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
摘 要:隨著時代的推進與不斷發展,我們的生活也在不斷地革新與變革,一切都朝著嶄新的、更好的方向去進行。我國從14年開始針對性地進行高中課改,對于化學課程來講,要求對高中生的教育要更加的立足當下和更加的具有前瞻性。核心素養的提出將學術界對于教育的見解合并歸類,這一結構模型的提出對于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教師可通過對于化學核心概念的研究來對高中化學基于核心素養結構模型進行闡釋。
關鍵詞:核心素養;概念教學;高中化學
一、國內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現狀
在2013年之前,我國對于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研究還停留在表層,只是簡單地對于國外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借鑒與參考,并沒有自己的主動研究。直到2013年我國啟動了“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研宄”的這一項目,才是我國核心素養教育的起步。到了2014年教育部門對于核心素養也有了新一層的認知,在下發的通知中,第一次正式的提出、書寫了關于核心素養的概念。同時在14年,教育部也發布了的期刊,其中《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文件中,核心素養首次面向全國教育,也標志著我國教育改革的開始。文件里提出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徹底打碎、揉入高中教育當中去,并讓各個學者對于不同階段中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體系進行深入研究。經過兩年的研究以及準備工作,我國對于核心素養的研究結果,最終呈現在了北京題為《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報告之中。其中指出對于新時代的學生教育工作,要以塑造全面發展的人為教學核心。教育的基本原則要包括準確性,時代性以及中國化三點。在高中的教育大方向也要遵守“文化的基礎、民主的自由發展和民眾參與性”三個方面。全世界對于核心素養的研究結果核心內容都大致相同,對于社會來講核心素養的要求要更加具有前瞻性,對于人的要求就是要更為全面地對人的特質進行塑造,以此作為國家對于新時代的儲備。因為國家質檢的文化有所差異,所以在核心素養核心內容的基礎上又兼具國情特色,因地制宜。
二、高中化學之于核心素養與核心概念
社會的進步是方方面面的,進步的背后是基于人才的智力貢獻以及科學研究。當這個進步的程度由量變達到質變的時候,時代對于彼時的人類就會提出更高的要求。對于新時代人才總是顯得稀缺和耀眼,而如何“制造”人才通常都會成為時代的難題。很早的時候我們會聽說“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從建國之初教育對于國家都有著非凡的意義。毛主席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教育對于國家的意義比肩國防力量,有國防我們就有現在,有人才我們才有未來。
新時代的背景下面臨時代的迅速向前,對于教育也有著更為嚴峻的挑戰。對于傳統意義上的能力、技能、知能等一系列概念已經逐漸開始不適應時代的發展,核心素養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教育家總結和發現。針對高中化學來講,核心素養的培養主要針對的三大問題:第一,對于高中化學核心素養在高中教學中的實際意義進行分析;第二,對于高中生化學核心素養培養的核心策略與政策進行落實;第三,運用合理的辦法讓學生對于綠色化學核心素養有一個大概的認知。
對于高中教學來講基于核心素養的結構模型要言之有物,落于實際就應該以高中化學核心概念作為教學基礎。學習一個學科不論前沿科技如何發展,對于學科恒久不變的就是最基礎的東西。比如在高中化學中,我們應該學習以及深刻認識其內涵的核心概念有如下類別: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離子方程式、有機物等核心概念。通過基礎教學融入,讓核心素養更容易被接受,這樣一來也同時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指導思路,即圍繞核心概念對教學進行系統化的改進,幫助學生對核心概念進行深刻的剖析,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思考能力。
三、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核心概念研究
(一)將情景教學融入教學方式
客觀去分析高中化學核心概念相對寬泛,高中化學作為學科的入門階段來講相對簡單,但越是簡單的事情越為重要。要講核心概念這個命題是件比較龐雜的論題,通常情況下需要對比國內外的課標,更看重情景化的教學。“學習都是有一個前提背景的,知識是沒有辦法不依靠我們息息相關的生活、脫離時代背景而抽象存在于紙面上,它需要生活的實踐才能見證它的真理性。學習只有結合進生活和社會才會變得更加生動”。在過去的發展中,傳統教育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的好機會和簡潔的辦法。但是當基于核心素養去重新看待高中化學核心,我們會發現學生關于獲取知識和獨立思考等能力的鍛煉都是傳統教育方法短缺的。通過設計一個實際情境活動是最低成本讓學生獲得思考的最佳方式,這樣的辦法對于學生的鍛煉遠遠要比書本或演示的效果來的要好。通過設定一定問題的相關情境去考察一個學生能否擺脫刻板知識,選擇一個細小的微觀角度去重新思考,對以前的觀點先判定與辨析,然后聯系到相關的高中微觀知識對其進行解釋,這樣我們很容易判斷學生宏觀和微觀意識的結合,從而了解到宏微結合核心素養構建程度,去做出精準調整。
(二)核心素養培養的課時積累
核心素養的培養不是獨立于教育之外的,而是跟隨著教育的變革也在不斷變革,隨著革新不斷地構建新的體系。而高中教育的每一步、每一個階段都是有單獨學科不斷地教學,課時慢慢積累而成。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也一樣,它無法通過一節課去構建,需要教師通過課時不斷的積累。例如,假如核心素養的構建過程就像蓋一座高樓大廈,而一節節化學教學就好像建樓時的一磚一瓦,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系統的基礎,教師對于每節課時中的核心素養培養植入必須有系統的宏觀把控,就像建筑大廈時,要先有建筑圖,才能按照圖紙去放置磚瓦。在規劃課時的時候,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要清晰分辨哪些是關鍵核心部分,哪些優勢基礎部分,從而做出精準的規劃。從核心素養的培養去開展,將課時分為幾部分,一部分用于基礎教學,一部分用于拔高訓練。課時的教雖然不會是獨立的,是在大的主題上章章相連,互相促進理解。但是在系統核心素養培養設計中,我們要注意聯系,以章節作為模塊,將課時教學變成我們教學的手段,促進核心素養的構建。
(三)核心素養下的合作探究學習理解結構與性質的聯系
通過不斷地討論最終形成對物質結構進一步的理解認識。舉個例子,在學習有機化合物之初,我們對于甲烷的四面體結構的認知是通過書中的三維結構物認知,最好也不過是在PPT中看到,但是僅僅通過書本、圖畫是沒有辦法展示出一個三維的真實結構的。而基于核心素養來看,最好的選擇是讓學生自己搭建一個甲烷結構,從而模擬出三維動畫,方便于自己理解。然后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在制作和觀察的過程中去理解,才有利于他們對知識的認知和理解。
(四)教學基于生活并融入生活
教學源自生活,同時在心理學上也有研究表明:興趣會給人帶來積極地反饋,而人的興趣往往源自于生活。高中生正是一個對生活各處充滿好奇的年齡,所以在高中化學的教學中,將化學置身于一個生動活潑的生活環境之中去,才是核心素養下的教學理念,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因為化學的理念,大部分是抽象的,而應試教育下的高中生思維往往是直觀的、具象的,所以才會造成“難學”“厭學”的情況。如果能在高中教學中將抽象的理念轉化為具象的實物,將化學融入實際應用,那么一些化學教學難點自然不攻自破。教師可以選擇結合生活實際給學生布置作業,比如實地調查生活中的食品,家中的家具材料等日常可見的物品當中有哪些常用化學物質?它們的具體來源和使用情況以及作用價值等等。這些日常的培養都能夠促進學生綠色化學核心素養的構建。教師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調查以及資料查詢撰寫相關的化學報告,并分組匯報。在這樣的小組討論中更容易形成化學和日常生活的聯系,更便于學生的理解。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實地調查生活里哪些場景中我們的化學物質使用的有錯誤呢?并分組討論,從而對化學有一個實用的認知。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生對于綠色化學核心素養的理解與認知。
四、結語
通過對于化學的核心教育概念的研究,得出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的重點在于如何激發學生內在對學習的渴望,或者對于學科的興趣,將化學融入生活,而不是紙上談兵。如何為國家培養一個更好的學生,是核心素養要求教育工作者去思考的事情。如果一個學生對于學習有自主以及嚴謹的思考過程,那么這個學生在將來走進社會,于國于民都將是一個合格的“未來人”。
化學作為一門學科推動著工業以及各種領域的前進,促進著社會方方面面的發展。化學的學習不能單單依靠死記硬背,而是要有自己的方式方法,學習和理解能力對于每一個想要學習化學的學生來說都是要必須掌握的。學習好一門學科對于培養個人全面發展有重要意義與價值,更加重要的是可以通過學習一門學科將其中蘊含的做事方法提煉出來,對于自己的將來大有裨益。
這樣來看教育工作者的擔子更為沉重,新時期對于教育工作者有更加嚴格的要求。教書育人在核心素養這個概念下顯得格外有意義,隨之而來的更多的是教育工作者對于教學設計的思考。對于理論知識以及考試的重要性在核心素養時代要放在育人之后,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對工作要更加投入,對于學生要更加了解。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學改革和設計,隨時代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核心素養研究課題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J].中國教育學刊,2016(10).
[2]胡先錦,胡天保.基于發展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教學實踐與思考[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