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紅 郜家慧
摘? 要:推進課程思政教育與高校統計分析軟件應用課程的融合,是新時代統計分析軟件應用課程發展的必然趨勢,有利于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全面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然而當前統計分析軟件應用課程思政教育中普遍存在軟件應用與數理統計知識銜接不夠、理論知識講授與實際應用結合不足、教學內容與思政教育融合度不高等問題。為此,從課程思政設計原則、設計內容、實施方法以及實施評價等維度出發,為進行統計分析軟件應用課程教學改革提供相應的對策及建議具有一定的實踐價值。
關鍵詞:課程思政;統計分析軟件應用;教學改革;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420?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J
一、引 言
古今中外“立德樹人”人才培養理念屢被一些大教育家、思想家提及?!顿Y治通鑒》中有曰:“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边@是先賢對德才教育的深刻認知;在當代,該理念更是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黨的十七大報告將“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作為我國實施素質教育的主導思想;十八大報告中“立德樹人”首次被確立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十九大報告更是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梢哉f,立德樹人已成為我們黨對教育根本問題的時代性回答[1]。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特別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2]。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3000多萬大學生親身經歷、見證了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戰爭;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大學生克服學習、生活中的重重困難,勇敢擔當,認真配合防疫工作,一次次見證了大學思政教育的中堅力量[3]。
二、高校統計分析軟件應用課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一)時代發展的客觀需求
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是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水平專業人才。改革高?!罢n程思想政治”是適應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的必然選擇,也是中國高等教育的深化發展的有效途徑[4]?!罢n程思政”旨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中影響其價值觀選擇,立足教學內容將德育與知識教學有機融合,通過專業課程教育以引導并塑造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高?!罢n程思政”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科學判斷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的基礎上,做出的一種正確的發展選擇。
(二)高校教學的客觀需要
近年來,各高校紛紛創新育人模式,推行“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2]。
“統計分析軟件應用”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綜合應用課程,通過基礎性、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靈活運用相關統計分析方法,把統計學基本思想與軟件操作結合,培養學生實際運用統計學的技能。在“定量分析、科學決策”的新時期背景下,統計分析、數據挖掘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學生對于社會經濟現象背后的邏輯思考能力,從現象中把握本質規律的洞察力,進而影響高校學生整體培養的質量。
三、當前統計分析軟件應用課程思政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軟件應用與數理統計知識銜接不夠
統計分析軟件應用課程對學生數理統計學基礎知識有較高的要求,需要學生具備較為扎實的理論基礎,但數理統計理論課程一直是高校學科里比較難的課程,掛科率居高不下,且大學生學習的知識內容豐富、視野開闊,極少有學生可以深入鉆研數理統計等學科基礎知識。由此,導致數理統計基礎知識的薄弱與匱乏,課程實驗訓練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現象普遍存在。
(二)理論知識講授與實際應用結合不足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課時、任務量限制教師不得不注重理論知識與基本思想方法的講授,幾乎沒有時間對實際案例進行示范演示,聯系實際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以致用,魚漁兼授。
在學生學習方面,以下矛盾點較為突出:
1. 教學內容與課堂安排方面,學生希望能改變傳統的課上講解,課下實驗的教學模式,希望教師能留一定的時間以便于學生整理、消化本堂課的知識內容,并嘗試動手實驗,以及時查漏補缺。
2. 課后實驗內容方面,相對于傳統的經典案例,學生更熱衷于對時事熱點的剖析、研究,如何將理論知識的講授與當下熱點時事相結合,提升學生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是當下值得思考的話題。
(三)教學內容與思政教育融合度不高
“課程思政”背景下,諸多高校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推動課程思政建設,然而從成效上看統計分析軟件應用課程教學內容與思政教育融合不夠深入?!盀樗颊颊泵芡怀?,表面化的融合導致本課程難以達到預期教學效果,甚至讓學生把握不清課程學習的目標重點所在。思政教育與統計軟件分析應用課堂的融合,不能簡單地從個別案例出發,或者單純地將思政內容套用在本課程教學中,更應該挖掘高校統計軟件分析應用教學中蘊含的思政元素,立足統計軟件分析應用課程進行思政教學,在提升大學生統計分析能力的基礎上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質。
四、高校統計分析軟件應用課程思政的實施方案
(一)課程思政設計原則
課程思政融入教學過程中,目的性與合規律性是首要考慮的原則。其中,目的性是指服從并服務于學科的發展和專業的培養目標,合規律性是指課程的設計符合學科發展規律和學生發展規律。課程思政設計過程中不能為了突出思政內容而犧牲本身的教學目標和規律[5]。完成任務式、簡單粗暴的融合,不僅達不到思政的目的,而且容易激發學生的排斥心理,影響對本課程的學習。因此,統計分析軟件應用課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需要遵循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基本原則,力求取得1+1>2的教學效果。
(二)課程思政設計內容
統計分析軟件應用課程主要介紹當前國際流行的統計分析軟件SPSS的應用與操作,是對數理統計理論課程教學的完善和深入。SPSS統計軟件具有易用、易學、功能齊全的特點,在各領域和行業都有廣泛的應用,在市場研究和市場調查領域市場占有率超過80%,是國際上應用最廣泛的數據挖掘與專業統計軟件之一,在課程思政設計內容上可以嘗試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革實踐。
1. 改革課程教學內容,以“知識鏈”為核心進行內容重組
目前統計分析軟件應用教材版本很多,但內容編排和取舍上展現中國文化的知識點幾乎為零,“輸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大學生文化自信”的主流指導思想并未得到體現。因此,改革教學內容任重而道遠,一方面應注重在“量”上增加中國文化內容,另一方面注意在“質”上突出反映中國文化的特色,反映當代中國發展的風貌。
要融入“課程思政”元素,需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統計分析軟件應用教學大綱規定的知識點往往存在時間上、程序上或邏輯上的先后順序,以“知識鏈”為核心進行內容重組,知識點學習過程應重視系統性要求,厘清各種統計分析方法的應用領域范圍,彼此之間的區別聯系所在,加深學生對具體知識點的理解。
2. 與學科專業相結合,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精神
結合高校學生的專業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度分析,充分發掘具有專業特點的思政資源[6]。在教學實際案例的選取中,注意吸納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多學科背景的案例數據資源,向學生展示我國發展的重大進展及經濟建設的卓越成就。例如,通過統計數據動態展示:改革開放至今各國GDP歷年排名變化,讓學生感受大國崛起,培養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增強愛國主義情懷。同時,促使學生在圖表變化中感悟統計分析的魅力,以更好地將統計分析軟件運用于學科專業之中,為學生論文撰寫,科學研究提供量化分析的有效工具,提高學生科研素養。
3. 傳播數理統計文化,培養學生的嚴謹態度和求實精神
在授課過程中,通過客觀的統計分析數據,嚴謹的統計分析邏輯思維,數形結合思想以及建模思想,不斷培養學生的嚴謹態度和求實精神。
在學生進行數據收集、預處理、統計分析,并最終撰寫實驗報告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嚴謹語言邏輯,動手實踐的能力。尤其注重培養學生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實事求是,秉承誠實守信的基本要求,將弘揚誠實守信的傳統文化,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勤于思辨的精神融入到學習實驗點滴之中。
(三)課程思政實施方法
1. 豐富教學方法,全過程融入課程思政
在授課過程中,將以傳遞信息為主的講述法、提問法、討論法,與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演示法、案例學習指導法結合起來,同時輔助以實踐練習為主的練習和實踐指導法、合作學習指導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注意在授課過程中全過程融入思政,從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作業和第二課堂多角度融入“思政內容”,促進思政理念沁入人心。結合課程特色,依托實驗實訓案例,在提升學生的統計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的同時,潛移默化地促使學生增強專業自信、學科自信,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 使用信息技術,拓展教學時間與空間
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僅豐富了教學方法,而且拓展了教學課堂的時間與空間,讓知識能在更廣泛的時空領域充分涌流。借助中國大學MOOC、超星學習通、騰訊課堂等平臺,融合課堂教學與反饋、翻轉課、網上交流與互動等多種教學方式手段,搭建課程“線上+線下”教學平臺配合課堂教學,便于師生之間的時時交流,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使教學課堂得到無限的拓展。
3. 課程競賽思政,豐富課程思政形式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建模、創新創業大賽中去,針對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現象可組織學生開展團隊調研,對收集到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并撰寫調研報告,對調研團隊的優秀成果進行點評分享,可作納入教學案例,豐富案例庫。樹立典型,引導學生向優秀團隊及個人學習,達到傳播正能量的目的,讓新生代大學生看到自己的成就,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勤于思考、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樹立團隊意識。
(四)課程思政實施評價
綜合評估統計分析軟件應用“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應當首先建立一套全新的課程成績考核標準和評價體系,確立各教學環節相應的評估內容和評估方法。在評價內容上,將國家意識、文化自信、專業自信、職業道德、團隊精神等引入評價體系;在評估方法中,在傳統的教師評估法的基礎上,嘗試增加小組互評法、自我評估法。將學生納入評估體系當中,有利于增強考評環節的公開、透明性,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意識,提高學生思政課堂參與度,把專業知識的學習與綜合素質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五、總 結
高校統計分析軟件應用課程思政教育的發展不僅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更是高校發展方向趨勢所在。課程思政背景下,高校統計分析軟件應用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中應堅持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原則,在課程思政設計內容上嘗試以“知識鏈”為核心進行內容重組,與學科專業相結合,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精神,傳播數理統計文化,培養學生的嚴謹態度和求實精神;在思政實施方法上,不斷豐富教學方法、全過程融入課程思政,使用信息技術、拓展教學時間與空間,并采用課程競賽思政、豐富課程思政形式。進一步,綜合評估統計分析軟件應用“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建立一套全新的課程成績考核標準和評價體系,讓課程思政融入教學的方方面面,沁入心田。
參考文獻
[1] 何軍卿, 李和平.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歷史使命[J]. 河南教育(職成教), 2019(03): 52-54.
[2] 習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 人民日報, 2016-12-09(01).
[3] 嚴超, 楊占金, 楊方源, 匡代洪. 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 實驗室科學, 2020, 23(04): 222-225.
[4] 鄧嚴林, 侯蘭寶. 應用技術型大學概率統計課程思政化的有效路徑探析[J].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20, 31(18): 291-292.
[5] 朱曉晗.大學英語聽說課程中“課程思政”融入初探[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 2020(06): 140-142+151.
[6] 富春巖, 張立銘, 李微娜, 蘇曉光. 課程思政理念下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與實踐——以“大學計算機”課程為例[J].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20, 38(05): 215-217.
(①廣州工商學院管理學院? 廣州 510000;②衛輝市高級中學? 新鄉 45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