校教育來看,家校教育并沒有構建有效的交流平臺,學生所接受的教育不具備全面性。
五、家校共育的有效策略
1.開展各種多樣的活動,學校與家庭互利共贏。活動的內容有美食節、運動會、班會活動、生日派對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不但促進親子關系,而且有利于孩子的健康發展。通過開展這些活動,老師都將教育內容和指導目標融入歡聲笑語的游戲活動中,給家長們提供了互相學習和交流的機會,為孩子和家長提供共同游戲、共同成長的環境和氛圍,增進他們之間的親子關系。
2.與家長溝通交流,傳統中有創意。面談和家訪是最直接、最方便,也是最常用的一種家校溝通方式。教師可以用這兩種方式及時與家長溝通,交換意見,以達到同步教育的目的。家長們主動向老師反映學生在家中的表現,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和老師共同探討教育方法。
3.成立班級和學校家委會,讓學校管理更加民主化。家委員是家長、老師和學校之間溝通的重要橋梁,以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共同進步為目的,起著和諧而活躍的家校氛圍的作用。家長委員會作為家長代表,團結全班學生家長,充分發揮家長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支持和監督作用,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做好班級發展的后勤工作。
4.搭建共育平臺。雖然部分家長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指導者的角色,但是其在與學校的溝通上還是稍顯不足。在開展家校共育的過程中,學校與家庭之間可以搭建共育平臺,保證家校共育的暢通性。學校可以利用網絡平臺與家長進行溝通,組建家委會,讓家長參與到孩子的學習當中。初中生的大部分日常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雖然其不住宿,但是在回家時還是需要完成與學習有關的作業,家長與其缺乏溝通。
5.重視家長培訓。家長培訓工作指在讓家長認識到管理孩子的重要性,使其能夠成為對班主任的幫助,實現對孩子的共同呵護。學校需要根據家校共育機制精心設計針對家長的培訓課程,使其具備系統的思想,對孩子的生活與學習目標進行明確。家長培訓的開展是一種短期的教育形式,家長需要明確孩子在學習與成長當中形成好習慣的重要性。因此,在培訓課程中,教師需要說明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后時間學習的重要性。在與家長進行溝通及培訓之后,讓家長成為班主任得力的幫手。
綜上所述,隨著教育的不斷深化,單方面的教育活動已經無法滿足素質教學的目標,由此“家校共育”的理念被提出,針對小學生的教育應該從學校、家庭、班主任三個方面抓起,共同促進小學生素質教育的提高。作為中小學的班主任必須要重視家校共育的教育理念,權衡好三者之間的關系。要通過樹立家校觀念合一的理念,構建交流平臺,真正實現多角度、全方位、深層次的家校互動,提高了家校同步教育的有效性,共同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董學敏.家校共育數字化對促進學生成長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20(06).
(責編? 吳?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