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霞
摘 要:幼兒園教育是幼兒開始接受科學教學模式的起始階段和奠基階段。幼兒的身心特點意味著在幼兒園教學中不能采用傳統教學模式,而是要結合幼兒的學習特點,遵循科學的教育原則,堅持以幼兒發展為中心,開展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游戲化教學模式能夠寓教于樂,在游戲中引導幼兒去體驗、學習,這既能夠調動幼兒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能有效落實教育教學目標,提高幼兒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幼兒園;游戲化教學;必要性;措施
幼兒園階段是幼兒開始接受科學、系統教育的起始階段,對于幼兒習慣的養成、智力的開發、個性品質的培養等諸方面的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特別是隨著當前社會的不斷發展,家長對于子女的教育問題愈加重視。而幼兒園階段的學習是幼兒離開家庭開始接受系統教育,家長都非常關注他們在幼兒園的表現,關注幼兒園的教育,希望他們能夠盡快適應新生活,從而“贏在起跑線上”。因此,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必須要重視,需要科學的推進。
為了指導幼兒園教學工作,2012年國家頒布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文件對這一階段幼兒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方面的學習與發展提供了指導,也對科學開展學前教育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建議。它特別指出了要避免學前教育小學化,要根據幼兒在此階段的身心特點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玩是幼兒的天性,據此可以把日常的教育工作融入到幼兒感興趣的游戲中,使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這體現了新時期教育以生為本的理念要求,也能夠激發和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提高教育教學效果。結合這一問題,筆者淺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全面把握幼兒教育的特點
處于3-6歲的兒童,他們正處于身心發展的快速變化時期,他們精力充沛,好奇心很強,對于很多事物都容易產生強烈的興趣或者理解欲望;但是對于事物的理解主要是基于直觀感知層面,抽象思維能力較為欠缺,自我約束能力較弱,需要結合其身心特點進行引導和教育。
因此,從個人整個受教育的全過程來看,幼兒園教育是整個學制的基礎,是開啟幼兒心靈與智慧的重要起點,具有基礎性和啟蒙性的特點。同時,處于3-6歲幼兒,他們的身心特點意味著他們對于知識的學習更多的是依靠感官來實現,也就是幼兒在直接感受和經歷的過程中來了解事物,形成對外界的認識。所以,針對幼兒學習和認知的特點,在幼兒園進行教學時,一定要采取能夠使幼兒參與到課堂的教學形式來進行,在適合幼兒身心特點的活動中來引導幼兒進行學習。
二、游戲化教學的優勢
素質教育下的各學段教學都在強調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此背景下,各種新的教學方法在廣泛應用。其中,游戲化教學在幼兒園階段和小學低年級學段應用得非常頻繁。游戲化教學是指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給幼兒設計適合其學習參與的游戲來組織和開展教學活動,這樣能夠調動幼兒參與學習的興趣,使幼兒在愉悅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
相對于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游戲化教學模式更貼近幼兒的身心特點和學習心理需求,在游戲中教學能夠減輕幼兒的心理壓力,盡可能避免幼兒產生厭學情緒。通過游戲化教學,可使幼兒在直觀的參與、體驗中感受學習的內容,既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還降低了學習的難度,有利于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內驅力,同時也能極大地開發幼兒的智力。在游戲的過程中,幼兒之間有交流、有競爭,這樣能夠培養幼兒的合群感和競爭意識,從而實現幼兒在快樂中學習,符合當前幼兒園教育所追求的生命教育的理念。當然,這樣的游戲活動還可以通過幼兒園的開放日活動,把廣大家長們也調動起來,不僅能夠密切家校關系,還能夠深化相互之間的了解,密切家園之間的合作,從而形成教育的合力,優化幼兒園教育的效果。
三、巧妙設計,開展多樣化的游戲化教學活動
(一)精心準備,為開展游戲化教學做好準備
開展游戲化教學,需要具備相應的基礎與條件,所以幼兒園要精心準備,為開展游戲化教學提供有利條件。
首先,要注意教師素質的不斷提升。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既是整個教學活動的設計者,也是學生進行游戲活動的指導者、合作者,這對于教師要求更高,甚至教師的能力與素質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因此,需要教師要接受游戲化教學的新理念,多學習,勤嘗試,這樣教師才能夠更好地適應游戲教學的要求,提升教學的效率。
其次,要注意教學環境的開發與配置。開展游戲化教學活動,需要一定的空間和場所,根據教學任務的要求設置不同的幼兒活動空間,來給幼兒創造學習與感知的外部環境。所以,游戲化教學活動有可能是在室內,也有可能是在室外,這需要幼兒園進行資源的整合,結合教育教學需求來對幼兒園的空間進行合理設計,并配備與游戲活動開展相關的器材。此外,還要注意把游戲性和教育性結合起來,以教育為核心,游戲為輔助,從而使教育教學效果不斷優化。
再次,要不斷豐富活動材料,從而豐富游戲活動的內容與形式。游戲化的教學活動開展是需要一定的教學材料或者設備作為輔助的。而從目前來看,幼兒園的教學活動開展基本上是局限于現有的材料或者設備,這往往會制約游戲化教學活動的開展。因此,幼兒園應該結合新時期幼兒教育的現實需求,特別是幼兒學習的特點來適當增加活動材料。同時,幼兒園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需求,鼓勵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自己嘗試動手做一些輔助材料,如手工制作、廢物利用等,這樣既能夠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還能夠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另外,幼兒園教師也要注意對園內現有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如校園內的花草也可以成為教學資源,這樣能夠增加課程的豐富性,為優化教學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敢于放手,尊重幼兒主體地位
游戲化教學要求學生在參與中來學習和體驗,真正發揮幼兒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力,使幼兒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真正有收獲、有進步,為其未來的學習和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對于教師來說,需要轉變教學思想。具體來說,教師要認真學習最新的幼兒園教育綱要要求,轉變教學思想,喚醒幼兒的主體意識。很多時候,教師總是覺得幼兒階段的孩子太小,可能會學不懂,所以存在教師包辦,幼兒更多的是在配合,這對于幼兒的鍛煉意義和效果會大打折扣,不利于幼兒的進步,也會影響幼兒的積極性。所以,要想在教育教學行為上做出改變,需要幼兒教師轉變思想,敢于放手,并結合幼兒的現狀進行游戲的規劃、設計,引導幼兒敢于去嘗試,在經歷中引導幼兒成長。
此外,教師要根據幼兒發展需要來構建課程游戲課程體系。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學前教育課程的設置,要本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目標,突出幼兒發展的自主性和能動性,致力于對幼兒一生發展奠定基礎。所以在開展游戲化教學時,要根據幼兒在小班、中班、大班的不同需求來系統化地設置游戲課程,其立足點就是幼兒的身心特點和成長需求。如果條件具備的話可以調動幼兒參與到課程建設中來,聽一聽幼兒的呼聲與需求,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來給幼兒構建體系化的游戲課程。這對于幼兒的教育意義和吸引力會更大,也滿足了幼兒的現實需求。
教育是有其內在規律性的,幼兒教育也是如此。幼兒階段的幼兒在規矩意識、學習習慣、知識積累等方面都有很多不足之處,所以在進行游戲化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不斷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對此,教師一定要放平心態,做一名合格的旁觀者。具體來說,教師要允許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出現問題,對于幼兒出現的問題要進行引導和解釋,同時要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因為這些經歷都有益于幼兒的成長,這也會成為他們成長中的財富。同時,對于游戲過程中幼兒超出課堂預設要注意掌控,防止活動出現無序性,影響活動的效果。也就是要把活動交給幼兒,教師做好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角色,成為教學的主導。
(三)明確方向,科學推進
在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中開展游戲化教學,其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的實效性,并改變傳統的幼兒園教育工作中“重上課,輕游戲”的不足,尊重幼兒玩的天性,在游戲下實現對于幼兒的教育和培養。所以在具體落實上一定要明確方向,要結合教育教學目標來準備游戲,以教學的內容和任務來分類組織游戲活動,以幼兒游戲的年齡特點為依據,加強對游戲的引導,使游戲對幼兒的發展能夠迎合教育的方向。同時,教學的游戲化,不僅包含游戲形式,還包括游戲化的語言,其目的就是更好地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手段。例如,在數學活動中,教師要將抽象的數學概念通過真實情景變成幼兒容易接受的具體事物,就能讓幼兒覺得輕松,從而能積極主動參與活動。因此,教師應注意創設發現問題的游戲情景,讓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充分感受探索學習的樂趣。又如教幼兒學習分類時,教師可帶領幼兒玩“分水果”的游戲。先在教室里放下各種顏色、各種形狀、背面有算式的“水果”,然后將幼兒分組,要求各組開動腦筋將“水果”合理分類擺放在一起。在游戲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被大大調動起來。他們會在游戲中發現可以將同顏色的水果放在一起,也可以將同一形狀的水果放在一起,還可以將算式答案相同的水果放在一起。這樣的游戲情景,既讓所有的幼兒都樂于參與,又讓不同水平的幼兒都得到了提高。
總之,通過教學實踐嘗試,已經證明游戲教學活動是一種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有效教育教學模式,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對于幼兒主體性的培養和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當然,做好這項工作還需在教育教學細節上進一步優化,不斷進行總結和反思,從而更好地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建華.幼兒園課程游戲化之思考與實踐——從一個區教研員的視角談觀念與操作[J].早期教育(教師版),2015(12).
[2]李菊平.快樂學習快樂成長——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探索和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2015(3).
[3]劉冬敏.幼兒園科學教育游戲化的實施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9).
[4]李曉敏.幼兒園游戲化教學策略分析[J].中外交流,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