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美云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既是教學內容的重點,也是難點。閱讀在提高學生文章理解力、寫作能力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然而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學生閱讀興趣不高,閱讀的主體能動性不強,在學習上比較被動。這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更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需要改變這一現狀。本文通過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進而提出發揮學生主體能動性的一些有效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主體能動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1)01-0146-02
【Abstract】In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reading is not only the focus of teaching content,but also the difficulty. Reading plays a huge role in improving students' comprehension and writing ability. However,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Students are not interested in reading,the subject of reading is not active,and they are relatively passive in learning. This is not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students' Chinese learning ability,and even worse to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so this situation needs to be changed.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reading in primary schools,and then proposes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initiative of students.
【Keywords】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Reading;Initiative;Strategy
小學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是學習的關鍵期。閱讀在小學語文學習中處于基礎地位,對于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思想感情等方面都有重要影響。學生通過閱讀可以拓展視野、增加知識面,為語文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對于其他科目的理解力也會提高。因此,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閱讀主體能動性,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養成主動閱讀的習慣,自主學習,從而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與不足分析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也取得了一些進步,但是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由于關系到升學考試,所以許多教師依然運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閱讀教學,只注重分析文章的結構、寫作方法、中心思想等。這種閱讀文章的方式充滿了應試性,教師先帶領學生認識生字詞,然后畫出重點的語句段落,或者讓學生通讀全文,從文中找出生字詞,然后帶領學生學習重要的語句與段落,最后讓學生進行背誦。對于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小學生而言,傳統的教學方式鞏固了學生的語文基礎,但不利于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教師忽視了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求,只是根據自己的理解為學生講述知識,導致語文課堂比較乏味,學生對學習提不起興趣,更不會進行主動閱讀。
2.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主體能動性的作用
(1)有利于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語文雖然看起來是一門單獨的學科,但正所謂“語文乃百科之母”,只有學好語文知識,才能為其他科目學習做基礎。培養學生主體能動性最重要的就是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上更有動力,進而積極學習閱讀的各種方法,對閱讀產生興趣。通過語文教學,在閱讀課本的基礎上感受到課文的美感,找到“從語言、構思、形象、情感、審美意蘊”鑒賞文本的內容,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從整體層面來關注小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增強學生主體能動性就是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掌握語文的學習方法,注重小學語文的生活化,強調語文學習的功能性,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寫作、言語交際的能力。
(2)有利于提升學生語言能力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學校和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這其實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小學階段的教育是基礎教育,小學生在這時期學習的知識都是為以后學習打基礎的。語文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科目,語言文字教學關系著聽、說、讀、寫,通過語文的學習,利用語文教材中的內容,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理解語文知識點,讓小學生了解別人說話、寫字的內容、表達自己的內心所想。小學階段的語文是幫助小學生掌握初步的人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培養學生閱讀主體能動性,讓小學生在與社會、世界接軌時,有表達自己的能力。
(3)有利于化解應試與素質教育之間的矛盾狀態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小學教育,作為進入中學學習的必經之路,小學的基礎作用非常重要。在新時期,實施素質教育是現代教育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新時期背景下,素質教育要求小學生掌握語言能力、科學文化素養、道德素養等等,盡管小學生對新事物的追求十分迫切,但還是會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實施語文素質教育,培養學生閱讀主體能動性,有利于化解應試與素質教育之間的矛盾狀態,讓學生語文學習從任務驅動轉變為興趣驅動,從被動式的學習轉變為主動式的學習,從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當中來,適當地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從而鍛煉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知識素養。
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能動性的有效措施
(1)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小學生心智不成熟,自制力差,也認識不到學習的重要性,因而學習的主動意識普遍不強,但這個階段的學生卻有很強的好奇心,會對新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要培養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就要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要讓課堂氛圍活躍起來,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濃厚的學習興趣會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上更有動力,進而積極學習閱讀的各種方法,對閱讀產生興趣。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首先應該對教材內容了解清楚,把握好教學重點內容,利用多媒體等教學設備,為學生營造出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讓學生對待學習更加積極,提高閱讀的興趣,進而在閱讀上發揮主體能動性。例如,在解讀科普說明文《松鼠》這篇文章時,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關于松鼠的照片和動畫片,這樣能夠初步調動學生的聽課興趣。接著,和學生一起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在朗讀過程中了解松鼠的習性特點,感受文中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而細致地描寫。然后,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文中重點段落 ,讓學生深層體會段落主旨,并做好點撥工作,啟發學生的心智,培養學生的閱讀思辨能力。在解讀課文第一段時,告訴學生:文中第一句話“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概括描寫了松鼠的特征,起到了統領全文的作用。后面用“清秀”形容松鼠的面容可見松鼠長得很可愛,再配上“閃閃發光”的眼睛把松鼠寫得非常惹人喜愛。作者用“帽纓”比喻松鼠的尾巴給讀者以聯想和美感,表現出了松鼠尾巴的美麗,“一直翹到頭上”“就躲到尾巴里歇涼”表現出了松鼠形體的奇特之處。第一段最后兩句“它們常常直豎著身子坐著,像人們用手一樣,用前爪往嘴里送東西吃。可以說,松鼠最不像四足獸了。”寫出了松鼠吃食物時的動作,表現出松鼠的可愛、乖巧。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展示松鼠手捧松果和吃食物的照片或者視頻,以幫助學生更加理解這句話。
(2)加強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
教師與學生每天都會相處,彼此之間也有一定的了解。小學生對一門課程是否感興趣,往往與教授該課程的老師有很大關聯。學生比較喜愛某個老師,就會喜歡上該老師所教授的課程,反之,如果學生對某個老師比較反感,對于該老師的課堂也提不起興趣。因此,良好的師生關系非常重要,教師要搞好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加強與學生的良性互動。要走近學生,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學習需求,從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閱讀教學計劃。在閱讀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多說,多與老師及同學交流,讓學生對老師的課堂進行評價,并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見。教師要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與學生進行互動,而不能把課堂當成自己的舞臺,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需求,建立友好和諧的師生關系。通過與學生友好的互動,讓學生對語文課堂產生興趣,對閱讀也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主動閱讀。其次,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應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課文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合作探討,并回答問題,以此促進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啟發學生的閱讀思維。例如,在解讀《落花生》這篇文章時,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指導學生讀出文中人物的情感,準確把握語氣速度。學生朗讀完畢后,教師可以提問學生:“花生的可貴之處在什么地方?父親為什么說:‘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接著,讓學生合作交流和探討問題,5分鐘后讓學生輪流回答問題,淺談自己對這篇文章的理解。最后,教師可以進行總結性講解,告訴學生:這篇文章是一篇敘事散文,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朗讀基調應親切樸實,語調應清新上揚,語速須適中。父親的話要讀得厚實深沉,富有哲理;母親的話要讀出和藹可親與慈愛之情;哥哥、姐姐和我的話要讀出活潑可愛,充滿童趣的感覺。父親所說的“不好看”“很有用”揭示了花生雖然外表不美,卻具有內在美,擁有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可貴品質,表明了父親對花生的贊美,希望“我們”也學習花生這種品質。
(3)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必須靈活,要根據學生自身語文水平,結合語文學習的特點,采取恰當的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良好的學習習慣不但能提高學習效率,而且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樂趣,充滿獲得感。因此,教師要發揮對學生的指導作用,讓學生學會主動閱讀,在閱讀過程中體會到快樂,認識到良好的閱讀可以增加一個人的內在美,從而對語文閱讀更加積極。在講解新課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預習和閱讀全文,嘗試初步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語文課堂上,要鼓勵學生對知識進行質疑,學會獨立思考,通過閱讀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表現出自己獨特的思維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與此同時,讓學生勇于提出問題,并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在課下,可以指導學生制定合理的閱讀計劃,為學生推薦有效的閱讀方法及優秀的書籍,讓學生積極主動進行閱讀。此外,教師應注意促進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在閱讀課外書籍的同時做好讀書筆記,摘錄經典段落,以積累寫作經驗,并練習寫讀后感以同步提高閱讀寫作能力。
總之,對于小學生而言,語文閱讀主體能動性非常重要。培養學生的閱讀主體能動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學生將閱讀當成一種習慣,每天閱讀適量的文章,會積累到許多新的詞匯,學習到許多課堂上沒有的知識,從而擴大了知識面,詞匯運用、語句分析等方面也得到了提高,語文學習能力更強。因此,教師要加強培養學生語文閱讀的主體能動性,讓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主動閱讀,在閱讀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進而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增強語文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樹仁.談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J].學周刊,2017(32):138-139
[2]謝亞粧.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J].課外語文,2018,0(12):110-111
[3]吳蘭輝.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7(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