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安樂
摘 要:數學,是小學教學里的重要科目,學習數學能夠培育學生的邏輯思維以及提高解決問題能力。數學學習需要一定的技巧,它不是簡單地靠記憶和背誦來掌握,因此,就需要教師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案,讓學生學會懂得學以致用。而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是數學教學里的重要手段。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興趣特點,設計合適的合作教學模式,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教學模式
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激發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習能力,開拓學生的大腦和思維,借助合作學習的模式,讓學生獲得綜合的發展。基于此,本文展開了相關的探究,分析了小學數學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的價值和方法,以供一線數學教師作為教學參考和依據。
一、小學數學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的價值
(一)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基于小組合作的模式,將學生分為幾個不同的組別,為每個學校分配學習目標,為每個成員分配小組任務,促使學生共同交流、合作、分享、溝通,探索數學知識,進而有效地實現能力和興趣的提高。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能夠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和作用,感受到和合作伙伴共同完成學習目標的成就感和價值感,提升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在日后的學習活動中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其中,獲得思維的拓展以及能力的提升,達到數學教學的目標。
(二)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課堂中的有效提問、實踐探索,是學習數學的關鍵方法,然而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采用灌輸式教學,教學氛圍比較嚴肅和低沉,使得學生很少會主動表達自己的情緒和疑問,面對不懂的問題或者存在的質疑往往選擇沉默或者事后找同學討論。這種學習模式不僅效率低下,還不利于學生思維拓展,讓課堂也僅僅局限在教材內。因此,為了解決這些教學問題,小學數學教師要在課上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民主、輕松的氛圍,讓學生更加的放松,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而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使得整個課程處于輕松、自在的氛圍下,能夠讓學生進行自由的交流和溝通,并在小組內分享自己的疑惑和質疑,共同展開探討,針對無法解決的地方對教師進行詢問。只有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下,教師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為學生營造出有疑問、有驚訝、有爭論、有分析討論的豐富課堂,以此來提高學習的效果。
(三)培養小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團隊合作能力,是學生成長所必備的技能。在小組合作模式下,學生從課堂的旁觀者變成了參與者,使得已經掌握了數學知識的學生可以幫助其他學生解決問題,也使得存在困惑的學生可以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解答自己的困惑。學生在課上共同根據自己的優點和長處,為合作做出貢獻,積極地參與到合作環節里,每個人都成為團隊的重要角色,貢獻自己在團隊中的價值。通過共同的交流、合作、探索、總結,學生可以達到合作的目標,解決數學問題。合作模式有效地培育小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能力,為學生的日后發展帶來幫助。
二、小學數學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的策略
(一)合理設計分組,提升小組合理性
在素質教學的背景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已經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的形式,教師們通過組織小組交流和合作,讓學生進行思維的碰撞,實現能力和知識的提升以及拓展,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但是,當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包括小組成員分配不均勻、小組合作積極性不高、小組活動形式過于單一等等。這些問題都影響著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無法發揮小組合作的真正價值和功能。基于此,教師首先要思考的便是如何改善小組合作的問題,以問題為角度展開教學設計,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而目前小組合作現有的問題里,成員分配不均,是一個普遍并且嚴重的問題。
由于學生的生活環境、家庭環境不同,因此每個學生在學習能力和性格等各個方面都有著不同的表現。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不能夠采取一視同仁的教學方案,對學生按照一刀切的方式進行教學,而是要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形式。因此,在小組合作的模式下,教師進行成員分配的時候也是如此。在傳統的小組合作模式下,教師們一般按照學號、桌位進行分組,讓前后桌或者同一批學號的成員搭配成一個小組展開合作。這樣的分組形式沒有關注到學生的個體性和差異性,最終導致同一個小組內的成員無法形成有效的配合以及不同的小組之間的平均水平差異過大。面對這樣的情況,想要提高小組合作的質量,就需要教師重新制定分組規則,合理地分配各個小組的成員,讓分組更加合理化、有效化。
在實際的教學環節里,教師需要先對班級的小學生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觀察,之后依據班級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學習能力、數學基礎等綜合元素進行劃分,然后按照互補的原則,將不同特點的學生分在同一個小組內,保證每個小組的學生在成績、性格等方面都各不相同,每個學生都能夠發揮自己在小組內的價值和作用,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小組的人數上,教師可以設定每個小組4-6人。這樣既保證合作交流的豐富性,又不至于讓人數太多帶來課堂紀律問題。
例如,在教授小學“毫米、分米的認識”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便針對學生的數學成績以及性格進行合理分組,根據幫扶、帶動的原則,保證每個小組成員都有成績好的和成績差的學生。成績好的學生要積極地幫助其他學生解決疑惑,成績差的學生也要勇于提出自己的疑問和困難,和同組內的伙伴共同進行討論。小組成員之間共同努力,針對彼此的優點進行學習,針對對方的缺點及時指出并協助改正,共同達到學習的目標。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下,學生在大腦建立了毫米、分米的概念,形成了該部分知識的邏輯框架,對學生日后生活有很大的幫助。
通過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我們不僅實現數學基礎弱的學生和數學基礎強的學生共同進步,還促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實現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提高,借助小組合作學習形式讓學生實現全面的進步。
(二)創新教學形式,提升小組合作趣味性
數學學科相對而言是一個比較抽象的學科,它具有嚴謹的邏輯,因此該學科對于小學時期的學習而言,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但是數學同時也是一個實踐性的學科,它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通過學習數學,學生能夠有效地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所以,學好數學對學生格外的重要。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欲望,有了興趣學生才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提升學習的收獲。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的時候要關注到學生的興趣,設計一些趣味教學,而小組合作模式,對于提升學生興趣有很大的幫助。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們采用的教學方案一般是灌輸式的教學,學生被動地接收和學習知識,之后進行大量的練習和鞏固。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了逆反、抗拒的負面情緒。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邏輯思維無法得到充分的發散,漸漸地開始討厭數學學科。因此,教師要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通過教學創新,豐富課堂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也要思考如何創新和豐富合作的形式。教師可以借助游戲教學法,將有趣的游戲滲透到合作環節,激發合作的趣味;也可以借助團隊競賽形式,激發學生的團隊意識等等。通過提升學習活動的趣味性,我們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達到更好的數學教學效果。
(三)完善總結評價,提升合作學習效果
評價和總結,是衡量教學的成果的關鍵途徑。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在設計完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之后,要對學生合作的成果以及教學的質量進行評價。一方面,通過總結小組合作學習的收獲,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另一方面,通過評價,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提升對合作成果的重視,使其更加認真地參與到合作活動中。在以往傳統的評價方式中,教師一般都是簡單地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總結,這樣的評價方法過于單一,缺乏學生的參與,無法發揮評價的最大價值。因此,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需要讓學生一并參與到評價環節,增加評價的多元化和全面化。
在實際的教學環節,為了完善小組合作的評價,教師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組內自評、組外互評等,通過評價讓學生認識到合作過程里的不足以及優點,進行學習總結,不斷地提高合作的技能,為下次合作打好基礎。
例如,在教授“梯形”這部分知識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掌握梯形面積,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展合作,總結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以及梯形的面積公式、周長公式,以此來方便學生對各個圖形形成全面的認識。在收到教師的任務之后,學生馬上展開激烈的小組討論,總結出了自己的小組成果。于是教師安排學生先進行組內的自評,針對組內成員的表現進行打分,并派一位成員對小組合作的過程進行總結;之后將學生的作品打亂順序,讓其余小組進行評價和打分;最后,教師在學生評價完之后,進行總結性的評價,對課堂知識進行拓展和延伸。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組合作學習,是數學教學里一個重要方法。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教師要觀察每個學生的狀態,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主動性,采用多種科學有效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發揮小組合作的最大價值和功能。教師通過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來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張長義,董惠英.讓“合作”之花在課堂中綻放——淺談數學課上合作學習的策略[J].學周刊,2020(13).
[2]蘇東娥.新課標下小學數學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實施對策[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8).
[3]范淑青.指導小組合作,提升學習有效性[J].數學教學通訊,2020(10).
[4]張進國.用心思索? 大膽前行——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科教文匯(下旬刊),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