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美麗
【摘要】當掌握一定量的漢字基礎后,小學生就可以開始閱讀和寫作的學習。小學語文作文課的內容偏基礎性,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寫作方法,能夠準確提取作文題目中的關鍵字眼,并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用于支撐寫作。本文將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寫作能力;策略研究
一、引言
小學生正處于智力發展的基礎階段,對知識的接收要從基礎開始。在語文學科的教材中,文章內容包含自然萬物、情感真諦等方面,要讓學生通過學習教材內容,閱讀課外拓展讀本,逐漸了解未知領域的新鮮事物。小學生對寫作中常見的語言表達技巧、不同文本的寫作模板都很陌生,因此,他們寫出的作文常常充滿趣味性。他們用最簡單的詞匯、最純粹的心靈寫出天真、稚嫩、充滿童真趣味的文章,有些出現在網絡上的小學生作文或讓網友很感動,或讓網友覺得人間真實,或讓網友覺得啼笑皆非。小學生的作文不成體系,卻獨有自己的代表特點。教師和家長要善于挖掘小學生在寫作方面的創造力與想象力,結合實際教學內容,發散學生的寫作思維,引導學生寫出越來越精彩的作文。
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策略研究
1.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記錄生活中的有趣現象
優秀的經典作品之所以能夠引起時代的共鳴,獲得后世人們很高的評價,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具有時代意義,真實反映出時代背景。一篇優秀的小學作文,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真實,最好的素材就是來自身邊的生活小事。教師和家長要引導學生學會認真觀察生活,從不同的角度,把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感都記錄下來,形成穩固的記憶,在寫作時才能找到合用的素材。每個人的生活都千姿百態,當班級學生都進行觀察記錄時,可拿來在課堂上討論的內容就會更加精彩,碰撞出更多的火花。例如統編版四年級第六單元的習作主題“我學會了_______”。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展開討論,思考自己以前不懂的現象,通過一件什么樣的事情懂得了新的道理: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家里來了陌生的客人,我應該禮貌地打聲招呼;過馬路時遇到行動不便的同行人,我施以援手;隨手撿起落在地上的垃圾并扔進垃圾桶……生活中有很多小學生需要具備的道德規范操作,不斷鍛煉他們成為一個核心素養與道德素質合格的優秀青少年。在開展寫作前,教師一定要重視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首先將自己的想法進行口語表達,在大腦中對要寫作的內容有初步的規劃,進而對提綱進行梳理,明確每段的寫作順序,確保寫出來的作文能夠讓別人看得懂、看得進去、有所收獲。
2.開展寫作訓練課程,規范學生的書面語言表達
首先教師要向學生講解常見的作文題型,讓學生對小學六年學習生涯中要掌握的作文題型有個初步的了解,再配合教材內容,把不同的作文題目滲透進課文內容的教學中。一篇能夠在考場上獲得高分的作文一定是符合文體、篇章結構、寫作手法等客觀規律的文章,被收錄進優秀作文讀本印刷出來,提供給全國各地的學生進行閱讀學習。例如統編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寫景題材文章“游____”,本單元的教材課文是《記金華的雙龍洞》《海上日出》,教師在學生學習完單元文章后,要為學生厘清景物的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景物指提供人觀賞的風景、建筑等;廣義的景物指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即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再讓學生先根據課文的寫作順序列出提綱,確定自己要寫的景物名稱、顯著特點,以及為什么要寫這個景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然后開展寫作,收集學生的作業進行點評,指出大部分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對表現較好的學生進行表揚。
三、總結
穩定發揮的寫作能力得益于學生的閱讀量和積累的寫作素材,要形成系統的學習記錄方法。教師要讓學生明確的一點是,寫出一篇優秀的作文,需要經過長期的積累,切莫急功近利,把每一步都走踏實,就一定能夠收獲滿意的結果。
參考文獻:
[1]白永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策略分析[J].科技資訊,2020,18(26):153-155.
[2]馬曉娟.試析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策略[J].家長,2020(23):156+158.