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梅
摘要: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核心要義,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文章首先對現代產業體系的內涵進行闡釋,其次分析了海安市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現狀,在此基礎上提出促進海安市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建議,為加快構建海安市現代產業體系提供參考,進而推動海安市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建設。
關鍵詞:海安市;現代產業體系;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F代產業體系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核心,是海安市未來在國際國內分工中擁有競爭優勢的基礎。2020年是“十四五”規劃編制之年,研究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對海安市“十四五”發展戰略謀劃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一、現代產業體系的內涵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經濟建設的一個總綱領,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核心內容?,F代產業體系是服務經濟比重逐步提高、技術先進、以人力資本價值實現為依托、具有生產率競爭優勢、可持續性強的產業體系,具有創新性、開放性、融合性和可持續性等特征,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前提基礎和重要支撐。
二、海安市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現狀
作為沿海發達地區,海安市近年來始終保持強烈的答卷意識,把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最鮮明的發展導向。海安市委、市政府緊扣《江蘇高質量發展監測評價指標體系與實施辦法》,狠抓落實落地,不斷深化細化具體化,全市經濟規模穩步增長,產業結構持續深化,骨干企業快速成長,園區載體不斷完善,創新能力持續增強,不斷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在2020年全國百強縣榜單中,海安市列第25位,比2019年上升11個位次。在全省2019年高質量發展總結表彰大會上,海安市被表彰為“推進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區)”。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十年來,海安市以發展實體經濟見長,努力推動“海安制造”向“海安創造”轉變,提升經濟核心競爭力?!笆濉币詠恚0彩兄铝嫿ìF代產業體系,圍繞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兩大主干,在推進先進制造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等方面做出努力,特別是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在創新引領、產業提升等方面圍繞“調”和“轉”,付出了代價,承受了陣痛,鍛煉了企業,在攻堅克難中譜寫了發展新篇章。
未來海安市應以智能化、融合化、綠色化發展為導向,升級一批傳統優勢產業、培育一批戰略新興產業、前瞻布局一批未來產業、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產業邁向中高端。到2025年,初步形成具有海安市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傳統優勢產業加速向中高端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顯著增強,成為長三角北翼產業高地、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地區。
三、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對策建議
“十四五”積極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應成為海安市制造業轉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趨勢。圍繞新舊動能轉換,聚焦創新動力活力體制機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培育壯大創新主體、加快建設特色產業集群等,構建起海安市“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產業大廈。
(一)培育新興產業
一是新電子。電子產業是海安市的重點產業板塊之一,近年來不斷發展壯大,成為海安市重點產業。西蒙電氣、威爾曼等企業實力雄厚,在行業內享有較高地位。應堅持電子信息產業培育與電子信息產業園建設齊頭并進,通過3~5年努力,將電子信息產業園打造成國內知名、國際有影響的專業特色園區?!笆奈濉币詳U大電子信息產業規模為主攻方向,以電子信息產業園區建設為重點,發展壯大智能終端配套企業,優化升級電子材料、元器件和集成電路,規劃布局半導體LED光通信、量子信息、5G等前沿領域,培育孵化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將電子信息產業培育成海安市戰略性新興產業。
二是新錦綸。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錦綸生產國。海安市是錦綸產業發展較早的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化纖錦綸生產基地,“海安市錦綸”全國知名?!笆奈濉币獓@打造“千億級錦綸產業基地”目標,立足現有產業基礎,以提升創新能力為著力點,強化技術攻關;以轉型升級為出發點,推廣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推動“傳統產業品牌化、新興產業規模化”,提高產業集中度,提升產業內生發展能力。
三是新智造。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發展規劃的重要發展方向,是未來制造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機器人市場需求潛力巨大。海安市新智造產業已初步形成機器人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關鍵零部件及系統集成的機器人全產業鏈發展格局,推動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笆奈濉币凑斟e位競爭、梯次發展、產業集聚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智能裝備等,主攻系統集成與應用、核心零部件生產、機器人本體制造,力爭形成一定規模;積極引導本地裝備制造企業借力向智能制造轉型,實現工業經濟提檔升級,將海安市打造成在全國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產業集群和智能制造應用示范城市。
(二)升級優勢產業
一是新材料。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以綠色、低碳、高性能為主要發展方向。海安市新材料產業已形成關聯度、集聚程度較高的產業體系,成為全省重要的新材料產業基地。晨朗集團、鷹球集團、亞太輕合金、鐵錨玻璃等龍頭企業優勢突出,產業集聚效應明顯。未來海安市應重點聚焦高性能磁性新材料,提升壯大有色金屬新材料,培育發展膜材料與新型電子材料,招引培育潛力材料產業,建設國內一流的新材料產業基地,帶動海安市工業高端化轉型升級。
二是裝備制造。當前發達國家推動“再工業化”,新興經濟體致力建設新的“世界工廠”。未來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將重塑全球產業分工格局。裝備制造業是海安市傳統產業、支柱產業,現已形成特色鮮明、產業關聯度高、鏈條完整的產業集群。海安市應以智能電梯、鍛壓機械、電工電氣、農業機械等特色產業為重點,以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促升級為主攻方向,培育產業領軍企業,打造國內外知名品牌,做優做強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三是汽車及軌道交通。我國汽車企業正走向國際市場,國內汽車保有量、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全球軌道交通裝備市場也呈現出數字化、智能化、多樣化的發展趨勢。海安市汽車及軌道交通產業鏈覆蓋研發基地、鍛壓制造、總成及零部件生產制造、物流貿易等上、中、下游,主打產品有一定知名度,并不斷開發新產品,延伸產業鏈。海安市應緊扣汽車產業轉型發展重要節點和軌道交通裝備快速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加快高附加值產品研發,引進和培育一批“專精特新”汽車及軌道交通裝備零部件生產企業,加快形成汽車及軌道交通裝備零部件全產業鏈,促進產業集聚化,打造國家級汽車零部件及軌道交通裝備產品出口基地,吸引更多整車企業入駐,實現產業從配套發展向獨立發展轉變。
四是節能環保。節能環保是國際經濟科技競爭的新領域,“綠色壁壘”將在國際貿易中扮演重要角色,節能環保裝備產業發展潛力巨大。海安市從水泥機械等行業拓展為環保機械制造等節能環保產業,逐步成為海安市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力量。海安市應堅持綠色發展理念,重點推動固廢物處置產業、綠色新能源產業、農村環境服務業、大氣除塵產業、水污染防治產業等產業鏈的縱向延伸和橫向拓展,培育產業核心競爭優勢和知名品牌,塑造海安市以節能環保產業為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新模式。
(三)做強特色產業
一是紡織絲綢。紡織絲綢行業近年來調結構,穩增長,因人力成本上升,呈現出國內產能向海外轉移的趨勢。海安市是紡織大市,已形成集紡、織、染、后整理、服裝加工、家用紡織、紡織機械等門類齊全的產業集群,蠶絲被和生絲產量全國第一,色織布產量全國第二,產品銷往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十四五”應以“高端色織產業基地”和“新型紡紗和制品開發基地”為核心,依托棉花保稅倉庫、棉紗交割倉庫、紡織材料交易中心等原料采購和倉儲優勢,發揮常安紡織科技園載體平臺作用,健全色織、新型紡紗及制品、產業用紡織品產業鏈,建成國內有較高知名度的紡織強市。
二是商貿物流。受宏觀形勢下滑、產業結構優化、國際經濟環境不確定的影響,物流市場規模增速尚不能確定,但物流業務流程數字化改造正成為趨勢。隨著“新基建”實施,智慧物流、冷鏈物流等新型物流基礎設施投資環境將進一步改善,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運輸組織協同高效、信息資源共享應用、推動區域商貿物流與產業協同為重點,區域商貿物流一體化將加速推進。海安市商貿物流產業園是江蘇省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和中國浙商最具投資價值的商貿服務業集聚區,擁有保稅物流、多式聯運、大宗物資交易等功能平臺,建立了有色金屬、生鮮冷鏈等六大物資集散中心。海安市應聚焦樞紐海安市、物流天下,建成集鐵路、內河港、公路港、金融港、信息港為一體的現代綜合物流園,成為全省區域性物流中心,創成國家級示范物流園區。
三是現代建筑。未來建筑行業壟斷競爭日益加劇,現代建筑業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海安市是國內知名的“中國建筑之鄉”,江蘇省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城市。全市已形成以建筑業為核心,由建筑業、建材制造加工業、建筑機電產業等構成的建筑產業運營體系。蘇中、華新分別進入“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行列。海安市應致力建筑業創新升級,調優產業結構,創新經營模式,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鼓勵企業晉升特級資質,積極參與海綿城市、智慧城市建設,加快進入軌道交通建設領域,逐步實現由建造建筑產品向經營建筑產品的轉型。
(四)轉型傳統產業
一是家具。我國家具產業正在梯次形成東部沿海向中西部有序轉移,環保性能已上升到戰略層面,加工方式逐步機械化、自動化、柔性化。現代家具產業是海安市重點產業板塊之一,海安市以全球化視野、產業化高度、超大型規模的高標準建設了產供銷一體化的家具全產業鏈基地。東部家具產業基地被評為“中國家具行業先進新興產業園”、“中國家具行業優秀產業集群”。海安市應搶抓城鎮化快速發展和消費升級的重要機遇,推進家具智能化改造,推動家具產業向綠色化、品牌化、高端化、鏈條化方向發展,加快打造立足華東、輻射全國的現代家具產業基地。
二是現代農業?!笆濉逼陂g,海安市圍繞“全省一流、全市領先”目標,以現代農業提質增效工程為抓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重點發展優質稻米、蠶桑、禽蛋、水產、蔬菜五大優勢產業,拓展食用菌、中藥材兩大新興產業,推廣“龍頭+基地+農戶”經營模式,構建了“5+2”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海安市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五大優勢特色產業為基礎,以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主要內容,以綠色生態發展為主攻方向,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林,梁慧歆.現代化經濟體系和現代產業體系的關聯與區別[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4):90-93.
[2]陳書燕,楊艷.鄭州市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0(10):1-3.
[3]李麗菲.河南構建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研究[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8(06):76-80.
(作者單位:中共海安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