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三導”是指導學、導疑和導練,在“三導”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和運用中,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展開課前預習,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導疑,更需要在課程知識教授之后,加強對學生的導練。如此方能在“三導”課堂的高效構建下,實現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中高年級;三導課堂;教學模式
一、 引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無論是教學理念,教學內容,還是教學目標和教學模式,都已經發生了多元變化。教學就是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同時也是課程改革的核心,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應該遵循課程改革原則,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改變。“三導”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基于新課程標準的新型教學模式。運用三導教學模式,不僅能夠體現教師的水平,還能滿足學生全面發展,更是能夠促進學校教育質量的提升以及對素質教育的深入體現。對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小學中高年級學生數學知識時,應該充分利用“三導”教學模式,并通過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欲望和信念。如此在學生數學知識的強效理解和能力水平的增強中,達到高效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構建。
二、 “三導”課堂教學模式的建立和理論依據
“三導”課堂教學模式的建立,是對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所進行的教育實驗,是以課程標準為基礎所倡導的學生數學學習過程,是建立在經驗上的主動建構的過程。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不僅有著豐富的觀察、猜想、推理和交流活動,還包含著多樣的實驗和驗證的數學活動,因而此過程也是能夠對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進行個性化展現的過程。
三導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學習的生成過程,就是學生從環境中所接受的感覺信息和原有認知結構相互作用的過程,也是學生對信息進行主動選擇和關注的過程,更是對事物的意義展開主動構建的過程。教師在教學時,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態度和興趣特征為出發點,在對能夠提供學習經驗的情境進行精心的設計時,作用于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中,使其能夠在學生自己所理解的知識的構建下,在教師的促進中,加強對自身知識結構網絡的構建。基于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可以將教學過程概括為:在學生建構知識的過程中,教師是設計者、組織者、促進者和評價者;向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原型,也就是能夠對與真實情境相類似的教學環境進行創設;能夠對學生進行探索的指導,會對生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社會性相互作用給予重視,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成績。
三、 在小學數學中高年級教學中“三導”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
(一)導學用于課前預習
三導是指導學、導疑和導練。導學,是集學生學案、教師教案和當堂訓練檢測為一體的,導學部分,學生需要以導學提綱上的要求為依據展開相應的自學,使得教師能夠在學生的自學之后展開教學。此種教學具備指導性,可以對學生的獨立自學能力進行培養,使得學生能夠在對新課的重點、難點和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進行了解,通過導學部分,對學生進行新知科學靈活、積極主動的發現探索和收獲。而在課堂教學中移植進課前的預習,可以讓學生學會閱讀,學會對知識進行整理和探索,可以在促進其知識網絡結構的初步建構時,通過對其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和針對性的增強。
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展示導學目標,出示導學要求,讓學生展開自主預習。教師可以以課程標準、教學目標和考試說明為依據,在對本節課的教材內容進行結合之后,對本節課學生的學習目標進行揭示。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前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和要求進行明確,并在提示學生自學時,對探究問題進行設置,對相應的教學情境進行創設,使得學生能夠自主探究學習。再次,教師可以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前提,對學生的學習目標和自學提示進行設定,并在對以學定教進行創造后,加強學生對學習模式的積極探索。在學生的自學過程中,教師則需要巡視指導學生,對學困生進行重點關注的同時,個性化的指導學生。最后,教師還可以對課堂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有目的的收集,并在優化課前備課預設后,組織學生對課堂預設和生成的問題展開及時的處理。同時,面對不同基礎的學生,教師要對學優生進行深度學習的鼓勵,對后進生展開達標學習的指導。如此一來,方能讓學生對學習目標進行獨立自主地完成,才能加強學生對課堂的主動參與性,才能在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中,教師依賴的擺脫下,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從而達到學生問題分析能力、問題獨立解決能力的增強。
(二)導疑用于課堂學習
三導學案,就是聯系起整節課知識的前后,在學生知識的梳理過程中,深化其對問題解決的理解過程。三導學案中,在導學部分過后,教師不能馬上就對學生所不能解決的問題進行解答,而是應該迫使學生,在思維的獨立開展中,對問題進行積極的解決。而學生也需要以教師所創設出來的問題,或者課堂中的生成性問題為針對點,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學習和交流討論中進行質疑、釋疑的學習。而后,教師還可以利用兵教兵、師生互教的方式,讓學生對自學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進行自主解決,教師則需要導疑學生的共同問題,幫助其突破知識重難點。同時,教師還需要個別化的處理一些個性問題,以此幫助學生進一步的深化理解問題的處理。
眾所周知,學生主體意識形成的重要條件就是交流,許多學生在問題的交流和探索中,難免會堅持自己的意見,對自己的見解進行充分表達。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則需要在教學導疑過程中,利用兵教兵的方式,加強學生對問題的討論。首先,教師需要在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后,提供學生表達自身想法的機會,并讓學生在這樣的機會當中,對自己自學過程中存在的疑難問題進行提出和交流。而在其交流過程中,教師要對生成問題進行及時的收集,并對兵教兵模式下還不能解答的問題或者學生還沒掌握的問題進行收集和整理,而后以此為依據展開第三次備課。其次,教師需要在分類問題后,對本節課新知識教學中所要解決的重難點進行梳理,讓學生能夠對梳理出來的重難點知識進行加強學習。再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對問題解決的來龍去脈展開一一的演示、講評、討論和表達,并顯現出問題的思路。教師需要在此種顯現下,對真正需要指導點撥的問題進行挖掘和明確,并在指導學生自學主要的疑難問題時,加強其對問題的解決和總結歸納。最后,教師要在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情況中,讓學生對課堂知識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對數學知識中的規律進行尋找。使其能夠在動態化和開放化的教學課堂中促進學生的良性發展。
(三)導練用于知識鞏固運用
導練,包括自學診斷訓練和當堂訓練,學生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學習目標進行積極主動的學習和訓練,以此來鞏固所學知識。而學生通過對一定量知識的針對性訓練,則能夠以自己的方式,對重難點知識進行消化,能夠在多樣化和靈活化導練方式時,促進自身知識運用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知識技能的提升。三導學案中當堂訓練的設置,是指在學生自學診斷檢測和師生共同導疑后,以本節課所教學的數學知識為依據展開的課堂練習。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導練,并在對學生的知識易錯點進行挖掘后,對學優生和學困生不同程度的學習發展進行關注。教師需要對靈活性和有針對性的問題進行設計,并在監督學生及時完成相應檢測時,利用小組互評、學生自評等方式,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批改。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反饋信息進行及時獲取,需要在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和能力發展進行了解后,對學生展開客觀性評價;要在對學困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重點關注后,個性化的輔導此類學生。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對預設和生成的關系進行時刻而機智的處理,并以此為基礎,對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和有序性進行確保。如此在教學任務的完成中,促進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提升。
比如,教師在教學“圓”的知識時,就可以讓學生對生活中各種圓形物品進行看一看和摸一摸,如硬幣、瓶蓋、紐扣、棒棒糖和鬧鐘等等。為了加深學生對圓形物品的印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照著這些圓形物品進行繪畫,可以在圓形物品上圈上一層線條,而后用尺子測量線條。然后教師就可以對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如五毛錢的硬幣和一元錢的硬幣,哪個周長更大?具體大多少?能否應用相應的工具,對棒棒糖的面積進行計算?接著教師就可以在學生計算之后,對學生答案的正確性進行檢驗,并在檢驗之后對其進行評價反饋。這樣既能深化學生對圓的知識的印象,又能夠對學生的計算能力進行培養,從而在學生思維的發散中,促進學生知識學習水平的增強。又如,教師在教學了“統計”知識后,可以對這樣的活動進行設計:對班上同學的身高體重進行調查,在列出相應數據后,制作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通過三種統計圖的制作,明確出班上大多數同學身高體重的大致區間。在此種活動中,教師要讓學生分好組,每一組都要有不同的任務分工,每組成員都要對自己的任務進行良好完成。這樣的方式,既可以加強對學生的合作鍛煉,又能夠增加學生對同學的了解,更是能夠培養學生的統計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四、 結語
總之,在教學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人。學生的發展,才是教育教學中最為重要的價值。在新課程改革的環境背景下,教師要想讓學生進行有效性的學習,就必須以數學學科的特點為出發點,以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為前提,在對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進行遵循后,以學生的發展為最終目的,對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充分落實。同時,教師還需要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在加強對學生的導學、導疑和導練后,實現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如此,方能在智慧靈動課堂的創新構建中,加強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才能在學生創造潛能的挖掘下,達到真正全面發展學生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雪粉.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三導”策略[J].現代農村科技,2018(2):80.
[2]王敏.“三導”策略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探討[J].科普童話·新課堂,2018(11):42.
[3]池玉敏.小學數學三導式教學探究[J].新課程,2018(6):74.
[4]胡采金.談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的“三導”[J].廣西教育A:小教版,2015(2):35,39.
作者簡介:黃惠玲,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晉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