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學必須逐漸滲透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達到全面教育的目的。對于新時期的教育來說,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滲透,要保證學生的接受和吸收,而不能只是紙上談兵。因此,在滲透的策略上,要聯系實際的教學內容,以保證學生在獲取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充分吸取傳統文化,樹立正確的觀念,提高教學效果。本文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基礎教育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與傳播進行探討。
【關鍵詞】中華傳統文化;語文教學;滲透;傳播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6-0121-02
【Abstract】Chinese teaching must gradually penetrate traditional culture, cultivate students' cultural awareness,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Fo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raditional culture is permeated in Chinese teaching, and students acceptance and absorption must be ensured, not just on paper. Therefore, in the infiltration strategy, it is necessary to link the actual teaching content to ensure that students fully absorb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acquiring Chinese knowledge, establish correct concepts,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ect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nfiltr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basic education Chinese teaching.
【Keywords】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hinese teaching; Penetration; Spread
一、傳統文化的構成
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演變過程中,傳統文化是反映了中國各民族歷史文化的不同觀念形態,是中國寶貴的文化遺產。傳統文化在我國的發展過程中,具有獨特的社會價值,展現著我國的文化風貌,現代人對新興的事物充滿了好奇,但對傳統的高品質文化卻不感興趣。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對高品質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會受到影響,在時代的長河中逐漸失去這些寶貴的東西,因此,教師應該借助語文這門與傳統文化聯系密切的學科,進行文化的滲透和傳承,加深當代學生對文化的理解和認識。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和傳播的重要性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除了教師形象生動、幽默風趣的語言教學外,學生熱愛學習、樂于學習的主要原因在于知識本身的嚴謹性、邏輯性和豐富性尤其吸引學生。語文教學應注重漢字的造字方法和形態特征,挖掘漢字本身蘊涵的歷史傳說、文化典故、趣事等傳統文化資源,賦予每一個漢字獨特的象形意義,不僅可以讓枯燥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還可以讓學生認識漢字的特征,產生學習興趣,實現從被動讀寫到主動讀寫的轉變。
(二)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維。讀寫教學中,漢字不僅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而且滲透著傳統文化,使學生在讀寫的基礎上發展書寫能力,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例如,在教學中要向學生解釋為什么“休”字是“人”與“木”的組合,源于上古時期人們在勞動之后,喜歡坐在樹下休息。通過傳統文化的滲透,當“休”字再一次出現在學生面前時,他們不再把它當作普通的文字符號,而是在腦海中浮現出人們坐在樹下休息的畫面。在識字教學中,自覺地把傳統文化滲透進去,對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尤為重要。
三、語文教學中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度不夠
當前中國基礎教育中,很多學校對中國傳統文化教育重視不夠,導致漢語教學難以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目前,存在很多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教師教學質量不高,很多教師甚至沒有畢業于專科學校。于是,在自身教育水平上各方面都有不足,甚至一名教師可以同時教授多學科課程,而教師早就累得筋疲力盡,薪水也不高,這就導致了教師不積極主動地開展教學,也阻礙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
(二)教學方法落后
當前中國教育中,最關鍵的問題之一是教師教學方式的傳統與落后,依然有很大一部分語文教師依據教材展開灌輸式教學,這往往導致對中國傳統文化滲透效率不高,只能簡單地通過教材這一媒介進行知識、文化滲透,從而導致不能進一步拓展傳統知識,這就使學生不能很好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也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與熱情大大降低。盡管有些學校建立了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的教學體系,但在教學的力度和強度上還不夠,學生難以有效地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與傳播策略
(一)挖掘教材內容,有效進行傳統文化滲透
中國傳統文化包含著文明、習俗、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等內容,在基礎教育階段教材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了將傳統文化教學更好地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在教材中尋找傳統文化的因素。通過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傳統文化因素的探尋,教師能夠有效利用教材滲透傳統文化教育。
(二)展開實踐活動,有效進行傳統文化傳播
我國是禮儀之邦,道德文化在傳統文化中占有很大比例,在滲透過程中,對學生的道德教育也是如此。但是要把傳統的道德文化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有所創新。教師不能只注重文化的輸入,而忽視學生有效地理解知識。首先,我們要挖掘教材傳統的文化內涵;其次,要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教學中體會;最后,要設計有利于學生參與的實踐活動,實現有效滲透,促進深度閱讀,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三)提高教師專業素養,促進傳統文化滲透
在當前小學教育中,由于學生的個性、年齡等因素,他們往往比較活躍,注意力不夠集中,學校應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和觀念。初等教育是比較功利的,很多學校只注重學生的成績,提高入學率,卻從來沒有注意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對此,學校應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轉變傳統觀念,深化中華傳統文化在小學教育中的重要性,開設漢語課程,拓寬學生視野。
就教師而言,學校還應提高教師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比如,學校可以定期對教師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教學的培訓,加深教師對中國傳統文化教學的理解。
五、結語
我們的國家經過多年的發展,文化已經成為一個整體,文化是我國人民智慧的結晶,在這個不斷進步的時代背景下,我們不能拋棄這些優良的傳統文化。基礎教育階段學生作為祖國的花朵,更需要了解這些文化的內涵,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采取多種途徑加強傳統文化的滲透和傳播,讓學生了解不同的民族特色文化,促進其思想素養、道德品質、文化精神等全面發展,提高教育教學價值。
參考文獻:
[1]慶柏.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幾點思考[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12).
[2]黃新平.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8(12).
[3]武侯鋒.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J].語文課內外,2018(31).
[4]范國新.中華傳統文化讓小學語文教學綻放光彩[J].安徽教育科研,2020(14).
[5]陳正賢.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途徑[J].文理導航(下旬),2020(08).
[6]李玉杰.開展多樣化教學活動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J].遼寧教育,2020(15).
[7]蔡文崗.寓中華傳統文化于小學語文教學之中[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0(07).
[8]陳娟.初探小學語文教學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路徑[J].學周刊,2020(28).
[9]馬玉珍.淺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新課程研究(中旬-單),2020(02).
作者簡介:梁千昭(1978.11-),男,漢族,河南新鄉人,本科,中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和語文教學。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