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濤 羅剛毅
摘? ?要:“課程思政”已經成為落實立德樹人,實現“三全育人”的關鍵內容,充分體現了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高職院校肩負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任,但其“課程思政”存在較多難點,如一元化教學模式不能實現多元化的教學目標、專業課教師缺乏足夠的思政教育理論素養。通過構建專業課“課程思政”的“一二三四”教學模式,即實現一個轉變、完成兩個銜接、扮演三種角色、協同四個結合,將可以實現高職院校專業課“課程思政”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高職教育;教學改革;“一二三四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05-0048-03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將其“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個領域”。當前,“課程思政”逐漸成為各個高校專業課和通識課課程綜合改革的焦點。但是從現狀分析,高職院校專業課“課程思政”還存在諸多的難點和問題,亟須構建專屬于專業課“課程思政”獨特的教學模式。
一、高職院校專業課“課程思政”的原則
高職院校專業課“課程思政”需要遵循“實事求是、創新思維、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的原則。實事求是就是要結合每門課及具體特點進行設計。突出重點是專業課不需要每門課都是體系化地進行德育教育活動,也不需要每堂課都要進行簡單機械的“課程思政”重復。
二、高職院校專業課實施“課程思政”的難點和存在的問題
(一)一元化的教學模式不能實現多元化的教學目標
高職院校專業課的教育目標本身應該是多元目標的統一,即要在專業課課堂上體現專業課的專業知識講授、專業技能錘煉、價值觀塑造的多元統一。但是,在相當多的高職院校專業課課堂上,重知識輕技能、重智育輕德育的情況還是經常發生,形成了重視專業知識講授的一元化教學模式。關鍵的是專業知識講授、專業技能錘煉、價值觀塑造不是1+1+1的獨立互斥關系,而是水泥和沙子凝固成混凝土的融合關系。在求真的課堂上融入求善的目標比在求真的課堂上融入求行的目標要難得多,專業課教師不僅在課堂上要求真、求行,更要融入求善、求美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從而讓一元化的教學目標變成多元化的教學目標,讓高職院校專業課發揮整體的育人功能。
(二)專業課教師缺乏足夠的思政教育理論素養
專業課教師是實現專業課“課程思政”的設計者和執行者。他們的愛國情懷、理想信念、政治方向、廣闊視野、高尚品格、創新思維都決定了他們的思政教育的素養。盡管他們可能是優秀的知識傳授者,但卻未必是優秀的德育工作者,如何將割裂的知識性與價值性在課上實現融合統一,如何敏銳地發現錯誤的思潮和學生的不良行為并加以揭露和抵制都是擺在專業課教師面前的難題。一方面,他們需要多參加相關的“課程思政”的培訓,甚至走進思政課堂上去補充自己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也需要研究構建專業課“課程思政”的實施方法論。畢竟素養的提高需要一定的時間,不能一蹴而就,而構建專業課“課程思政”的實施方法論會從專業課的課程結構、課堂的教學內容、課程的教學方法等方面實現教學模式的流程再造,從而幫助專業課教師更有效地解決短期的棘手問題。
三、構建專業課“課程思政”“一二三四”的教學模式
(一)實現一個轉變
專業課“課程思政”“一二三四”教學模式中的“一”是指一個轉變,即教育理念的轉變。高職院校專業課的教師需要完成專業課從只注重大學生的智育向德育、智育并重的理念轉變。在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中,作者書寫了孫悟空的兩重人生:第一重人生中只注重智育,跟菩提老祖學習七十二變、筋斗云等各種本領,最終與天斗與地斗,被壓在五指山下;第二重人生中,孫悟空跟唐僧學習磨練心性、修煉品行,最終彌補了孫悟空缺失的德育,從而成為成功的取經人。我們對于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教育也應是如此。職業教育的目的是要給高職院校學生塑造出一雙技能之手、職業之手,可是控制這雙技能之手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如果擁有職業之手的大學生缺乏偉大的理想和抱負,沒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工作觀,不能醒悟時代賦予的責任和歷史使命,那么這雙職業之手再強也必然不能為社會更好的服務。而這個事關靈魂的塑造過程只靠有限的思政課程學時和忙碌的思政老師參與是遠遠不夠的。高職院校專業課教師只有實現了教育理念的轉變,才能在教學中挖掘出更多的“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設計更多的“課程思政”的教學環節、尋找到更多的“課程思政”的實現途徑。
(二)完成兩個銜接
專業課“課程思政”“一二三四”教學模式中的“二”是指兩個銜接,即專業課“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銜接、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的銜接。
第一個銜接是完成專業課“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銜接。專業課“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銜接是指在德育中顯性教育和隱形教育的相銜接,實現高職院校學生的工作觀、勞動觀、職業精神塑造與職業技能塑造、職業知識傳授的有機統一。這里的工作難點在于專業課程的德育教育如何區別于思政課程的德育教育,形成自己的專業特色。只有這樣,才不會走老路,演變成另一種形式的思政課程。在專業課“課程思政”的實踐活動中,我們設計了許多與黨情世情國情民情相結合的熱點案例,使用觸覺、聽覺、視覺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來實現對學生工作觀、勞動觀、職業精神的引領。例如,在管理學課堂上,專業課教師設置了這樣的討論題:各個國家管控疫情模式的比較。學生通過比較各國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結果,愛國之情油然而生。同樣,在管理學的課堂上,專業課教師把中國醫生抗疫期間每天接待的患者數量和歐美醫生每天接待的患者數量進行比較,中國醫院每天會有2000萬人就醫,但醫生卻只有400萬左右。近五分之一的中國醫生一周的工作時間會超過80小時。隨后將企業家褚時健、馬云、任正非的作息時間列出來讓同學體會為什么說中華民族是勤勞勇敢的民族,什么叫做中國式的勤勉。而通過對于宏觀政策帶來的商機的案例分析,則引導學生關注國家政策,從而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對于高職院校學生最好的教育不是直接進行觀點的灌輸,而是通過引導學生尋找事實、反復思考,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專業課教師通過制作很多專業情境下的思政案例進行有效引導,實現了與思政課程雙管齊下、無縫配合的作用。
第二個銜接是完成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的銜接。即專業課教師與學生工作教師、管理人員的銜接。通過教學部門教師與學生部門教師的銜接,建立起一個涵蓋所有教師和所有部門的聯動育人機制。首先,解決教學管理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統籌不協調的問題。其次,解決專業教師和黨支部書記、輔導員之間,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之間,校內實習基地與校外實踐基地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再次,解決對學生評價機制不全面的問題。將教學管理中的學生課堂表現、學生學習表現和學生管理中的學生生活表現、活動表現進行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評價和培養。
(三)扮演三種角色
專業課“課程思政”“一二三四”教學模式中的“三”是指專業課教師要扮演好三種角色,即學生大學生活的規劃師、學生行為的指導師、學生人生的設計師。
學生的大學生活規劃師角色要求高校專業課教師要輔導本專業每名學生對學業進行規劃。引導本專業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學會科學的方法論。在本專業的考查課和考試課之間、課上學習和課下學習之間、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之間能夠找到平衡,不斷地提高職業化技能,順利完成學業,培養出“專一、專注”的學習態度和“科學嚴謹”的治學精神。
學生行為的指導師角色要求高校專業課教師要對本專業每名學生的道德素質、行為養成進行教育指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例如,通過分析高鐵霸座事件和疫情防控中的沖突事件,引導學生分析未完成社會化的“巨嬰”會給社會秩序造成的危害,從而完成從自然人向社會人的轉變;通過“課程思政”的巧妙安排,培養學生學會分享、遵守秩序、勇于擔當、善于合作等價值觀,讓學生在未來職場中更好地立足。
學生的人生設計師角色要求高校專業課教師要輔導本專業每名學生的人生做好職業規劃和生活規劃,培養本專業學生追求幸福的能力。幫助本專業學生在蕓蕓眾生中尋找到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專業課教師通過講授時間管理、情緒管理、身體管理、目標管理、安全管理等課程,讓本專業學生學會為自己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和生活規劃,更容易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高校專業課教師通過扮演好以上三種角色,可以將“課程思政”的內容和要求真正落到實際行動中去,讓學生建立起專業倫理和學習倫理,從而在學習規劃、職業規劃、生活規劃、行為養成中都受到“課程思政”蘊含的德育浸潤,最終獲得德育智育的雙提升。
(四)協同四個結合
專業課“課程思政”“一二三四”教學模式中的“四”是指專業課的“課程思政”要做好與學生特長的結合、與教師特質的結合、與專業特點的結合和與學校特色的結合。
與學生特長的結合需要專業課教師能夠摒棄“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理念,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授課理念,真正挖掘出視覺型學生、聽覺型學生、觸覺型學生不同的特長和學習方式,借助信息化手段,設計能讓不同特長學生都能充分參與的“課程思政”教學環節和教學活動。教師選擇的典型案例和中國故事一定不能僅僅來源于教師自己的喜好,而應該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專業課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真正關心的事情和喜好,圍繞學生關心和感興趣的人和事件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活動的設計。
與教師特質的結合需要專業課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特色進行“課程思政”的設計和融合。教學型的專業課教師多從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尋找專業課程與思政理論的結合點,從而沉浸式嵌入、高度融通,讓學生在專業知識和案例中感染到“課程思政”的影響。科研型的專業課教師多從科研精神和治學態度上尋找專業活動的切入點,通過學習科學的方法和批判性思維,讓學生得到治學精神和科研精神的熏陶。實踐型的專業課教師則多從知行合一和探索實踐上尋找專業實踐類課程與“課程思政”的結合點,讓學生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學以致用。
與專業特點的結合需要專業課教師歸納和總結出本專業獨特的核心素養要求,以方便與其他不同專業的核心素養區分。因為每一個專業都有每一個專業的核心素養要求,因此,每一個專業“課程思政”的切入點和核心內容的設計也是有所不同的。例如,市場營銷專業需要培養的核心素養是真誠、熱情、目中有人、心中有愛,財務管理專業需要培養的核心素養是誠實、嚴謹、細致,健康管理專業需要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健康、衛生、自律等等。因此,根據不同的專業特點進行相應的專業核心素養設計和創新,而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專業的核心素養,將使專業課“課程思政”落到實處。
與學校特色的結合需要專業課教師要考慮到不同學校的歷史沿革、文化氛圍、思維特點、行為習慣進行“課程思政”塑造挖掘和引導。例如,位于少數民族地區的高校要考慮到不同民族間的差異,引導該地區的學生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中華民族、對歷史文化、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高度認同,加大愛國主義的教育;而位于紅色文化地區的高校,要結合革命史和發展路徑,進行紅色資源的整合和傳播,培養學生奮斗精神和自豪感,能夠認真傳承和發揚紅色精神。總之,針對不同的高職院校特色采取不同的“課程思政”的設計,能夠讓各個高職院校各個專業的“課程思政”更有自己的特色和創新性。
參考文獻:
[1]? ?何忠盛.加強高職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的主要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3,(6).
[2]? ?趙曉莉.淺談高職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J].經濟研究導刊,2011,(29).
[3]? ?徐楓.淺析高職教育與區域經濟的發展[J].現代經濟信息,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